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木为信

2017-03-07徐继立

阅读(中年级) 2017年1期
关键词:木杆北门南门

徐继立

令①既具②,未布,恐③民之不信己,乃④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⑤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zhé)⑥予五十金,以⑦明不欺。卒⑧下令。

——《史记》

注释

①令:变法的法令。

②具:具备,完备。

③恐:害怕。

④乃:于是。

⑤徙:搬动。

⑥辄:就。

⑦以:用来。

⑧卒:终于,最终。

故事大意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商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百姓能把木头搬移到北门去,就赏给十两银子。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不敢去搬移。商鞅又说:“能搬移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搬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五十两银子的重赏。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

商鞅的南门立木之举看似无足轻重,但却有着非凡的意义:言而有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人的核心。在生活中,我们只有“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这本鸿篇巨制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共五十余万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史学研究有深远影响。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下面的成语都出自《史记》,我们一起将它们补充完整吧!

猜你喜欢

木杆北门南门
天津北门医院:用多种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乐在团建中
霜降(新韵)
一支铅笔的故事
南门小巷
话说套马杆
一双特别的鞋子
做生肖鸡
紧张的亲子手工课
北门览月公仆立 书屋藏风雅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