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探讨

2017-03-07◆魏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年9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供应链金融

◆魏 薇

关于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探讨

◆魏 薇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资金周转问题,为了帮助国内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问题,也为了帮助国内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国开始效仿国外,开展在国外实践方面已经取得良好成效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研究。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金融信用风险;管理探讨;

一、供应链金融相关概念定义

“供应”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提供为基础;“链”就是将相关的金融参与者,按照等级,穿成一个整体;那么,归纳到一起,所谓的供应链金融其实就是一种由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活动供体,把参与者按照等级,穿成一个金融整体,为了保护金融环境的安全性,银行要求参与者将自偿性资金作为款项归还方式,并且通过银行对参与者商品货物、资金动向、数据信息等方面的整体调配,对参与者实施动产保护。这种融资方式,不仅有信用度较好企业作为资金保障,还可以为资金流动频繁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金融活动环境。

二、国内金融发展现状

就目前我国金融发展情况而言,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以及发展规模的局限,发展受到极大阻力,迫切需要稳定的发展环境,来保障正常的发展;而较为大型的企业虽然在发展规模,以及资金方面都有比较雄厚的实力,但是由于人员储备方面掌握新技能的人员更新较慢,企业发展缺乏创新性,企业闲置资金较多等原因,导致企业经营活动方面保守,缺乏金融活跃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的长远性发展。为了有效解决我国企业的这些发展问题,供应链金融模式在理论上,恰好可以用大型企业弥补中小型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中小型企业为了更好的生存在所探求的创新性技术技能,以及应时性产品恰好可以丰富大型企业的产品类型,增进大型企业的闲置资金利用率,达到两相互补互利的发展目的。

三、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金融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在国外流行,至今为止,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国外应用实践方面取得的成效也很显著。与此相对,我国由于近年来才开始引入这一概念,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人员不够充足,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如果不结合我国实际经济发展状况,盲目照搬国外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有可能不仅不能帮助我国企业实现更好的融资,反而可能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与阻碍。

四、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探讨

(一)由于供应链不受行业以及社会区域的限制,所以需要对适应国内金融企业发展的信用风险评估概念进行标准化定义。为了改善供应链银行与企业之间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切实从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出发,发挥各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优势与特点,帮助企业和银行构建一种关系紧密又各尽职责的全新型合作关系。

(二)构建相对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想要得到一个安全稳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环境,就需要有一个可以及时根据系统数据,识别供应链中各等级企业还贷能力,从而筛选出还贷能力低,或者可能存在道德风险的企业。只有加强供应链机制的完善,才能根据各供应链等级企业,研究出适合各自发展的金融政策方针,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对供应链内部企业的管理与控制,从而合理科学的对风险达到规避的目的。

(三)加强各等级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为了避免供应链中银行与企业信息数据之间出现偏差,需要密切关注企业的动产管理以及产品价值的动态变化,这样不仅可以推动数据的内部分享,还可以更好的实现监督,为双方利益得到保障的同时,也实现把单一的资本金融活动回流入有资金需求的实体经济活动中来,推动金融经济发展与创新性改革的目的。

(四)加强数据后期的人为查找监管力度,完善企业信用数据信息。通过数据信息的双向审查,完善供应链各企业的信用数据记录,并结合严密的监管手段,反复核实、确认供应链企业抵押物品的实际所有价值,以及金融活动的真实性。

(五)打破传统银行信贷活动风险评估的思想束缚,坚持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原则。通过建立供应链内部数据信息技术交流平台的方式,以及各级别企业分工合作监管等方式,打造一个便捷、时效快、灵活变通的供应链内部体系,坚持:服务优质化、信息交流同步化、机制保障化、行为约束化、预警应急处理及时化、信息反馈及时化、市场准入严格化、核心企业选择谨慎化、决策发展严谨创新化等原则。

(六)明确供应链参与人员的责任分工,加强对供应链数据信息的分析管理。对于系统性风险评估指标,由于操作具有严格的规范性,需要交由相应的专家,进行科学、系统的数据综合性分析研究;而对于非系统性风险评估指标,由于应用性较强,在经济活动中随时处于动态性变化的过程中,就需要被分配给项目直接接触的人员,根据实践过程中的经验,结合金融活动在应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信贷评估的数据收集以及实践性判断。从而实现,专业性知识与社会即时性变化的数据综合性分析与检测,做到对供应链企业的客观性评价的目的。

(七)根据动态发展需要,结合供应链自身特点。为了满足动态发展需要,需要结合供应链自身特点,及时考察供应链相关等级企业在现实供应链发展状况、供应链内部金融资产情况、供应链内部各等级企业所有者情况,以及供应链内部参与企业自身运营情况等四个方面的考察监管力度。这样不仅可以,多向考察监督企业的信贷能力,还可以在解决对企业财务监管的评估单一性问题,通过企业责任人以及整体发展前景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供应链信用评价,避免专家框架为信用评价带来的局限问题。

(八)在信用风险指标制定方面结合国际化标准。除了传统的多向化投资、授售贷款以及将企业资产证券化等价变形等方式,还可以通过信用衍生工具来实现对供应链信用风险的管理。首先,从供应链供应者角度分析,提供资金保障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投资特点,将供应链中不同企业的贷款进行等价等量的交换,这一交换过程,不仅降低银行等金融企业的贷款信用风险,还在交换过程中实现了收益互换,促进了经济的稳定与金融化发展。其次,对于供应链中中小型企业,是可以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互换收益实现代理合作。也就是一种将银行等金融机构闲置的贷款收益,交由第三方进行金融活动,这样就把零散的闲置资金统一收纳入市场经济活动中,不仅将收益变得固定化,还促进了金融活动的发生,同时也通过闲置资金的利用,规避了一部分的风险。再次,对于供应链中的运营企业来看,如果规模够完善,是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进行信用期权变通的。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为了帮助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带来的发展局限问题,需要借助供应链这种全新的金融融资模式来拓宽企业金融发展道路,以便企业更好的进行发展。而银行为了避免企业的信用风险,对银行资金回笼造成影响,为了在恰当范围内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实施开展,也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长远与健康发展,需要实行供应链金融的商业银行,根据本质情况做好供应链金融方面的信用风险管理。

[1]庞浩;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李诗华;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与防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3]郭章林,崔晴;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8).

[4]夏立明,宗恒恒,孟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研究[J].金融论坛,2011(10):73-79.

(作者单位:天津银行纪检监察部)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供应链金融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君唯康的金融梦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P2P金融解读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测度的不确定性DE-KMV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