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易》对《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影响

2017-03-07韩国金官洙东北师范大学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刘勰周易太极

|[韩国]金官洙 |东北师范大学|

1.绪论

《 周易 》跟 《文 心雕 龙 》 之间 的继 承关 系是《文心雕龙 》研究者多少都有所涉及的问题,《 序志 》篇: “位 理定名, 彰乎大易之 数, 其为文用 ,四十九篇而已 。”此语被认为是刘勰根据“大衍之数 ”来建立理论体系的根据 。围绕这个问题 ,不少研究者进行了讨论。

王 小盾 认为 《文 心雕 龙 》 的 “ 八体 ”风 格理论是渊源于 《周 易 》 的八卦。((11))

夏志厚认为 《文心雕龙 》全书五十篇的结构是 《周 易 》天 之数 “二十有 五 ”的倍数 。并与天之数 “1 、3 、5 、7 、 9”和 《 文心雕龙 》上下篇各篇的安排进行对比来阐释 《文心雕龙 》的理论体系结构。((22))

朱 清 认 为 : 上 篇 《 原 道 》 以 下 及 下 篇 《 神思 》以下各篇篇第次序都是依取 “两两相偶 ”的解易体例排定的 ,因而上篇与下篇存在着对应关系。((33))

李长 庚认 为, 《 序 志》 篇是 《 文 心雕 龙》 全书 的太极 ,《 总术 》是 创 作论的太极 。还跟创 作论的一些篇章和特定的卦象对应起来阐释篇章宗旨。((44))

多数均涉及刘勰取 “大衍之数 ”来安排全书结构的问题 ,虽然多少都有所收获 ,可还没有道出 本质上的关 联 。本篇也 拟在 《序 志 》篇 “位 理定名 ,彰乎大易之数 ,其为文用 ,四十九篇而已 ”一语的阐释上展开新的观点。

2.本文

2.1 《文心雕龙》的阴阳二元结构

笔者以为王小盾把 《 知音 》篇的风格上的“八体”比附于 《 周易 》里的八卦是有点儿牵强 。相 反本稿认为 《文心雕 龙 》的 上 、 下两篇是代表阴和阳的两个对立体 。上篇代表阳 ,因儒家崇尚阳刚之道 ,所以配合了儒家之道 。下篇代表阴 ,因道家崇尚阴柔之道 ,所以配合了道家之道 。上 、下 篇是 《 文心雕龙 》的 阴阳 , 所以上篇形成天之数 25( 篇 ),下 篇形成地之数 24(太极的 《总 术 》一 篇不算在内 )。关 于上 、下篇的命意之本 ,《风 骨 》 篇的描述 最为扼要 , 如 :“镕铸经典之范 ,翔集子史之术 ,洞晓情变 ,曲昭文体 …… ”如果用公式来表示 ,会得出下面的等式:

镕铸经典之范 =曲昭文体 =上篇

翔集子史之术 =洞晓情变 =下篇

我们可以把这个关系比喻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一般父亲会以严格的规律来训斥孩子 ;而母亲会以爱来包容和鼓励孩子 。上篇要求 “体 要”的规律性 ,下篇要求创作的创新性 。创新需要自由 ,所以配合了道家术数 ;规律需要规范 ,所以配合了儒家经典 。所以在上篇压制屈原和庄子的怪诞和淫溢 ,在下篇他肯定屈原和庄子的奔放和瑰丽 。所以刘勰对屈原和庄子的评价 ,上下篇呈现出互相矛盾的状态 。关于屈原上篇里说 :“乃《 雅》 《 颂》 之博徒 ”下篇里说: “观其艳说,则笼罩 《雅 》、《 颂 》。” 关于庄子上 篇里说:“惠施对梁王 ,云蜗角有伏尸之战 ,……,此踳驳之类也 。”下篇里说 :“ 庄周云 ‘辩雕万物’ ,谓 藻饰也。…… 文辞之变 ,于斯极矣。”一开始笔者以为这是刘勰思维上的矛盾,可是后来才发现这是故意设置好的辩证对立结构。刘勰在上篇里追求的是‘ 凭轼以倚《雅》《颂》’,在下篇里追求的是“ 酌奇而不失其真 ”,他最终追求的是 “奇正虽反, 必兼解以俱通”。

