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斯金德小说“局外人”形象的深层原因探究

2017-03-07

关键词:局外人香水生活

李 静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十堰442002)

聚斯金德小说“局外人”形象的深层原因探究

李 静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十堰442002)

在中国出版的聚斯金德的5部小说和戏剧中都有让人感叹的人物形象,每一个都是进入聚斯金德世界的一扇门。本研究着重分析其中展现种种与时尚格格不入并为主流社会所不屑一顾的作为“局外人”(Außenseiter)的形象,进而分析人物产生这种心理的深层原因,在对这种“局外人”心理产生的时代原因分析中借用佛洛伊德等人的理论,结合小说中的各种现象,分析这种社会存在的萌生是如何源自“缺失”和“他者”的,而这一切又都与历史背景、社会现实和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局外人;心理;缺失;冲突

“局外人”形象最典型的应数法国存在主义大师加缪的同名代表作,也是其存在思想的集中体现,指责了这个粗糙、漠然、无理性的世界。它作为众多文学形象中的典例在聚斯金德的作品中是有迹可循的,这条线索便是产生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它生成于现实情景,但不属于个人生而有之的特征,而是源于传统和社会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的特点。

一、个体在生存困境中的欲望追求

残忍的“香水杀手”格雷诺耶是制造香水的大师,却发现自己没有人的气味,迷失了自我,只是用外在的香水,来替代“人味”。于是他杀死了法国南方二十六位美少女,收集她们的特殊的人体“香味”,提炼制成了一种超凡绝代的香水。他的欲望来自“人味”的渴望,他有入世的想法,可是天生残缺,没人在意他的生命。作者赋予他的时代是“在城里面到处弥漫我们这样的现代人几乎无法想象的臭味。”在这种肮脏的环境里,它追求的是至真至纯的香气,这种超脱时代之上的欲望不能不说是稀罕的。

再来看畏怖鸽子的银行门卫约拿丹,他是神经质的孤家寡人,厌恶生命中的任何改变。因为在他五十多岁的经历中,改变就是在动荡的世界里“打破内心平衡、扰乱外界生活秩序的事件”,包括母亲进入集中营而后失联、父亲失踪、自己和妹妹逃到乡下务农、参军受伤、妹妹移民离开、自己匆忙结婚、妻子与人私奔等。这么残酷的现实将他打磨的体无完肤,任何卑微的愿望都成了奢求。所以他的渴望不过是他的一间永久不改变的窄屋。这写实地刻画了战后人们的心理创伤。这种逃避他人的怪癖是是普遍存在于当代人生活中的人类生存的恐惧的寓言,也是历史悲剧的后遗症的真实写照。

还有不得志的低音提琴手,他每天重复同样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里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就是在无声地诉说——“一个男人在一个小房间里思考存在的问题”——尽管他知道他的人生如雪寂寞。他在平淡无奇的前半生活的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活在别人的眼中,但他的渴望是什么?渴望打破他的压抑与梦魇,挑战他的幽居恐惧症,甚至成为他人生命中永恒的逸事;匿入乡下的夏先生深居简出,除了长年累月从不间断的户外奔波,不知道该要做什么。尽管小说的时代背景已经淡化,但隐约可以看出这是发生在德国“经济奇迹”之后的黄金岁月,当时物质生活极大改善,可是伴随功利社会而来的人们的精神和心理上的极大压力与负担使夏先生这样的人深感苦恼,他渴望获得与世无争的安宁。同样,他也是这个尘世被忧郁所侵凌所操控所把持着的一切悲观主义者的,存在和消失都是不能引起周遭瞩目;社区首善的棋手吉恩与神秘男子在周围众人瞩目下交锋,思维为众人所累,他在周遭深深的恶意中追求一次真正的较量,却发现胜利来得如此戏剧化,得胜之后却从此放弃下棋,因为看穿了与其锋芒尽露遭人所妒、被孤立,不如扮痴弄愚与众人同在,来得惬意温暖。

