APP下载

“绍粳18”晚粳稻试种示范表现和主要栽培技术

2017-03-08陈豪明应峥嵘马嘉佳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农技站804浙江省诸暨市陶朱街道办事处800浙江省诸暨市璜山镇人民政府809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单季秀水诸暨市

陈豪明 应峥嵘 马嘉佳 (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农技站 804;浙江省诸暨市陶朱街道办事处 800;浙江省诸暨市璜山镇人民政府 809)

“绍粳18”晚粳稻试种示范表现和主要栽培技术

陈豪明1应峥嵘2马嘉佳3(1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农技站 311804;2浙江省诸暨市陶朱街道办事处 311800;3浙江省诸暨市璜山镇人民政府 311809)

“绍粳18”是浙江省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成功选育的优质晚粳稻新品种,适宜于浙江省及同类型地区推广种植。为促进“绍粳18”的推广种植,总结了“绍粳18”的示范表现情况,并介绍了该品种作单季直播或连作移栽的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绍粳18;示范表现;单季直播;连作移栽;栽培技术

“绍粳18”是浙江省绍兴市农科院选育的优质、高产、单双季兼用晚粳稻新品种,表现为抗病性好、穗大粒多、茎秆粗壮、分蘖强、抗倒性好、后期熟色清秀、青秆黄熟、易栽培、食味性优、米质达国标三等以上标准。“绍粳18”于2010年通过水稻专业组的现场考察,于2011年正式通过浙江省品审委审定(编号:浙审稻2011010)。为促进“绍粳18”的推广种植,现将其示范情况及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绍粳18”示范表现

1.1 产 量

“绍粳18”于2008年参加浙江省单季晚粳稻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为534.6 kg,比对照“秀水09”增产4.8%,达显著水平;2009年参加浙江省单季晚粳稻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为548.8 kg,比对照“秀水09”增产6.5%;两年参加浙江省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为527.9 kg,比对照“秀水09”增产5.6%。2010年参加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573.0 kg,比对照“秀水09”增产2.2%。2014年11月23日,由浙江省农业吉尼斯办公室组织省级专家对嘉善县陶庄镇汾湖村一块“绍粳18”高产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每667 m2产量为757 kg,打破了吉尼斯纪录。

1.2 性状表现

“绍粳18”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剑叶短挺,叶色深绿,茎秆粗壮,穗型较大,着粒较密;颖尖无色、无芒,谷粒椭圆形,秧龄弹性大,适应性好(见表1)。据两年参加浙江省区试统计,平均全生育期154.0 d,比对照长2.3 d;平均每667 m2有效穗数17.1万穗,成穗率68.1%,株高104.9 cm,穗长16.8 cm,每穗总粒数141.8粒、实粒数127.3粒,结实率89.8%,千粒重25.7g(见表2)。

1.3 米 质

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绍粳18”糙米率84.4%,整精米率75.1%,粒长5.1 mm,长宽比1.7,垩白粒率33%,垩白度7.1%,透明度2级,胶稠度72 mm,直链淀粉含量18.1%,蛋白质8.8%,米质总体较“秀水09”相差不大,个别指标略有优势。

表1 “绍粳18”不同播期相同秧龄、不同播期同期移栽试种结果

表2 “绍粳18”参加省区试农艺性状结果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单季直播栽培技术

2.1.1 种子处理

浸种前晒种2~3 h,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3 000倍液浸种,稻种与药液的质量比为1∶1.2,浸种48 h,短芽播种。每667 m2大田用种量为2.5~3.5 kg,播前1 h(不宜时间过长)用硫克百威拌种,药量与稻种的质量比为1∶350。

2.1.2 及时除草

翻耕前,每667 m2用草甘膦800 mL对水375 kg喷雾除草,经3~4 d后翻耕做平。播种后24 h,每667 m2用直播净60g对水25 kg防除杂草。以后看苗、看草进行防除,双子叶杂草每667 m2用灭草松200g对水25 kg喷雾防除;稗草、千金子在2~3叶期每667 m2用稻杰60g加千金60g防除,叶龄较大时,每增加1叶龄,每667 m2用药量增加10g。