2.2 文之枢纽和鉴必穷源

上 、下篇阴阳结构的核心是 “文之枢纽 ”和“鉴必穷源 ”。笔者把下篇后五篇简称 “鉴必穷源 ”,其根据 是 《总术 》 篇 “赞曰 : 文场笔苑 ,有术有门 。务先大体 ,鉴必穷源” 的论述 。笔者以为 “文场笔苑 ”代表的是文体论 ,“有术有门 ”代表的是创作论 ,“务先大体 ”代表的是文原论 ,“鉴必穷源 ”代表的是鉴赏论 ,即研究者们称批评论的部分 (笔者认为《 总术 》篇不是创作 论的总论 ,而 是 《文 心雕龙 》一 书的总结 )。

笔 者 以 为 《 序 志 》 篇 说 的 “ 本 乎 道 , 师 乎圣 ,体乎经, 酌乎纬, 变 乎骚 ”的前 五篇和 “ 崇替 于 《 时 序 》 , 褒 贬 于 《 才 略 》 , 怊 怅 于 《 知音 》, 耿介于 《 程器》 , 长怀《 序志 》”的后 五篇是互相对应关系 。有三个侧面反映它们是对立结构 ,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 ,两者都是五篇 (大部分学者认为 《物色 》应被提到创作论里去 ,而且 《序志 》篇的论述也证明这一点)。

第二 ,每篇按正确的顺序来一一指目 ,又都用一个词来概括。

第三 ,“文之枢纽 ”统率文体论 ,“鉴必穷源 ”驾驭创作论 。(“文之枢纽 ”给文体论提供体 要的标准 , “鉴必穷源 ”给 “剖 情 析采 ”提 供分析的根据。)

以上 三个 方面 揭示 着 “ 文之 枢纽 ”和 “鉴 必穷源 ”是阴阳二元对立关系 ,《 原道 》篇的“ 道” 率领“ 文之枢纽” ,《序 志 》 篇的“ 情 ”率领 “鉴必穷源 ”。经学者们一般把天道看成“阳” ,把人情看成“ 阴 ”,他们以为克服人类弱点的 圣人 (孔 子 ),只 有 天理而没有 人情 ,所以玄学一度在 “圣人有没有人情 ”这个问题上争论了许多 。刘勰把这“ 道” 与“ 情” 的阴阳对立结构引入到文学领域里 ,形成了一种新的笔折中论 。所以笔者以为研究者们从批评论里把 《序志 》篇 分离出来 , 把 《文 心 雕龙 》分为 五大结构( 文 原 论 、 文 体 论 、 创 作 论 、 鉴 赏 论 、 《 序志 》) 是不对的 。因为后五篇整体组成作家情志论 ,不宜从鉴赏论里把 《序 志 》篇 分离出来。

刘 勰在 《通 变 》 篇说 : “ 至于 序志 述時 ,其揆一也 。”关于这句话 ,黄海章的 《文心短论》解释称 :“‘ 序志 ’ 是发抒作者的情志 ,‘述时 ’是反映时代的面目 。时代的治乱兴衰 ,直接影响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所以序志述时不能根本划分为 二 。《时 序 》篇 说 : ‘歌谣文理 ,与世推移 。’‘文 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 。’”我们在黄海章的语中可以得到 “后 五组 ”构成的意图 ,后 五组是以“ 述时” 与 “ 序志” 组 成的情志论 。换句话说就是社会和作家的关系 。所有文学作品的形成有两大源泉 。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另一个是人与人的关系 。社会和作家形成的扭曲的关系是各代文学作品诞生的根本所以然。

在 《时 序 》 和 《 才略 》里 ,刘 勰以 宏观 的眼光评价了各代社会环境与作家 。 在 《 知音 》和《 程器 》 中, 他把目光慢慢转移到其社会里的作家身上 ,并将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作家们身上。对于司马相如和韩非子没得到赏识 ,班 固 、马融和潘岳等文人因为地位卑贱而受到很多讥笑的事实 ,作为文人的刘勰感同身受 ,所以 “怊怅于《 知音 》, 耿介于 《 程器》 ”, 最后在 《 时序》篇里坦白地透露自己的情志 。而这情志驱动着《文心雕龙 》全书的创作 。像证明这一点一样,后五篇有特别浓重的感情色彩,如:

《 时序》 : 诚哉斯谈, 可为叹息!

