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预防产后出血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2017-03-07邹金伶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0期
关键词:产程出血量产后

邹金伶

(吉林省白山市通化矿业集团总医院妇产科,吉林 白山 134300)

产后出血为产科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临床产妇产后死亡主要原因,其指的是产妇于分娩出胎儿24 h内阴道出血量大于500 mL[1]。临床需针对产妇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以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这对提高母婴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为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案,针对选取的106例阴道分娩产妇资料予以对比,现作下列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分析本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接收的106例阴道分娩产妇,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56例)与对照组(50例);前者年龄22-36岁,平均(28.42±2.14)岁,孕周37~40w,平均(37.59±1.62)w,38例初产妇,18例经产妇;后者年龄21~35岁,平均(29.61±2.55)岁,孕周38~41w,平均(38.62±2.45)w,35例初产妇,15例经产妇;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全方位观察产妇产程进展、胎动、宫缩、胎盘大小等情况,密切监测其阴道出血量,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处理。实验组于此基础上行预防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产前:护理人员对产妇既往病史加以了解,且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针对高危产妇需对其重点观察,充分做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准备工作;正确指导患者术前自我检查,主动识别自身胎动异常情况,并提高其对产前医学常识掌握度;主动与产妇进行交流,给予足够的安慰与鼓励,以消除其内心紧张情绪,使其保持最佳状态予以阴道分娩。②产时: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具体变化情况,进入至第2产程后应保护产妇会阴部;进入第3产程后密切观察胎盘剥离情况,仔细鉴别分娩后胎盘,并检查产妇产道,一旦出现损伤则需立即予以处理。正确评估出血量,同时观察血液凝固情况,针对引产者或反复流产者需避免胎盘粘连情况出现;若第3产程>0.5 h,需及时排空膀胱,轻压子宫。③产后:密切观察产妇阴道出血及子宫收缩情况,积极配合医师止血,若采取宫缩剂、子宫按摩等止血方法仍不理想,则做好术前准备;产后半小时让母婴早接触及早吮吸,以促进子宫收缩。待产后2 h内产妇生命体征稳定后且阴道出血量减少后转至病房。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比对两组护理前后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不同时间出血量)情况。予汉密尔顿HAMA(焦虑量表)、HAMD(抑郁量表)[2]对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加以评估,两者均介于30~90分,患者心理状态与分值呈负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对两组产后出血情况

比对对照组18.00%(9/50),实验组产后出血率3.57%(2/56)更低,且比对对照组(153.17±27.46)mL、(259.63±37.14)mL,实验组产后2 h、4 h出血量(84.73±16.52)mL、(137.69±24.47)mL均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对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

实验组护理前HAMA(75.68±6.47)分、HAMD(76.95±7.21)分,护理后分别为(32.75±3.81)分、(31.64±3.93)分;对照组护理前分别为(76.72±6.31)分、(75.89±6.58)分,护理后分别为(41.24±4.20)分、(41.69±5.24)分;与护理前比对,2组护理后HAMA、HAMD分值均下降,且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产后出血为产妇分娩严重并发症,将导致产妇垂体功能减弱,且其易致使产妇由于过量失血而出现休克现象,严重影响产妇及胎儿安全,故临床需及时予以诊断及预防措施,充分改善产妇预后[3]。

本研究为探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就选取的106例阴道分娩产妇资料予以分析。产妇不良情绪对产程进展产生较大影响,易导致产妇内分泌失调,增加其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量,血压上升,并影响产妇作息,引发产妇宫缩不协调,使其分娩时易受恐惧、疼痛刺激,进一步加重其心理状态,进而降低母婴结局[4]。本研究针对实验组实施的预见性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首先与围产期阴道分娩产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其进行交流,以热情的态度接待产妇,给予其足够的安慰与鼓励,使其更快的适应周围环境,消除陌生感。同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分娩知识,有效消除其对分娩产生的恐惧、紧张等情绪。此外,护理人员增强对临产妇的孕期护理,高度重视产后出血高危因素,针对性对各产程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合理使用宫缩素与镇痛剂,熟练掌握关于助产的技巧,有效防止软产道受损[5]。同时对产妇子宫予以按摩可加快其子宫壁血窦闭合,于柔和刺激下,使得子宫收缩,避免宫腔积血;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及出血情况,进而达到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目的。经研究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比对对照组,实验组产后出血率与产后2 h、4 h出血量均更低,且与护理前比对,两组护理后HAMA、HAMD分值均下降,且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提示针对阴道分娩产妇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产后出血情况及心理状态。本文因样本量过少未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加以报告,待加大样本进一步调查。

总结上文,科学的护理干预实施于阴道分娩产妇中,不仅能够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出血量,而且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进而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 丽,宋义菊,王 倩.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z1):224-224.

[2] 马敏霞.优质护理应用产房护理中对产妇难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0):1347-1349.

[3] 周立娟.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J].吉林医学,2014,35(9):1990-1991.

[4] 邓华艳,洪 涛,贺英英.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在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1):77-78.

[5] 刘慧卿.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2):74-76,79.

猜你喜欢

产程出血量产后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