2.1.3 科学施肥

基肥每667 m2施有机肥1 000 kg、钙镁磷肥20 kg、碳铵15 kg;播后15 d、3叶期上水且追施第1次肥,每667 m2施尿素7 kg,播后25~30 d进行第2次追肥,每667 m2施复合肥20 kg;穗肥在抽穗前20 d,每667 m2施氯化钾7 kg、尿素4 kg,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2.1.4 防病治虫

螟虫每667 m2用康宽10g加水25 kg喷雾防治。稻飞虱遵循“治4代、压5代、看虫量治6代”的防治原则,每667 m2用吡蚜酮20g对水25 kg喷雾防治。稻曲病在抽穗前4~5 d、抽穗后4~5 d各防治1次,每667 m2用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20g或49%丙环·咪酰胺(道立锋)30~45 mL进行防治。纹枯病在播后10 d,每667 m2用爱苗20 mL对水25 kg喷雾防治。

2.2 双季连作晚稻栽培技术

2.2.1 培育壮秧

根据早稻茬口和晚稻品种生育期,一般在6月中下旬播种。大田每667 m2用种量为4~5 kg,采用湿润育秧或塑盘育秧方法,湿润育秧的秧田与本田比例以1∶7~8为宜。秧田搭拱棚盖遮阳网,防雨、防晒、防鸟。秧田适量施基肥,3叶期每667 m2施尿素4~6 kg作分蘖肥,移栽前2~3 d每667 m2施尿素7~10 kg作送嫁肥。在1叶1心期喷多效唑,每667 m2秧田用150~200g对水75 kg,以控长促蘖。2叶1心期前保持秧田湿润,以后灌浅水。秧田病虫管理主要是加强对稻蓟马等的防治,移栽前1~2 d防治螟虫等,并做到秧苗带药下田。

2.2.2 合理密植

早稻收获后及时移栽,尽可能在7月25日前栽插。整地时做到田平、泥绒、水浅。起苗时尽可能少损伤秧苗。手插采用20 cm×15 cm左右宽行窄株种植,每667 m2大田栽插2.5万丛左右,每丛栽3苗左右,浅插匀植。

2.2.3 精确施肥

本田期每667 m2施用纯氮12~14 kg、过磷酸钙20~30 kg、氯化钾10~15 kg。氮肥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3次施用,比例分别为50%、30%、20%;磷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入,钾肥分基肥和穗肥各施50%。晚稻由于生长期间温度偏低,生育期推迟,在始穗至抽穗期,每667 m2用“920”0.5 ~1.0g加磷酸二氢钾200g对水50 kg喷施,以达到抽穗整齐、减轻“寒露风”影响和增粒增重的目的。

2.2.4 好气灌溉

插秧返青期保持薄水层,分蘖期干干湿湿促进分蘖发生和长根。田间苗数达穗数苗的80%时开始搁田,多次轻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二期后必须复浅水。孕穗开花期田间保持浅水层,齐穗后田间保持干干湿湿灌溉。收获前7~10 d断水,防止断水过早而影响产量。

2.2.5 综合防治

施分蘖肥时拌移栽净等进行化学除草。螟虫、稻飞虱采取“一控二防”的措施,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由于田间群体较大,容易滋生纹枯病,生产上需防治3~4次。稻瘟病应加强田间检查,一经发现,立即扑灭,可选用三环唑等药剂进行防治。具体应根据病虫情报,做好预防及防治工作,确保稳产丰收。

2016-09-27

猜你喜欢

单季秀水诸暨市
常规救灾晚稻品种秀水6545播期试验
马丽设计作品
不能叫你的名字
单季杂交晚糯稻组合浙糯优1号
诸暨市学勉中学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诸暨市浣江小学
紫云英翻压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秀水湄洲,妈祖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