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2017-03-07李成才

关键词:危机个体价值观

李成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

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李成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

一个人的行为是以价值观作为基础的,大学的心理危机主要是因为价值观冲突引起的,为了建立良好的心理危机防御体系,就需要确立健康的价值观。基于此,本文对文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进行探讨。

文化视角;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价值观指的是一个人对四周客观事物重要性的看法和评价,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从什么样的角度去了解社会以及从什么样的角度去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大学生由于自身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面临复杂的社会,大学生的的价值观很容易和现实社会产生冲突,进而引发心理危机。因此,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审视非常的重要,不仅可以更好的进一步对已经存在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进行拓展和延伸,还可以建立出良好的心理防御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实效性。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价值观因素

(一)导致价值观冲突的主要原因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对事物进行指导和评价的一种心理倾向系统,是指导人们活动的精神力量和驱动力,人们的行为也都是在价值观的支配下开展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评价标准和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化,人们经常需要面对各种斗争和冲突,在社会转型期的人们由于失去了基本的价值标准,内心深处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感到矛盾,对未来失去信心。[1]用来安身立命的原则就产生了动摇,行为的合理性丧失,出现尺度混乱,是非颠倒的情况,在行动时,缺乏方向感,失去了理想的根基,面对复杂的社会,充满迷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身心发展正在由矛盾和分化走向统一,是人格建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受价值观的影响比较大。在各种价值观相互交织、相互转型的世界中,社会矛盾越来越明显,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社会阅历比较浅,很多青年大学生出现了抉择方向、数据失准,认同失标的情况,在心理上出现了失态和失衡,再加上现在很多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成长环境比较舒适、安逸,缺乏意志力,耐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高,经常会以自我为中心,存在比较严重的叛逆心理,对于不同的问题,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偏差,部分人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很容易产生沮丧、无助等消极情绪,如果不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就会使其对未来感到茫然,价值理想、价值信仰和价值评价方面也会产生困惑和迷茫。当自身的价值观和生活经验不能解释遇到的困难时,就会产生心理方面的危机,如果的价值观教育也缺乏正确性,就会进一步导致个体出现认知和人格方面的偏差,在遇到情境性危机和苦难挫折时,没有信念支撑,缺乏面对压力、解决压力的方法,进而产生心理方面的危机。

(二)要将价值观引导作为心理干预的重点

危机干预指的是帮助危机中的家庭或者个人的一项技术,通过将个人潜能激发出来,使其心理恢复到一种平衡的状态,简单的说,就是让处于危机中的人,心理恢复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当前,我国高校在心理危机的干预方面提供了很多的方法和策略,并且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还缺乏危机干预意识,相关的经验也比较缺乏,没有合理的对价值干预手段进行引导和分析,从而使价值观得到重塑,使其具有防御心理危机的能力,在心理上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过去在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干预时,都是在出现心理危机后进行的,这个时候心理危机已经出现,没有在萌芽状态将心理危机消除,而通过价值观构件引导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是通过对大学是进行引导,然后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抵抗力,此外,传统的干预系统,都是使用一套全面、详细的指标体系评定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由于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认识度存在差异化,导致相同的心理危机会产生不同的判断,不能更加系统、全面的分析遇到的危机问题,而心理危机的消除,需要通过当时人不断的进行自我摆脱、自我调节,专业人员只需要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给予帮助和指导,是扮演着辅助者的角色,专业人员根据当时人的偏差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其可以在心理方面产生防御性,在遇到心理危机时,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达到解决心理危机的目的。

