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芜湖市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以无为县为例

2017-03-07许太梅袁开丽

关键词:无为县芜湖市芜湖

许太梅,袁开丽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外语系,安徽芜湖241002)

芜湖市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以无为县为例

许太梅,袁开丽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外语系,安徽芜湖241002)

城乡协调发展在当今至为重要,芜湖市城乡协调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城乡一体化基础建设还需完善,农业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还需要进一步扶植。为此,为了促进芜湖市城乡协调发展,应推进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构建一体化发展格局;统筹安排,加大投入,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大招商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服务业。

芜湖市;无为县;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农业

一、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及芜湖市概况

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我们党中央在正确把握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出现的新矛盾、新挑战和新机遇的前提下,严格遵循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时代性和重要意义的战略规划。这是因为,城乡协调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客观要求。因为只有打破现有的城乡体制,以工带农,以城市促农村,缩小城乡差距,才能从根本上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另外,城乡协调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困难和问题,都是与城乡不能协调发展有关,所以要加快城市建设,繁荣乡村经济,加快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样才能维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当前中国,各地都在加快城乡协调发展的脚步,安徽省芜湖市政府也不甘人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促进芜湖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芜湖市人民政府已经编制了《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且通过了省政府的批复。

芜湖市,简称为“芜”,是安徽省省辖市,处在安徽省东南部,位于长江南岸,青弋江与长江汇合之处。芜湖市下设鸠江区、镜湖区、弋江区、三山区四个市辖区,管辖芜湖县、无为县、繁昌县、南陵县四个县。芜湖是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与省会合肥市并称为安徽省“双核”城市。

芜湖为安徽省三大旅游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长江流域区域中心和重要港口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城市。

芜湖市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非常迅猛的势头。经过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实现GDP2457.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市财政收支保持了均衡增长的势头。2015年全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470.01亿元,居民生活稳步提高。[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芜湖市全市经济运行良好,但在城乡协调统筹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芜湖市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是芜湖市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抢机遇、统筹城乡、率先发展、加快崛起是芜湖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2]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芜湖市城乡协调统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芜湖市辖区内的四个县,由于芜湖县、繁昌县和南陵县原本就属于芜湖市,而无为县原本隶属于经济非常落后的巢湖市,是2011年后才划归芜湖市的,所以芜湖四县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芜湖县、繁昌县和南陵县与芜湖市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已经取得的可喜的成绩,要远远优于无为县。而无为县当今又是芜湖市第一大县了,其人口超越了其他三个县的总和,面积也仅仅是稍稍低于其他三个县总和。所以,以唯一位于长江之北的芜湖市下辖县份无为县为例,来分析芜湖市城乡协调发展更具有典型意义。

(一)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完善

无为县的基础设施还较薄弱,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体现。无为县是目前芜湖市四县中唯一没有高速公路的县份,其他三县县城到芜湖市市区基本都在半小时车程范围内,而无为县县城坐车到芜湖市区要一个半小时,这与无为县至芜湖市市区的公路路况较差是分不开的。如今,“村村通”工程在无为县也已经完成,但是,迫于资金的压力,无为县地下乡镇的一些“村村通”工程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那些乡间公路修的极其狭窄,两辆小轿车都有很小心的才能成功会车,中型货车都是无法在乡间公路上通行的,大型的收割机都无法通行到田野进行作业,而这也严重限制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芜湖市乡村在农业用电、用水、用气、排灌站、圩堤防达标工程等方面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以前的一些农村电站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日益机械化的农业运作,电网电路等急需升级改造。芜湖市农村有些地方农民还没有喝上干净的健康的自来人,而有些地方的农村尽管已经用上了自来水,但水厂基本都是私人承包的,自来水是直接从大江大河里面流入千家万户的,自来水的水质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芜湖市农村天然气管道目前还没有进行铺设,多数农民还在使用传统的火灶,这种火灶既不卫生,同时还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治理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芜湖市农村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有不少问题,由于费用的问题,有些地方至今还没有有线电视,农民还在使用非法的卫星电视接收器收看电视节目。网络方面,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也是巨大的。芜湖市农村有些地方已经通网了,但还不是光纤,网速太慢,这也给农村和农民的信息化带来了很多不便。

(二)农业发展还需进一步提升

2015年全市实现GDP2457.32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0.0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40.60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96.70亿元,增长11%。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农业在芜湖市GDP中所占的分量太低,而无为县又是芜湖市第一农业大县,全县约80%的人口为农业人口,农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县近百万人口的农民的生活状况。无为县一直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棉花、油料、水产品总量跻身全中国百强。其中,棉花年产量超百万担,为中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尽管如此,但是无为县农业经济为全市GDP的贡献还是太过于薄弱了。当前,在无为县农业发展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例如,农户分散经营,种植效益低下。当前的无为县农村基本是一些老年人在务农,青壮年劳动力大多数进城务工了。这些老人由于年老体弱,再加上文化程度有限,所采取的农业种植方式还是传统的延续了上千年的老一套,一对老年夫妇,种植十亩左右的农作物,一般为水稻、油菜和小麦等,不能采用机械化的生产作业方式,产量较为低下。