这些人物都是处在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困顿之中,他们拼命老弟以求生存,渴望受人关心,受人尊重,但是冷漠的社会现实给了他们无情的大棒,在坚持个体欲望的同时无奈地选择选择做了一个局外人,事实上他没有选择。加缪在《局外人》中写到,“他说他一直在研究我的灵魂,结果发现其中空虚无物。他说我实际上没有灵魂,没有丝毫人性,没有人任何一条在人类灵魂中占神圣地位的道德原则,所有这些都与我格格不入。”因为这样的人在这个孤独的世界里盘旋,始终找不到落脚点,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只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放弃这个抛弃他的世界。

二、满足欲望过程中的情感缺失

这些“局外人”是可怜的,在变成局外人的过程中他们的成长背景大多都是生存绝地和窘境,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细节充斥在生活中。最后出于对这个世界的厌倦,在经历过数次尝试后,最终转化为认命的惰性,他认识到他的生活不可能因为他的作为而有任何改变,于是放弃了与外界的互动。这些痛苦的经历无法填充他心中的沟壑,他的情感本就是残缺的。

(一)需求感的缺失

人都有自我认同的需求,以维护自己的存在感,但同时又渴求与他人产生联系,通过他者来肯定自己的存在。这就是了解自我的过程,且这是一种主动化的过程,需要勇气来实现。发展与他人的联系,感受到被需求,并且需求他人,才是普遍意义上的“局内人”。孤独、和疏离,这可是为个人与他人及大自然发展连结关系时失败的结果。克尔凯郭尔指出,人生有三种绝望:不知道有自我、不愿意有自我、不能够有自我。格雷诺耶处在不知道有自我的境地,他并不知道自己拼命的制造奇香是为了什么,他在快到生命尽头的时候,掌握了颠倒世界的香味,它拥有促使人们产生爱慕的不可战胜的威力。“但是只有一样办不到:它不能使他嗅到自己的气味。因此他永远不知道他是谁,所以他对世界,对自己,对他的香水毫不在乎。”

而约拿丹则处在不愿意有自我的境况之中。他惧怕改变,封闭胆小,身处繁华都市巴黎,但是他内心高筑厚厚的藩篱,与整个世界隔阂,他主动追求这种内心的孤独是,讨厌虚假的喧嚣生活,不习惯与他人接触。他觉得,在城市里为了与他人保持距离,除了躲在门锁严实的方寸小屋之内,别无他法。他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

社区里老辣的棋王最终选择了不愿意拥有自我。在一场势不均力不敌的挑战赛中,他因为外界的影响从一开始就变的躲躲闪闪,怀疑自己。即使处于优势,也不禁内心恐慌,胆战心惊。直到胜局已定,他才恍然大悟,他的实力高出对方甚多,实在是由于对手的年轻活力,加上围观者的情绪导向使他感到缺乏自信。他一直在否定自己,贬低自己,心理充满失败感,最终与象棋决裂。他虽胜犹败,就是因为放弃自我,不能赋予自己价值。

(二)爱与被爱的缺失

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认为,爱的存在是本能的需要,人类从动物进化而来,需要满足本能,这种本能帮助人类繁衍生息,如果这部分没有了,那基本不是个完全意义上的人。所以每个人终生都要寻找,来满足自己这种需要。他称之为“生命本身就是存在于爱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这两个趋向之间的一种冲突和妥协”。在聚斯金德笔下,不管是夏先生、提琴手、约拿丹这样的幽闭恐怖症患者,还是香水疯子格雷诺耶、矛盾棋王老吉恩,都是爱的缺失者。他们都是与时代潮流忤逆而行的“局外人”,他们对生命的意义的探寻在投入之后无产出,从而永久地失去了对它的热情,失去了那种愿意过着充满希望、和爱的生活的那种承诺。