《才 略》 :嗟 夫 !此 古人所以贵乎时。

《程 器》 : 后人雷同, 混 之一贯, 吁可悲矣!《知 音 》:酱 瓿之议 ,岂 多叹哉!

《序 志 》:岂 好辩哉 ?不 得已也!

刘勰把自己的情感与历代的作家们结合,又用“鉴 必穷源” 里的鉴赏来感发自己的情志,是在《 文心雕龙》 里 将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的明证。

2.3 《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文 心雕 龙 》 的四 象即 文原 论、 文体 论、 创作 论 、鉴 赏论 (也 可以说 是情志论 ) ,又各自 分为阴阳而形成八卦 。《 文心雕龙 》的八卦即宗经 、反经 、有 韵 、无韵 、 有术 、有门 、述时 、 序志 。简 单勾勒 《 文心雕龙 》的 全体结构 ,如 下:

太极:《总术》

阴阳 :上 篇 、下篇

三才 :上 篇 、下 篇 、《序 志》

四象 :文原论 、文体论、 创作论 、鉴赏论

八卦 :宗经 、反经 、有术 、有门 、述时序志

关于五十为大衍之数的理由 ,朱 熹说 :“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 ”,郑 玄说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以五行通气 ,凡五行减五 ,合五十 ”。在唐代 《文 心雕龙 》的 十卷本流行 ,这意味着每一卷为五篇 。笔者认为这里面有一定的含义 ,要么为了符合 “天五乘地十 ”的概念 ,要么为了符合 “ 五行 ”的概念而分卷的 ,所以一卷五篇是 《文心雕龙 》的最小单位 。因此从批评论里 把 《序 志 》 分离出来是 不符合实际 的 。后五 篇是作家情志论 ,与 “文之枢纽 ”构成一个阴阳对立结构 。所以不应该从情志论里把 《 序志 》分离出来分析 《文心雕龙 》的 结构。

依照 《文心雕龙 》的阴阳互相对应的结构,《 物色》 篇也 应提前到 “ 剖情析采 ” 里, 这样 才能使上 、下篇形成完全的对称 ,如 :

文原论5 、文体论 20 、创作论2 0 、鉴赏论5

更细致地分析,如下:

文原 5 、有韵 10 、无韵 10 、有术 10 、有门10、鉴赏5

刘 勰把 文体 论准 确地 分为 “ 文 场” “ 笔 苑”各十篇 。所以根据 《总 术 》 篇的 “文场 笔苑 ,有术有门 ”的论述 ,创作论也很有可能分为 “有术” “有 门” 各十篇。

《 神思 》 说 :“ 驭文 之首 术 ” ,《 体性 》说“文之 司南 ,用此 道也” , 《通 变 》说 “变通之术 ” , 《 风 骨 》 说 “ 兹 术 或 违 , 无 务 繁 采 ” ,《 定 势 》 说 “ 秉 兹 情 术 , 可 无 思 耶 !” , 《 情采 》 说 “ 心 术 既 形 , 英 华 乃 赡 ” , 《 熔 裁 》 说“若术不素定 ,而委心逐辞 ,异端丛至 ,骈赘必多 ”, 对几乎全部 的 “剖 情 ”篇 章赋予 “术 ”的概念 , 相反对 “析 采 ”部 分 一律不赋予 “术 ”的概念 , 这是创作论 分为 “术 ”和 “门 ” 的明证。所以笔者以为 “术 ”和 “门 ”的概念可以应用于《文心雕龙 》的篇次上 。比如 《附会 》篇说:“首尾周密 ,表里一体 ,此附会之术也 。”所以《附会 》 篇应属于 “术 ”的 部分, 而且 《序志》篇里也说 :“摛神性 ,图风势 ,苞会通 ,阅声字 。”可知原来 《附会 》位于 《通变 》前面 。现在通 行本 里 《 附会 》 位列 于第 43章 ,位 于 《总术 》前 面 。这 是传写过程中讹传导致的。