落后的农田水利设施难以保证高产创建目标的实现。通过多年投资建设,无为县农田水利设施已有明显改善,但由于国家对中小圩口小农田水利设施、渠道清理、山塘开挖等投入少,加上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管理措施不到位,农田易涝、易旱面积大,农业生产实现高产创建目标难。

低素质的从业人员难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据2009年对无为县的调查,被调查农户劳动力人数2820人,其中1743人(占61.8%)在家务农,1077人(占38.2%)外出务工。在务农人员中按年龄机构分:51-60岁566人,占32.5%;60岁以上424人,占24.3%。即50岁以上占务农人员一半以上(56.85%)。按文化程度分:文盲471人,占27.0%;小学815人,占46.8%;初中408人,占23.4%;高中49人,占2.8%;即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70%以上(73.8%)。按性别分:男性939人,占53.9%;女性804人,占46.1%。[3]无为县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高、素质偏低的现状,造成对农业优新品种,配套新技术、市场新信息的接受程度低,从而严重制约了无为县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第三产业需要进一步扶植

第三产业在芜湖市2015年的GDP总量中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可见芜湖市第三产业总体发展较好。但是,由于无为县是刚刚被规划到芜湖市的,其第三产业与芜湖县、繁昌县以及南陵县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与芜湖市城乡协调发展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无为县作为芜湖市第一大县,其人口如今达到145万,而全县目前只有一个大型的商业中心——无为县安德利购物中心。我们再来看看人口仅为45万的芜湖市弋江区,目前大型的商业中心已经显得过分拥挤了,全区有银泰城、中央城财富街、柏庄时代广场、星颐广场、德胜广场,等等。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拥有一百多万人口的县城仅有一家省内企业下设的购物中心,而仅有几十万人口的弋江区已经拥有了面向全球市场的外资企业下设的银泰城,也有本地房地产大鳄开发的商业中心——中央城财富街。不难发现,芜湖市弋江区的商业中心已经显得过分拥挤,而无为县的商业中心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

其次,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单一。无为县是个人口、地域大县,但是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较为单一。例如,襄安镇、刘渡镇、泥汊镇、蜀山镇等在第三产业方面本应是各具特色的乡镇,但到目前为止这些乡镇的产业特色还是不够鲜明,没有很好地做大做强,这些乡镇的农民基本是都是在种植水稻。

再次,服务业较为滞后,阻碍了城乡协调发展。无为县的服务业还是相当落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行业间无序的竞争导致的,如无为板鸭,又称无为熏鸭,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就闻名于世,距今已有200年历史,本来应该是无为县乃至芜湖市美食的一块金字招牌,但由于从业者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其影响力大打折扣。从业者过多且规模过小,相互拆牌,等等,阻碍了无为板鸭的做大做强。有的是不善营销造成的,如无为县的旅游景点泊山洞,洞里的自然景观,形成已有四五十万年,分上中下3层,总面积4000平方米,洞深500多米,有18个景区、86个景点,被称为“江淮独秀”。而这么优美迷人的一处自然景观,在今日甚至连很多芜湖人都不知道,可见泊山洞的营销宣传是多么的失败。在芜湖电视台上没有泊山洞的广告,在芜湖市举办的大型旅游产品博览会、推介会上也看不见泊山洞的踪影。

三、促进芜湖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令人欣慰的是,芜湖市政府为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于2013年出台了新的《城乡规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将于年月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芜湖城乡规划步人了一体化新时代。《办法》规定,芜湖各县区应按照中等城市规划,做到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明显中心镇要培育特色产业,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与服务功能加强美好乡村建设,改善居住环境,保持农村特色风貌。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构建一体化发展格局

芜湖市在面对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的问题时,应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无为县的农村延伸覆盖。同时,要努力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将无为县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当中去,加快建设的进度,保证建设能够按质完成。芜湖市按照城市道路的标准,已经建成了市区到芜湖县、南陵县和繁昌县的快速通道,这三个县以芜湖市区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下一阶段就要集中物力财力建好芜湖市到无为县的城市快速通道,大大缩短无为县人民进出芜湖市的时间。

无为县应该抓紧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芜湖市在安徽省率先完成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为县底下的一些乡镇公路急需升级改造,如襄安镇到刘渡镇的乡间公路,建成时间已经较长,且兴建之时没有考虑到长远发展,路面非常狭窄。而刘渡镇作为无为县的中国著名的木材大市场之一和水产大镇,其木料和水产品都要通过这条主干道运送至外界。由于大货车的碾压,路面坑洼较多,需要赶紧修补拓宽,以保障刘渡镇生命线的畅通。

