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教授及其进步论略

2017-03-07

关键词:学术教授文化

曾 铁

(上海开放大学徐汇分校,上海200032)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教授及其进步论略

曾 铁

(上海开放大学徐汇分校,上海200032)

文科教授是高校之光及其形象大使,形塑优美的教学、科研环境,营造健康的高校文化氛围,教授是主体与客体。教授要率真、坦诚、务实和“冰清玉洁”,当笃于教学、用心育人和卓于研究;多层面传送先进文化、文明和创造文化,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以及助推社会全面进步是教授教学、科研的使命与要务。忠于教育事业,以学生、学术为本,满腹经纶、学术精湛,是优秀的文化传人、文化创新者并力争有第一等学问,是第一等人才乃教授的本职和抱负。

文科教授;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贡献率

一、引言

高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学科教授(以下简称教授)是高校庞大、重要的群体,他(她)们是各类高校发达、繁荣原力的生成、增加者。高校,“顾名”“知义”它是学习、学问与研究之处;全员、全过程、多层面地传送先进文化、文明和创造文化,以及多维度助推社会进步是高校文科教育、科研的使命与任务。高校是培养人才和实践人类创新之所,是社会“改进的运动的先锋”,“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鲁迅)乃高校职责。教授、高校应始终追求、坚持真理,须严守学术独立、学术尊严,要致力于思想理论和学术创新,为民族振兴、圆“中国梦”做贡献。达成上述目的,让高校“高大上”,教授们是核心元素与主力军。基于现况和高校、社会发展的需要,拙文就教授及进步之事说点思虑。

二、对教授及其进步、“巍峨”的些许考量

(一)教授的“高度”“厚度”及其形态

1.讲真理、说真话和服务社会发展是教授的本质与职务

教授属高端知识族群,他们是文化建设、繁荣和文化慧民、文化“小康”的要员与干将。身在校内、心在人民,“为学日益,为道日减”(老子);守住理想、不随大流,教学、科研作品文化含量大、有新意且有成风化人之力乃是教授的心胸与追寻。满腹经纶、有气节,无市井行为;教学、研究有个人思考、说自己的话,论文、著作令人激赏、留得下是教授的形象与营生。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水平,教授们要不断“充值”、博而不陋,做学问不能搞平庸、泛泛的东西,也不可“东倒西歪”,其学术成果要力争无二并有促进社会高品质发展之效应。教授是高校教师的标杆和大学旗帜,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禀性,有讲真理、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性和教学敬业度大、教学水平高是教授的内涵与本质。做学问,教授要静心、沉潜,其功夫、名声不在教学、科研外,他们当从事高质量研究,其论文、著作应文美质优,可滋养受众和启智立德,断不能了无新意、“味同嚼蜡”或让人无感。助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标举、践行以民主、自由、平等为标志的“24字核心价值观”是要件与保证,解读、传导“24字价值观”教授们应不失时机从各个层面输出正能量。将科学、公平、正义等元素镶嵌在全社会,并力助建设政治文明和发展绿色经济、人本型经济,教授要知无不言、直抒胸臆和建言献策、多给力。修身自律、气定神闲,“读书不肯为人忙”(陈寅恪),努力地创作、供应高水平、可造福人民的研究作品;积极、有效地传播现代文化、思想,发力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是教授的本位与工作。教学、科研随世运、日趋新,思维、思想、思路不格式化,言人所未言、学术观点有创新,直至成为一流学者是教授的人生价值及其要义。表里一致、言行一致,执念于丰富知识、思想资源[1]与繁荣学术,致力于让当代文明开枝散叶和助力营构法治社会、清明社会是教授及发展的“本底”和圭臬。教授是学术人与学术领头羊,自重、自贵,心灵自主、学问博恰,道德文章优佳;教学、学术研究秀于林,是学界高人乃教授及进步的状貌和正道。教授属思想力、创作力强的“大”文人,教授进步教授“思”、教授说话,教授不断地作为、有贡献至上、是唯一;教学有营养、学生有获得,科研不为传统所囿,研究为而不争;研究及作品有理论思考和己见,论文、著作不会让时人、后人腹非、讥评是教授的属性和真谛。