《 养 气 》 篇 也 应 属 于 “ 剖 情 ” 部 分 , 因 为“养气”跟修辞论无关 。所以 《养气 》也应提前到 “图 风势 ”里面 ,因为 《 养气 》与风 格论关系最密切 。现在在通行本里 《 养气 》位列于第42章 ,在于 《附会 》前面 。这也是传写过程中讹传导致的。

还 有现 在通 行本 里 《 通变 》位 于 《 风骨 》和《定势 》 的中间 ,这也是传写过程中讹传导致的 。应该按照 “图风势 , 苞会通 ”, 依次按 《 风骨 》 《 定 势 》 《 附 会 》 《 通 变 》 的 顺 序 安 排 才对 。整理顺序结果如下:

术 :《 神思 》《 体性 》 《风 骨 》 《定 势 》《养气 》《 附会 》《 通变 》 《物 色 》 《情 采 》《熔裁》

门 :《 声律 》《 章句 》 《丽 辞 》 《比 兴 》《夸饰 》《 事类 》《 练字 》 《隐 秀 》 《指 瑕 》《总术》

上面 调整 位置 的篇 章只 有《 养气 》《 附会 》《 通变》 《 物 色》 四篇。 其具体位置 可能尚待 商榷 。这样的顺序令人满意 ,因为在修辞论中 《声律 》最接近于 “术 ”的概 念 ,所以排 列于修辞 论的首位是符合情理的 。《 指瑕 》的内容是修辞论中最杂碎的 ,所以置于修辞论的末位也是符合情理的。

其 实 创 作 论 的 “ 有 门 ” ( 即 修 辞 论 ) 只 有9篇 ,要成 10篇则不足一篇 ,所以作为太极的 《总术 》来弥补这一空缺 ,这也是太极的虚无特征体现 ,也符合王弼关于太极的论述 “不用而用以之通 ,非数而数以之成”。

2.4 《文心雕龙》的太极

本稿 主张 《总 术》 篇是 《 文 心雕 龙》 里唯 一不为文用的一篇 。如今龙学界大部分研究者认为《 序志 》是 《 文心雕龙 》中唯一不为文用的一篇 ,本稿与其 相反, 以《 总术》 来充 当《 文心 雕龙 》中唯一不为文用的一篇——太极 。这是本稿最标新立异的地方 。其理由有四 ,如 下:

第一 ,《 总术 》表明的是所有文术的有机总和 ,《 周易 》的象数学中所有数术的总和是太极 ,因为所有象数从太极出来 ,那么所有文术的总和也是 《文心雕龙 》的 太极 。《总 术 》里说的“通才”也是拥有太极品性的人才。

第 二, 《 总 术》 有“ 空” 的特 性。 我们 先看各研究 者对 《总术 》 的评价。

纪昀说 :“文有讹误 ,语多难解 ,……其言汗漫 ,未喻其命意之本。”

黄侃说 :“此篇乃总会 《神思 》以至 《附会》之旨, 而丁宁郑重以言之, 非别有所谓总术也。”

蒋 祖怡说 : “《总 术 》篇 则是 ‘车 毂 ’, 毂中虚 ,但有车之用。”

周振甫说:“ 《总 术》 是 创作论的总论。”

郭晋稀说 :“本篇论述驾驭全篇的重要性 ,所以标名总术。 但是驾驭什么 ,本篇未曾畅论。”

刘永济说 :“本篇所谓总者 ,即以心术总摄文术而言也。”