这类聚焦“小人物”的生活与心理状态的“局外人”作品在文学史上并不罕见,如《变形记》的格里高尔,他被家庭与社会所抛弃,整天生活在恐惧中。但是聚斯金德创造性地给故事加以限制——一个窄小的生活空间,以意识流和内心独白来让人物自己娓娓道来,这也许是独一无二的。他关注的是一个平凡的个体,可以说,人的生存是他提到的与社会的对立的荒谬。这是现在人类仍然要面对的话题,也或许是人类始终需要面临的问题。设想一下,如果格雷诺耶出生起就受到父母宠爱,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得到周围人的关照,他对自我的肯定绝不会使他想要不顾一切地创造美妙的香味。如果夏先生没有受到那么大的压力,不是受到那么多苛求束缚,而是生活在一个爱与放松的环境中,还会只有一个念头——“让我静一静吧”?

三、历史反思中的个体映照

这些“局外人”形象都是“孤独个体”,但聚斯金德显然是用淡化背景的叙述模式来完成的,在这些故事中几乎没有明确的提到故事发生的背景,很多时候看起来更像现代寓言。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边缘,无法与人和谐相处,被主流世界排除在外。但如果将他们置于宏大的社会背景中来看待的话,似乎这一切与整个历史背景、社会现实和传统文化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香水》故事奇特,情节曲折,虽属虚构,但是作者旨在借古讽今的意图显而易见,作品影射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丑陋现象。格雷诺耶用一滴聚集了生命的香精就可以迷惑世人,煽动他们的激情,释放他们内心不可言明的欲望,这与二战中希特勒的独裁专政有何区别?这位独裁领袖用鲜血铺就他的成功,他的演讲蛊惑人心,激起二战的重头大戏。借孩童之口回忆夏先生不停奔走的怪异行为来倾吐一代人内心深处强烈的追求与渴望。字里行间隐约可以判断,这是发生在二战后德国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里,人们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苦,期待安定安全的生活环境。即便是在物质生活日益优裕的情况下,人们的精神和心理仍然无法摆脱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与创伤。人们依然承担着极大的压力和负担,对这不易得来的一切充满不安定感,害怕美梦般消失。

《鸽子》明确提到了时间主线,可以推断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银行守卫约拿丹在五十三年的人生中经历了二战从发生到结束,德国从政治到经济的巨变过程,所以他追求的是牢靠与庇护。他身居的斗室是“他生活中唯一被证实可以信赖的东西”,可一只普通的鸽子就可以摧毁他的信心,他甚至不战而逃,轻易放弃他的安全岛,说明他内心的惶恐不安到达怎样一个地步。

除了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反映在这些作品中,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也不可淹没。约拿丹下班以后因为鸽子放弃回家,在街头漫无目的的游荡,纵然饥饿难耐,也不愿意穿着破裤子走进饭店,因为整洁、秩序、条理、风纪是他的生活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即是传统德国文化对其的影响。

可以看出,聚斯金德的作品之所以出人意料地获得成功,并不只是因为其特别的构思与娴熟的文字驾驭,更是因为他切中了德国人乃至全世界人的共鸣之处。这些“局外人”作品中蕴含的深意令人思索,反思人与对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1][法]加缪.局外人[M].柳鸣九,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70.

[2][德]聚斯金德.香水[M].李清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1

[3][德]聚斯金德.鸽子[M].蔡鸿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42

[4]冯羽,陈黎黎.《香水》:后现代文本的“互文性”阐释[J].世界文学评论,2008,(1):150-153.

[5]聂华,虞龙发.后现代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的叙事线索与哲学沉思[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4):113-116.

[6]杨斯静.芳香之旅中的人性追逐——评德国小说《香水》[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13-116.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个人存在与社会存在——德国后现代主义作家聚斯金德作品主题研究”(13Q084)

李静(1979-),女,陕西宝鸡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德国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局外人香水生活
儿童保护没有局外人
香水
琴(外一首)
石头记(外一首)
一款畅销21年的现代+经典香水——点评贝丽丝1997香水
做桂花香水
我家的香水白掌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