一流大学,需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和一流的研究成果,端在有一流的教授。教授应是真诚、直率、精神饱满和对生命尽责、生命质量高的学者;不为外物诱惑、不为名利痴迷,不热衷于非学术性的东西,凡事举重若轻、诸行超然通透乃教授工作、生活的原点与要点。正派、睿智,授业不倦,教学、文章不苍白、有教化力,学术作品深刻、有分量且有前瞻性、启思性是教授的本能和功业。基于教学、讲座与学术研究消解社会发展进程中残存、但有潜在危害的“左”之思想、[2]行为,一些学科的教授要理性地发声、批评;中华民族“挨打”、“挨饿”已过去,立足世情和实际需要,减少我们“挨骂”、被攻击之况,教授们要多思考、勤工作,奉献化解之良策。中正、不依附、不苟且,忠于教育事业,以学术为本、学术精湛,是优秀的文化传人和文化的改造者、创新者并力争有第一等学问,是第一等人才(教育家唐文治)是教授的本性和抱负。操业清高,不惟利是图、利来利往,研究以求真、务实为纲,不搞速成或昙花一现的东西,尽力使自己的著作是众书之书是教授及进步的品性与理路。教学、科研严谨、求实并宣示、践行知行一致与思维文明,在才、学、品方面为受众、社会立范;科研作品学术价值高,是本学科的重要书籍与学术参照,并不为盛名所颠倒是教授的职志与外显。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增大高校的发展合力及其社会影响力,使高校“巍峨”教授是主角与抓手。教授属高才硕彦,当礼敬前辈,尊重、提携后学,其教学、教研和科研要有机地渗透、赓扬科学、民主、法治、民为天等意念;教授教学、研究须关注世情、国情、民情和当下,不能情绪化或失常,更不可投机、弄虚作假,忽悠学生、受众。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高社会文明度,健全、完善法律及其体系并切实执行之是前提与现实诉求。用知识、文化、思想等服务社会,力助提升立法、执法水平,使社会健康发展、人民高兴,相关的教授要长期、多向度地献力;促使出台反腐败法、行政程序法、终身学习法、儿童福利法、校园安全法、家庭教育法、反就业歧视法、清洁能源安全法、城市地下空间法、水资源流域管理法、清洁空气法、烟尘控制法、学前教育法、考试法、中小学生校外教育保障法、大学组织法、新闻出版法、土壤保护法、质量振兴法、饮用水安全法、城市居委会组织法、全民阅读促进法,以及丰满、完备《高等教育法》《劳动合同法》《科普法》等是这些教授的职责与任务。