(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是引导学生建立心理危机防御系统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学生心理危机方面非常重要,通过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建立解决危机的对应机制,具有完善的个体人格,从而建立出顽固的心理防御系统,这是防止个体心理出现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和降低心理危机的出现,在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人格,降低心理危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的抗拒心理和刺激的承受心理是心理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心理抗拒力量和承受力量的大小又和大学生心理活动的动力结构系统有密切的联系,作为一个人格的关键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组成动力结构的关键,发挥着调解危机和化解危机的作用,而人格教育重点是引导大学生做一个什么类型的人,通过对大学的价值观进行引导,让大学生具有坚定的价值观点和人生信仰,具有良好的责任心,可以将社会利益和自身利益紧密的结合起来,将社会利益放于自身利益上,实现自我价值。在情感方面更加的成熟、稳定和乐观,在个体认知方面具有良好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制力,在意志方面可以更加的果断、坚强和自立。在人格方面具有远大的抱负和离心,具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断的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不难想象,一个热爱生活的个体,越是执着的追求自己的人生,生活也就会变得更加充实,思维会更加的深刻,思想境界也会提高,情绪会越来越稳定,对社会的认知也会更加敏锐,个体在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后,就会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就会降低,此外,对于一个个人来说,一生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是正常的,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心理失衡,而通过将个体的价值观内化,可以帮助个体从危机状态脱离出来,实现心理危机的自救,铸造出抵御刺激和抗击压力的人格盾牌。

二、价值观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的方法

作为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价值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个体在自我意识、自我需求和经验影响的作用下形成的,这些因素的差异性导致个体的价值观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化,作为心理构建的基础,价值观主要通过意志力、影响态度、认知方式等方法对心理造成干预。首先,价值观会通过影响态度的方式来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对个体对危机的认识造成影响,可以让人主动进入到客观事物的认识和选择中,不同的个体,面对事物时的态度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性,会导致个体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态度的差异会使个体在面对危机时,产生不同的认识,并影响个体心理危机的形成。

其次,价值观通过意志力来对心理危机造成干预,对个体面对危机时心理的承受能力造成影响,由于困难和心理危机是共同存在的,个体意志力的强弱直接会对个体抵御外界压力的能力造成影响。最后,价值观会利用认知来对人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的,个体生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举止、行为爱好、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差异性等,除了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外,还和自身的价值观有直接的影响,在追求某些事物时,人们往往会选择和自身价值观念相符合的一些东西,对于和自身价值观冲突的东西,一般会选择放弃,也就是说,人总是做一些对自己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所以,人的个体价值取向,会直接对人的道德标准、行为举止和人生目标造成影响,而且会对人的心理危机发展方向造成影响。

三、文化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

为了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进行提升,就需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内在修养,加大大学生的文化教育力度,多向大学生灌输一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人生的紧挨着,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抵御外界压力的能力。

在开展教育工作时,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人员,要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使大学生可以更加客观、理性的看待事物,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在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时,要把价值体系的树立作为重点,遇到个体经验和现实生活经验不一致的情况时,个体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如果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价值观体系,就会对这些外在的因素进行自动抵御,可以更加理性的面对外来的因素,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大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会受到权利、金钱、物质等方面的诱惑,会逐渐将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理想抛弃,生命也的真实意义也逐渐被淡化,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要肩负起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要可以将自身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此在生活的过程中,当大学生遇到冲突和矛盾的时候,可以更加理性的控制自身的行为和思想,对自身的价值观念进行规范,此外,这种方法可以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将心理危机预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3]

其次,在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心理教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理论基础,将新的教学理念体现出来。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各种方面的因素,限制了社会的发展,导致人们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为了将存在的心理问题找出来并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不会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且还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产生心理上的负担。除此之外,大学生心理教育也主要是集中在负面情绪的消除和心理障碍的消除,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怎么样培养自身的积极性,所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对个体教育的价值进行研究,将个体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使学生找到可以快乐生活的方法,在提高学生心理教育,解除学生心理危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

总而言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文化角度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进行探讨,可以有效的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范畴进行拓宽,提高大学生的危机心理健康理论范围,增强大学生心理干预的实效性。在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人员要对自身的观念进行更新,提高对价值观的重视力度,将文化教育对心理危机的干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身心更加健康。

[1]陈香等.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干预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5,(6):98-101.

[2]马建青,朱美燕.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7,(9):64-66.

[3]魏义梅.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J].学术交流,2008,(11):29-31.

2014年度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课题《跨文化视角下中越边境杂居多民族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重点研究项目;2014年度国家民委科研项目“中越边境民族院校多族群大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质量体系建设研究”(14GSZ010);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生态视野下的边疆民族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SK13LX484);2012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民族高校多民族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2012LSZ033)

李成才(1968-),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生进修班学历,学士学位,主要从事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危机个体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危机”中的自信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