以 上 的 评 价 都 反 映 《 总 术 》 有 “ 空 ” 的 特性 。这 也是太极 “空 ”的特性的体 现。

第 三, 《 总术》 的不动性。

所有文术的有机总和这一特性已体现在《文心雕龙 》全 书里 , 而 《总 术 》只是在旁 观者的立场综述了这样的特性而已 。这是太极不动特性的体现。

关 于 《 序志 》不 能当 太极 的原 因 , 本稿 提出四个理由 ,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 一 , 按照 《序 志 》 的论 述 , 《序 志 》 属于下篇的 “阴 ”。太极是超越所有二元对立的不可命名的 抽象体 ,所 以属于 “ 阴 ”的 《序 志 》不能成为太极。

第 二, 《 序 志》 属于 “ 后 五篇 ”形 成一 个整体的作家论 ,还有驾驭下篇众篇的作用 。这明明是 “其为文用 ”的表现。

第 三 , 《序 志 》 担当 三才 中的 “人 才 ” ,如《序志 》 中 “夫人 肖貌天地 , 禀性五才 ,拟耳目于日月 ,方声气乎风雷 ,其超出万物 ,亦已灵矣 ”是 关于 “三 才 ”中 “人 才 ”的描写。

第 四 , 《 序 志 》 有 个 人 的 情 志 , 有 主 观 色彩 。太极是不动的源动者 ,所以 《序志 》不可能当太极。

2.5 《文心雕龙》其理论和实践的折中

刘勰说的 “唯务折衷 ”的含义是多层次的。刘勰不热衷于事物的是是非非 ,反而他相信万物的有机总和是真理的 《周 易 》的 世界观 。所以他的方法论 ,折中也是一种创造有机总和的努力。所以他的折中论是多层次的 。比如创作和鉴赏、理论和实践 、儒家和诸子 、天道和人情 、分析和弥纶 、社会和作家 、经学和文学 、功用和唯美等的折中 。如果在 《文 心雕龙 》里所有文术的折中形 成平面的 “ 折衷 ”,鉴 赏 、理论 , 实践的折 中形 成立体的 “ 折衷 ”,“ 唯务折衷 ” 这话 ,真 的一点儿也不虚。

《文心雕龙 》既是文学理论 ,也是其理论的实 践 ,所以 《 文心雕龙 》 是一部文学 作品 ,至 少刘勰自己以为这是一部文学作品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刘勰说的文学的定义很广泛。(从“文心雕龙” 这一命名也能看出这样的意图,即“文心” 就是其理论 ,“雕龙” 就是其实践)。用文学作品来说文学理论的想法 ,刘勰可能取鉴于《文 赋》 。“ 鉴 必穷源” 既是鉴赏论, 又 是情志论的理由 ,其原因在于 《文心雕龙 》既是文学理论 ,又是文学 作品 。其 实 在 《序志 》 篇里刘勰 应该分析作家们的情志才对 ,可是他以自己的情志来替换作家们的情志 ,这情志又驱动 《文心雕龙》 全部的创作。 这是他折中理论和实践的明证。