2.腹笥广、识力强和学术成就大是教授的意涵和标配

教授是鸿儒和文化健将,推进文化大发展和文化慧人、文化中国他们须“站台”、呐喊,不能缺位、无声。为人、为学本真,一生尊奉常识、常理和现代文明,研究客观、真实的情况,而非所希望的情况以及不空谈、不讲假话;科研作品分析到位、判断健全,思想精深、可传世是教授的本相与工作取向。教授是文化视野大的清士与智者,他们是大学高“颜值”者、吸睛者,诚信、不虚伪,清高、有活力和学术声誉好是其样貌;秉持“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河南大学校训)之理念,立足教学、研究传送人文关怀,益助社会均衡、和谐、绿色发展是教授应有的表现。教授,教学、研究要言由心生、言当由衷,“立言的基准只有这样的一条:是什么,就说什么”(逻辑学家殷海光);教授要从容淡定做研究,其“点”上、“面”上的探究应坚持“唯物论”、去“唯心论”,即审度目下、观照现实和实事求是,重在去虚无飘渺的言辞、观点或“客里空”。腹笥广、脑清醒、识力强和坦荡荡追求真理是教授的意涵;博雅允恰、有思想,研究秉公而为,科研作品主要内容、核心观点是自己的以及言论有价、有意义是教授及进步的标示和重心。教学、科研是教授的工作、生活,他们须内涵大于形式,有时代责任感和文化自觉,并将此与工作、个人价值追求相结合;教授应是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倡者和先行者。教授,好学、上进、业务精通,教学、论文等有启示、可惠泽受众,且用实力、成绩为自己“美容”、加冕须臾缺不了。论文、著作是教授生命的一部分,是其生命价值的投影,他们做学问要耐心、潜心、用力,应着眼长远、不朽,“短平快”、解释性的论文等拟少做。教授理当是教学、科研的拔尖者,促进学科、学术发展,并在本学科和学术生态系统保持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授需专业精神强且勤勉、与时俱进,要在学术方法、学术理念不僵化,学术观点、思想上有创见[3]或资料上有贡献,著作是学界的正典。教授是社会良知、良能的代表,他们当“以静穆对喧嚣,以冷隽对狂热,以不变对万变”(柯灵《促膝闲话中书君》);庄敬自强,观念、思想不板结,教学、科研为民、利民和言为心志、启人心智,不写日后自己汗颜的论文等是教授的品格与情素。精神富有、独立,有淑世情怀,以思考、教学、研究为业,论文、著作的思路和基本论点等非“山寨”的东西是教授及进步的内核与路径。砥砺前行、直面现下,关怀社会,“文章不写一句空”(历史学家范文澜),教学重在让学生有收益、助其精神成长,科研及作品贵在增加有效的知识、丰富学术资源乃教授的生涯及其进步之本。

教授是职业读书人和文化精英,应是“四有教师”(习近平,2014)及其标兵。教授是研究者、探索者,其所述、所析、所论当文辞流畅、理据充分、推陈出新,没有与常识、史实、事实相悖的观点或无大话、场面话。教授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与“事业”;提拉文化力、教学力与学术贡献力,增加“内存”和“芯片”扩容、更新是教授进步、发达之需求。以美为崇、精神有纪律,心中有升斗小民;学有根底,教学用心力,科研立意命辞、自出机杼,研究作品高蹈并可彪炳学界是教授的含义与“内容”;狷介、行直,不傲下,读自己的书、走自己的路,教学、研究不跟风,“不做私利的同谋,不做权威的陪衬,不做庸俗的跟班”[4]是教授的“质的”和志向。教授是文化、文明的传真者,是当然的学科、专业的领军者;毕生向学、师德佳,教学、科研作品有助于受众在正道上行,并基于本职赋教授以尊严乃教授之本分。知书达礼,清湛如水、不阿谀;力助学生习修、实践先进思想、文明,并使之“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巴金)是教授的范式与义务。教授是高端文化人和思想者,不能同质化或千人一面、一腔调,立足本学科传达、彰显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做些“技术难度”大点的研究,为增加人民物质、精神上的获得感“划好桨”是教授及发展的“专业”与靶向;温文儒雅,是饱学之士和一流师资之一员,给力培树、强化国民的主人翁意识和阻遏拜金之风、暴戾之气、腐败之风等是教授及进步的禀赋与“作业”。有精气神、有人格魅力与浩然之气;教学、研究不传递类非而是、类是而非[5]的消息是教授的底线和大义。教授言论、举止的辐射力、影响力较强,强化民主、法制意识、精神及其行为,增大人民的幸福感,教授要尽责、尽职地工作。让权力服从于法治、使为人民服务之思想“落地”,并力促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提振经济,相关学科的教授要根据要求与实况,做点宏观、微观层面实在的研究并善进言。教授应是苦学深思者和醒客、察势者,品行无亏、品位高,言论、行为有益于塑造科学的认知与世道人心是教授的“通则”与写真。教学、研究不乱说、靠谱,富有启蒙性、前瞻性与引导意义;立足教学、科研助社会不轻躁虚骄、去假大空,使各个领域“光明”“干净”,[6]让社会活跃、文明,大家生活美好是教授的责任与意境。

