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土地规划信息系统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管理

2017-03-07张露丹

黑龙江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论文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张露丹

(吉林市国土资源局,吉林 吉林 132002)

分析土地规划信息系统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管理

张露丹

(吉林市国土资源局,吉林 吉林 132002)

由于各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业领域的不断扩大,导致大量土地资源被占用,可用于耕作和居住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针对土地资源相关问题,从土地规划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对我国土地资源动态管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为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帮助。

土地规划;信息系统;土地资源;动态管理

1 系统建设必要性分析

在我国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中,主要任务是掌握当前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状况,并对各个区域的土地进行实时考察,将考察得到的信息统一绘制在纸上,通过分析得出土地资源报告。在这一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土地资源管理部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整个考察周期非常长,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到几年不等。而且我国对土地资源管理的政策是实时变化的,可能等考察结果出来的时候会与当时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出入。因此,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一定要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考察数据的即时输入,这样不仅节省了考察时间,还能全面提升考察的精准度。从目前来看,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成为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优化土地管理的有效手段。

随着国家产业经济的不断调整,对土地利用开发的规划也会进行定期整改和调整。这种定期、不定期的调整可以看作是土地规划中的动态信息变化,而创新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动态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可以极大提升土地规划工作的效率,在保证土地资源管理的前提下,降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成本。

此外,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引入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管理各个部门的现代化管理。不管是社会上的哪一个领域,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信息化技术,这也是提升管理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由于土地资源自身的不固定性,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动态变化,对于这种动态性的资源,需要引入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当前土地规划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基础的,这一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自动化管理,比如绘制土地管理图纸时,不需要人为绘制,并且在计算土地规模时,误差也非常小,再加上对土地资源信息的整合,使工作人员可以更方便地查找类似的数据信息。这些优势极大提升了土地资源的整体管理水平,使土地资源的动态管理逐渐清晰,能够随时根据社会发展而调整自己的发展方案。

2 强化土地规划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建议

2.1 制定标准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主要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层次化管理模式非常明显,而在实际管理中涉及非常庞大的数据信息。由于各地区的土地资源都存在一定差异,有些地区是平原,有些是山地、丘陵,有些地区的土地是黄土地,有些是黑土地,不同区域的土地资源,其利用率也会存在很大不同,这些因素加大了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管理难度。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研究人员提出了创建土地资源管理标准,在这种统一的标准下,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相应调整,调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所收集信息的实用和准确。

2.2 创建实时监督、评价体系

在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前,一定要先建立完善的实时监测评价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主要是对各级的土地实际利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监测土地规划实施情况及土地利用情况,能够准确掌握土地规划实施的相关信息。此外,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应用评价体系还可以及时发现土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能做到及时修复,保证系统的完善性。

2.3 进一步强化数据库建设

当前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都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整个系统的运行中会涉及大量的信息数据,研究人员需要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不断完善各级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要求数据库的信息能够涵盖所有的土地资源信息,并保证定期更新数据库。

3 创建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可能性分析

创建土地规划信息系统除了要求本行业有过硬的技术条件外,行业内部及政府部门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的支持,如果没有这些因素的支持,那么这一系统的建立是非常困难的。当前土地信息系统已经被广泛运用在管理、决策、规划等工作当中,并在这些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经济作用。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对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来说意义重大,因此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大研究土地信息系统的力度,在信息系统中融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各县市的土地管理部门还要针对这一领域做好准备工作,为土地规划信息系统提供高效的数据信息保证。

4 创建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方法及步骤

土地规划信息系统是土地信息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系统分支,土地信息系统由一个庞大的空间型信息系统构成,因此其难度、投入力度都非常大,要想建立这样一个信息系统,必然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其建造周期还非常长。为了能进一步满足土地利用规划动态监控的实际需求,设计人员可以先利用较少的投入建立一个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然后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分支融入到土地信息系统当中,这样既不会影响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建立,也能保证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为土地信息系统的全面建设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这一点来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建立一定要从宏观角度去考虑问题,从基础信息库建设到各项功能的建设等多个角度入手,以满足土地信息系统的实际需求为基准,全面建设土地规划信息系统。

5 结语

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存发展的基础核心,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土地给人们带来生活必须的食粮,给人们提供居住和生产的区域,因此要提倡科学发展观,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由此可见,对土地的管理和规划将会成为我国各项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提升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整体性能,能够极大地减少土地资源的成本浪费,还能不断优化现有的数据资源,为今后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进而达到全面促进我国土地资源动态管理的目的。

[1] 许克福.安徽废弃矿区的生态恢复和开发利用研究[C]//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卷).2005.

[2] 冯羽,马凤山,魏爱华,等.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在地下水水位预测中的应用[C]//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2012.

[3] 黄碧春.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筑物变形分析中的应用[C]//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

[4] 苏建雷,王宁,姚翔.城市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理论及措施[C]//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2011.

[5] 荆浩,赵希男.改进的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在科技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评价中的应用[C]//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07.

[6] 王首彬,李娜,龚威.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天津市人口与环境分析[C]//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08.

[7] 刘荣成,戴文战.一种基于残差模型的自调整灰色模糊预测控制器的设计[C]//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08.

[8] 陈晨,陈杰,张娟.网络化天基信息系统的连续性效能评估[C]//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10.

[9] 戴文战,李燕,杨爱萍.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Verhulst模型的改进研究[C]//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2011.

[10] 刘长生.旅游产业国际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不同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C]//中国旅游评论.2011.

Analysis of land planning information system on the dynamic management of land resources

ZHANG Lu-dan

(Jilin Land Resources Bureau, Jilin 132002, China)

Due to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industrial fields, a large amount of land resources are occupied, and the land resources available for farming and living are less. In view of the necessity of land planning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t analyzes the land resources dynamic management system, hoping to make help for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China.

Land planning; Information system; Land resources; Dynamic management

2017-04-08

张露丹(1982-),女,工程师,本科。

F301

B

1674-8646(2017)12-0064-02

猜你喜欢

论文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神龙:美学论文集》评介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第四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