关于刘勰的文学理论怎么体现在 《文心雕龙 》 本 身 。 笔 者 认 为 “ 神 思 ” 的 最 好 体 现 就 是《 文心雕龙 》 的体系 。《 文心雕龙 》 的体大虑 周的结构是 “神思 ”最 好的表现 。“夸饰 ”的最好表 现出现在 《 夸饰 》篇里 ,如 “辞入 炜烨 ,春 藻不能程其艳 ;言在萎绝 ,寒谷未足成其凋 ;谈欢则字与笑并 ,论戚则声共泣偕 ;信可以发蕴而飞滞 ,披 瞽而骇聋矣 ”“倒 海 探珠 ,倾昆 取琰 ”等的 表 现 。 “ 物 色 ” 的 最 好 表 现 也 在 《 物 色 》 篇里 ,如 “一叶且或迎意 ,虫声有足引心 。况清风与明月同夜 ,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山沓水匝,树杂云合 。目既往还 ,心亦吐纳 。春日迟迟 ,秋风飒飒 ,情往似赠 ,兴来如答 ”。作者通过这样的句对自然风景的感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 附会 》 里 出现 “总 文理 , 统 首尾 ” , “原始要终 ,疏条布叶 ”等 “原 始要终 ”的 观念 。笔者觉得这 “原始要终 ”的思想在 《文心雕龙 》里在两个 方面比较显 著的体现 。第 一 ,《 序志 》和《 总术 》。《 序志 》 意味着 开始, 凝滞 在作者内心的情志开始流露出来 。《 总术 》意味着这一运动的结束 ,作者的情志得到圆满宣泄 ,所以刘勰最后用 “虽未足观 ,亦鄙夫之见也 ”的欣慰性的话来结束 。 第二 ,“务先大体 ” 和 “鉴必穷源 ”。这是如果先掌握好根源, 自然鉴赏也会剖析到深处的意思 。《总 术 》里说的 “故知九变之贯匪穷 ,知言之选难备矣 ”也是这个意思 。“务先大体 ”指的是 “ 文之枢纽 ” ,即文原 论;“ 鉴必穷源 ”指的是 “后五篇 ”,即鉴赏论 。所以文原论和鉴赏论在根源上连通。

还有关于《丽辞》《声律》《事类》等文术 ,已体现在 《文心雕龙 》写成骈文的事实里。关 于 “ 情 采 ” 刘 勰 继 承 儒 家 “ 诗 言 志 ” 的 文 学观 。所以他觉得没有真正的情志 ,也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 。刘勰也有 “志思蓄愤 ”的情志 。刘勰在 《序 志 》篇里说 : “夫宇 宙绵邈 ,黎 献纷杂,拔萃出类 ,智术而已 。岁月飘忽 ,性灵不居 ,腾声飞实 ,制作而已 。”刘勰有过忧愁生命的短暂而名声之不章的情志 。《诸 子 》篇里也有类似的情感表露 ,如 : “君子之处世,疾名德之不章。唯英才特达 ,则炳曜垂文 。”这是驱动 《文心雕龙 》创作的刘勰的情志 ,所 以 《文 心雕龙 》也是一部文学作品。

3.结论

本文论述了 《文心雕龙 》的理论结构和 《周易 》 的 影 响 关 系 。 戚 良 德 认 为 : “ 《 周 易 》 对《文心雕龙 》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 尤其是 《易传 》哲 学 ,乃 是 《 文心雕 龙 》的 思 想之魂 。”(5)可以说 《 周易 》 的思想深深地渗透在 《文心雕龙 》的理论体系里面 。朱清认为 : “观象 、类推 、对待 、整体 、象数等易学思维方式交织在一起构成了 《文心雕龙 》‘体大思精 ’的基础。 ”(6)其中对待和象术是贯穿 《文心雕龙 》的最基本观念 。《 文心雕龙 》分为上下篇阴阳互体 ,又分化成四象的事实和以 《总 术 》来当太极总摄所有篇章的这一事实是这一观念的体现。所以我们没有把握好 《周易 》的 思想 ,就如同没找到进入 《文心雕龙 》的门户一样。

注释

(1)王小盾 .《文 心 雕龙 》 与 《周 易 》的 关 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第 1期 , 1986.

(2)夏志厚 .《周 易 》与 《 文心雕龙 》理 论 构架.文艺理论研究,第 3期 ,1 990.

(3)朱清 . 《文 心雕 龙 》易 学撰著体 例探析 .中国哲学史,第 4期 ,2 008.

(4)李长庚 .《文 心 雕龙 》 与 《易 》 卦关系 探微.西北大学博士论文, 2015.

(5)戚良德 .《 周易 》:《 文心雕龙 》的思想之本. 周易研究, 第 4期 ,2004.

(6)朱清 .《 文心雕龙 》 与易学思维 .中国哲学史,第 4期 , 2010.

猜你喜欢

刘勰周易太极
游太极洞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甜甜的“蝴蝶茧”
《周易》与《孙子兵法》
论刘勰辨“骚”的矛盾心理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