3.用知识、文化助学生、社会进步是中青年教授的文化自觉、生命自觉

中青年教授年富力强,其发展力强、后劲大,他们是高校进步和文化大繁荣、文化强国不可或缺的动力源。信奉、宣扬真理,治学、教学认真,为学术繁荣、为增进人民利益加力是其正业与品质;中青年教授是文化传达、创造文化和推进物质、精神文明的承上启下者,讲文明、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他们理应是模范。教授不能“失色”、失气节,当注意完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重量”,其进步、贡献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文化、思想不“贫血”,生活、工作的关注点和核心在学校、在教学,[7]在学生和做科研;做学问不落窠臼、不炒作,科研作品有浓厚、绵长的文化芬芳并可泽被社会是中青年教授及进步的基点与路标。各级教授是成就“美丽中国”、实现中长期愿景之重要方面军,教学、研究讲常识、合常理,为科学文化、当代文明“背书”,为增加民智、民力和社会生产力提供文化、智力支持是教授的立足点和行为模式。有良知、有“脊梁”“一丝不乱”,教学、论文等无“官腔官调”,有私见、有教益,可助社会前行乃教授的本分与本职;术业专精、文章锦绣,努力创造、丰富文化财富或可增加人民福祉是教授的承担与亮色。教授当爱岗、敬业,教学、研究要不负此生和不辜负学生(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人民的期待;硕士生、博士生导师,需“硕”、当“博”,指导学生应对学生、对学校、对文化、对历史负责,着力全面地提升硕士、博士的“含金量”乃现实和要事。中青年教授要一生讲学习、讲正气,当站得高、看得远、跟上时代,应致力传衍先进文化、理念与促进社会优质发展,其教学、科研要多用新素材、新认知,分析、探讨问题和立论须去“个例思维”、极端思维,不可“跑偏”。正、副教授均不宜热衷于指标驱动研究,当少做主题先行或已做“滥”的课题,应不写浪费时间、精力且几乎无人看的东西。敬民、爱民、言民、护民、为民,基于教学、科研大力普及社会科学常识,不断发力扫去我们精神上的灰尘和社会粗鄙化之况是教授的“面貌”及其工作之圆心。

正直、诚信、博识,为人、教书、做研究规范、“清白”;教学、研究面向发展前沿、面向发展需要且多呈现、传达新讯息,研究作品有文化意境、有人文价值是中青年教授的范型与常态。宅心仁厚、不忘初心,不被功名利禄羁绊,有与教授之名匹配的知识、文化与思想;学力、学术性强,有同行、业内认可的专业类成果乃中青年教授的基本和荣耀。思想不断、研究不辍,写论文我笔写我心,学术作品信息量颇大、言之有物,且清新、可读性强是教授及进步的“关键词”。接续、推送现代文化、文明,献力提高国民文明度和去浊扬清、助社会向美向前;写论文、开讲座不“一窝蜂、一阵风”,研究及作品无市场味道乃教授的“高度”和业态。引领学生、劳动者“眼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贾平凹)并习纳优秀的他文化;科研作品词句流丽,文思缜密、有见地,可让受众的精神、物质生活如“芝麻开花”是中青年教授的遵循与中心任务。文艺批评领域“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这几个标准,对许多学科的教学、科研而言有指导意义、参考价值。问题意识强、重视时代命题,研究立意高、不俗;做学问有自己的态度、判断,并注意去主观的东西或偏见是教授进步的主线与“技术”。一生求道、始终“站”着,科研坚持学术操守、不违背学术道德;教学、教育不伤害学生,用智力、智慧服务学生和社会进步;学术产出以质为上、学术作品争取是“黄钟大吕”是教授及其进步的含蕴与追求。基于教学、研究力推达成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乃教授的要义,是其有价值人生之“有机分子”;勤学、会表达、敢说话[8]和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意在帮助实现人的现代化和构建现代中国、使人民满意是中青年教授及发展的品节与轴心。立足科研、教学推进文化革新、昌盛和“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毛泽东)是教授教学、科研的方向,胸中有墨、研究力强,关心世态、人心、人愿;科研、教学、讲座有新材料、新思想、新气息并有利于社会现代化是教授的特质与“成绩单”。