无为县政府应抓紧对境内所有江堤进行加固,对河道实行疏浚,对沿江泵站进行改造。为了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还要大力推进移民建镇的速度和力度,推进向部分中心镇如襄安镇、十里镇等供水工程、天然气利用等工程建设,让无为县农民都能够喝上干净优质的自来水,用水卫生洁净的天然气。启动无为县水环境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工程建设,使无为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改善。

无为县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对广大农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进一步推广广播、电视、电话、宽带数据网对整个无为县的全覆盖。无为县县政府还应该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力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对村镇卫生院的建设,提高农村公共医疗服务水平。

(二)统筹安排,加大投入,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面对农户分散经营的现状,芜湖市市政府和无为县县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重点培育和扶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县政府农委应该牵头,广泛联系财政、工商等部门,制定相关措施,对家庭农场的申报、认定和管理作出明确规范。相关部门应该广泛宣传,对家庭农场经营者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对农场经营者融资提高相应的支持,提高广大农民对家庭农场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在家庭农场的发展规划、产业定位、品牌认证、申请项目、规范管理等方面给予家庭农场主全方位的帮助指导。[4]

面对落后的农田水利设施,无为县应该加大对农田小水利建设的投入。以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末级渠道的配套改造为主,兼顾灌溉及排水工程、新建小微型水源工程,科学安排除涝、灌溉、降渍工程,做到塘、井、站、桥、涵、闸配套,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标准,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面对低素质的从业人员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无为县应该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技第一线工作,实行“以条为主、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配备村级农技员,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应该加强对农场留守的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重点加强乡镇农技干部、村级农技员和科学示范户、种养大户的培训,再让这些人以点带面,从而逐步推广开来,逐渐提升农场从业人员的素质。

(三)加大招商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服务业

面对无为县县城仅有一座大型商业购物中心的现状,也为促进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建设、提升城乡面貌,改善人民文化生活水平和城市环境,对城市空间功能进行提升与拓展,促进中心商务区的完善,为无为县的文化与商业注入新的活力,无为县县政府必须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向芜湖市弋江区好好学习,引进集办公、商业中心、酒店、文化休闲和环境生态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即大型的商业中心项目,项目应该包括购物中心、大型卖场、影院、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商务办公、商业步行街、四星级酒店等以满足一百多万人口的无为县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面对无为县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单一的现状,无为县政府应该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激活无为县乡镇的内在动力,按照“分类引导、重点培育、强化特色、均等服务”的原则,统筹中心城、次中心城与乡镇,乡镇与农村的关系,统一规划并能实际形成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例如,襄安为历史古镇和综合型服务城镇,借助中国四大席草基地之一优势,继续强化传统种植优势,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和商业服务业功能,同时借助刘渡港口发展港口物流和先进制造业。泥汊为产业型城镇,引导发展电子、电缆和机械加工产业。蜀山为旅游型城镇,引导发展旅游观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面对无为县服务业较为滞后的现状,无为县政府应该加快发展服务业,对市场进行必要的有序的整顿和治理,如可以将无为板鸭的所有生产厂商集中起来,实行股份制经营。再比如无为的旅游业相对滞后,和芜湖其他三县相比差别非常明显。无为县旅游局应该加大对县内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可以和其他三县乃至芜湖市联合经营县内的旅游产品,可以和芜湖市的方特主题公园、繁昌县的马仁奇峰等景区实行联票制经营,实现抱团发展。依托芜湖市的旅游资源,加快无为县旅游景区建设,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无为县还应该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同时,加快无为县农产品市场、小商品市场以及果素市场的建设,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健全无为县城乡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的营销网络,大力改善全县的消费环境。[5]

总之,芜湖市和无为县两级政府为了更好地进行城乡协调发展,需要紧紧围绕建设美好芜湖的大局,以开放合作为强劲动力,积极参与区域分工,无为县要主动承接芜湖市的产业转移,进一步壮大县域综合实力。要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提升传统产业如农业,培育新兴产业如制造业,发展低碳产业如旅游业,进一步推动经济升级。芜湖市要以跨江发展为重大契机,加快产业跨江布局、资源跨江配置,进一步推进江南江北城乡协调发展。要以美好乡村建设为重要抓手,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进一步促进芜湖市和无为县城乡一体化发展。

[1]芜湖统计信息网.[EB/OL].[2016-10-20].http://tjj.wh.cn/.

[2]鲁楠.安徽省芜湖市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501-14503.

[3]无为县人民政府网站[EB/OL].[2015-10-20].http://www.ww.gov.cn/ index.php.

[4]胡才兵,沈启旺.芜湖县推进城乡一体化探索实践与对策思考[J].学理论,2012,(22):32-33.

[5]傅祥军.无为县生态农业建设现状、问题和发展思路安徽农学通报,2002,8(3):23-26.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4A247)

许太梅(1981-),女,安徽无为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外语系教师,硕士。

猜你喜欢

无为县芜湖市芜湖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芜湖滨江天际线
芜湖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悄悄地
作品赏析(8)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3)
作品赏析(9)
芜湖市金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