(二)教书育人是教授们的核心工作与首务

1.教、授和培育人才是教授工作、生活的主题

教授是高校“教员的领袖,学生的领袖”(陶行之),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和高校之招牌,他们理当是卓越的教师。思想不“老”、进步,不负文化、不负生命;教学、研究植根文明与现代性,教学、讲座内容富足、质量高,且令人忘倦、有收获是教授的职业与基本形态。人的解放、人的健康发展是解决发展中一切问题的把手与落点,为此,有关学科教授教学、科研要讲现实主义,重在增加、凸出文化性、导引性、当代性,贵在陶养学生和智民、“立人”(鲁迅),进而助社会全域性繁盛。教、授是教授工作、生活的主题,[9]更多、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世界、“活”在21世纪并诱掖学生发展、使人和景明是教授的“逻辑”与业态;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学、学术优秀并让学生充分地领会“24字核心价值观”,增进其对文明的共识、认同是教授及进步的“内容”和路向。教授教学、做研究要契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应有当代价值和慧人、强人的效能;高扬科学、民主大旗,基于教学及其研究播种、扩散现代文化、思想,并助国人精神、灵魂、“面貌”向上乃教授的永恒工作。让学生自主地纵向、横向地看天下和着力思想、文化创新与供给学生长远发展所需的知识、文化是教授的义务和基业;宽泛地介述、传播先进文化,范导学生勤比较、多思量并用现代文明怡养、涵育学生是教授之“位”、之道。长期、负责地教学,是一流教学、一流科研和一流学科的缔造者、推动者乃教授的“天命”与大业;致力于丰满学生的文化、思想,护佑、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讲座等不触犯教学纪律,不“随大溜”是教授的品德与状态。教学、研究勿守旧、有新意,结合教学、研究推动、实现化消迷信、神化和将权力关进笼子等是某些学科教授的教学自觉和研究项目;用优质教学、高品质研究作品力助可持续发展乃教授之责、之为。在“2016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厦门大学朱校长说: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有诸多不足;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无论是教育观念、方法,还是教师队伍,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均有差距。[10]高校学科发展、创新型人才培育涉及文、理科,培养高级人才、造就高素质劳动者高校的通识教育、素质教育须完善、加强,实施完备的人文教育是高校教育、培育优秀人才的急需。所以,一些学科的教授当吸纳、丰满新知、新思想,并向学生、社会传输之;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优佳的未来劳动者教授们当不断、有效地发力。志在济人、做“人师”,引导学生适度使用手机,不做手机等电子工具的“俘虏”并示范、辅导学生多读些优秀的纸质书与经典是教授的职责;注重提高自身的“成色”,教书倾心、用力,上课不频密地使用或仅用电子媒介等单向展演以及让学生“仰望”、喜欢与崇拜自己是教授的价值所在。教学、教育不马虎且注意遏制“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尼.波兹曼《娱乐至死》)之现象,让学生有知识、有思想、不浅薄,使之阳光、心灵不“矮小”是教授教学、教研的要素,又是教授的专务之一。

2.开发学生潜能,释放、放大学生活力乃教授的职业担当

教学、培养德智兼美的人才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服务学生、教书育人乃教授的“法定”任务。教授是教师、学生乃至社会的样板,刻苦研习、保持清誉、珍惜名声和教书竭虑殚精是教授及进步的“底色”和程式。教授应是会上课、学术水平高的优秀教员,教学、研究与真理为伍,注重富丰学生的知识和人文底蕴以及教学效果佳是教授的职能和“专业”。社会发展有逻辑、有客观规律,让学生认识、顺应发展逻辑并主动、海量地吸收正能量,毕业后为社会发展多献力属教授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教授文化“内能”、“势能”颇大,给学生富足的文化和精神力量,消解、摈弃我们的片面化、绝对化思维,促进、实现人的现代化[11]是教授的天职与主业;教授应是经师、人师,教学及研究是其基本工作,教好课、培养人才乃教授的首要且理所当然。教授当按照高校章程、要求每个学期(学年)为大一、大二学生上以面授为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授上课不可照本宣科或只灌输,当有讨论、师生互动与积极地思考。学术修养厚实、有大智慧,教学多让学生接受规范、科学地训练,并使他们眼界宽阔,思想开放、活跃是教授的“姿势”和大事;教学、研究不被市场牵着走、不昧于事实,注重导引学生多读“书”,多反思、体会和着力培树学生的质疑习惯、批判精神是教授的常规与基本功。教授,教书为大、上好课是天。丰神隽朗、职业责任感强,立足教学、工作将民主、正义、平等之光照进学生心田,且多元地助高校生机昂然、朝气蓬勃是教授的品质与本能;言行优良,教学、科研内容丰沛、思想深刻,有解放思想[12]和去野蛮、去荒谬、去封建迷信和去矫饰之能是教授及进步的正统和行为。教授是书生、学人,非社会活动家或屏幕明星,做学生、社会尊重的知识分子,他们应有大宽度、大纵深的知识、文化及其积淀且教学能力、学术气场强;教学、科研双丰,努力发展学生的知性、德性和开发学生潜能,释放、放大其精神活力,并让他们大气、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乃教授的职业担当。教学、教改重视、落实逻辑思维、理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训练,以锤炼学生品格,提升其素质、能力,使之逐步成为能堪大任之才,教授当效命、做实事。爱生如子,用心备课,讲课有风度、有干货、有感染力,给力提高教学水平,[13]并贯彻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之思想是教授为人、为学之根和工作之要。

三、小结

教授是高校之光及其形象大使,形塑优美的教学、科研环境,营造、呈现康健的高校文化氛围,教授是主体与客体。高校的办学水平、创新能力、核心实力及其社会贡献率,与教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科研质量以及业绩高度正相关。高校进步、繁华,教授发展、实现教授治学是硬道理;教授们当不慕虚荣,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厚度”、[14]“宽度”;他们应“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胡适)。被学生敬重、让学界惦记,教授必须真实、率真、坦诚和“冰清玉洁”,当笃于教学、卓于研究并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师范意识。勤学善思、泰而不骄,教学、研究言语不出格、不犯规,论文、著作论说、说理透辟且有缔造风清气正的文化、社会生态之效是教授的意象与事业。

[1]周瑞金,皇甫平.中国改革何处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2]社评:“文革”结束40年与发动50年刍议[N].环球时报,2016-01-25.

[3]徐英瑾.人文学科也需要“供给侧改革[N].文汇报,2016-03-11.

[4]饶翔.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N].光明日报,2016-01-28.

[5]王邦佐.政治学研究亟需关注四个问题[N].文汇报(文汇学人),2016-03-11.

[6]赵瑜.马家军调查(完整版)[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7]姜澎.张杰校长为本科生开专业课[N].文汇报,2016-03-17.

[8]靳昊.政协委员不能光讲“动听的”[N].光明日报,2016-01-25.

[9]迩晓.“最忙独董”被查说明了什么[N].京华时报,2016-01-25.

[10]杨谧.创新教育如何教[N].光明日报,2016-03-20.

[11]阿.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2]萧功秦.警惕新左派的极左化危险[J].人民论坛,2016,(1月下).

[13]袁贵仁.提高教育质量[J].终身学习(上海),2015,(4).

[14]林建华.守正创新,引领未来[N].人民日报,2016-03-11.

曾铁,男,安徽芜湖人,教授,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技史学会、中国科技新闻传播学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主要从事科技传播、文化发展和成人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学术教授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谁远谁近?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