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中音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3-06高成红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年1期
关键词:调音台话筒音频

高成红

本文简单介绍了广播电视节目音频技术的常用术语及指标要求,音频质量的调控(调音台和话筒的使用),在实际使用中音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音频 调音台 话筒

广播节目的特点是以声音为表现形式。广播节目的制作也就是音频节目的制作,是后期制作人员利用声音处理设备和声音制作技巧对采集来的原始音频素材进行剪辑、整理、润色,使之成为一个内容完整、反映某种含义并具有一定艺术效果的音频作品。也可以说是对原始音频素材在技术和艺术方面进行加工、整理,形成音频作品的过程,是广播节目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 音频技术常用术语及指标要求

1.1 几个必要的概念

1.1.1 电平

一种表示电量(电压、电流或功率)相对大小的参数。通常指定某一电量的数值作为基准值,以其它数值和基准值相比的对数值来表示电平值。

1.1.2 分贝

电平的一种单位,常作增益或衰减的单位,以dB表示。

1.1.3 延时

它是指相对于直达声而言到达听音者的反射声和直达声之间的时间差。

1.1.4 混响

它是直达声消失后,声音延续所引起的交混现象。

1.2 常用音质评价术语

1.2.1 清晰度

声音听起来不同,感觉直达底部,语言可懂度高。相反模糊和浑浊。

1.2.2 丰满度

声音融会贯通,响度是合适的,感觉温暖,厚实而有弹性。

1.2.3 圆润度

优美动听、饱满而润泽不尖噪。

1.2.4 明亮度

高、中音充分,听感明朗、活跃。

1.2.5 柔和度

声音温和,不尖、不破,听感舒服、悦耳。

1.2.6 真实度

保持原有声音的音色特点。

1.2.7 平衡度

节目各声部比例协调,主、中、低音搭配得当。

1.2.8 立体声效果

声像分布连续,构图合理,声像定位明确,不漂移,宽度感、纵深感适度,空间感真实、活跃、得体。

1.3 音频技术指标要求

广播电视节目的录制电平严格按照国家广电总局规定的要求:以磁平单声道255nWb/m,立体声320 nWb/m放音时,音量表指示到0VU刻度为参考。语言节目包括诗朗诵、话剧,以及音乐、戏曲节目等的录制电平,在音量表(VU表)上指针摆动幅度最大的不得超过+3dB,一般在-3dB左右。语言类节目平均电平在-7到-3VU之间,瞬间最大值允许达到0VU。音乐类节目平均电平在-7到0VU之间,瞬间最大值允许达到+3VU。配乐节目以解说为主,音乐效果为辅,解说词与音乐效果的音量比例约为7:3或6:4。

广播电视节目要求声音干净、无异常杂音,本底噪声电平应低于-50 dB。

节目放声时,在距扬声器1m处要求听不见磁感效应(复印效应)。

2 音频质量的调控

2.1 调音台的使用

调音台就是把电信号水平调整和质量的音质处理,根据需要发送信号到周围的设备进行处理。它可以实现多路的输入输出,音色调整,方便音量调节。

2.2 话筒的使用

2.2.1 室内节目录制

话筒个数:在录制室内节目,并用一支话筒录制时,很容易确定主持人位置,调节操作比较简单。如果两人以上的主持或访谈节目中,两个话筒的距离不要太近,以防止声波干扰。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尤其是录制在晚会上,在可能的情况下,通常只是一个麦克风录音,即单麦克风录音模式。主持人上台串,或独奏演员在舞台上唱歌,其他麦克风,收集观众掌声麦克风和待场的小品演员麦克风关闭。

这个操对作音响工程师,虽然有些麻烦,但是能避免从音箱发出的现场声从其他话筒进入音频系统,而造成声音发空现象。同时也为了防止其他噪声和背景语音音频进入系统,影响录音效果。

话筒距离:在录制节目时,话筒与声源的距离是关系

音频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当使用无线手持麦克风记录声音时,要注意麦克风和嘴保持适当的距离。当只有一人进行音频录制时,话筒与声源的距离大约在20—30cm,一般在25cm左右。播音员或主持人要注意使用固定的麦克风,远离话筒的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近了容易产生谐波失真,远了听不清楚,最好约25cm,与嘴部一样高,这个位置可以得到生动而清晰的声音。在两人以上的音频录制时,话筒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近,以防止声波干扰。在文艺节目录制时,也要注意话筒与乐器的距离,才能得到优质的声音。

2.2.2 室外节目录制

电视同期声:记者在外采访时,为了使同期声音清晰,有必要注意录音电平范围不能太高,幅度太高容易失真。在采访中,最好把摄像机的话筒选择开关打在自动位置上,麦克风的位置离被采访人嘴巴中等距离。如果距离太近,稍有不慎将导致录音电平范围超标,使即使后期制作抒声音幅度下降,声音还是很刺耳难听。同时录音电平不能太低,声音太低或不清晰或不强,后期编辑容易产生整体噪声。

与录音相比,电视节目应控制音量,提高低电平信号,以提高信噪比。降低高电平信号的电平,以避免信号失真。同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就不会产生音量忽大忽小和失真的现象。

广播同期声:在录音新闻采制的過程中,记者经常使用录音笔。该录音笔携带方便,便于在现有的电子编辑系统中操作。录音笔仍然存在缺陷,声音减少效果差,尤其是对较大的场景和文艺演出时。因此,在一些特殊要求的采房中,仍要随身携带,使用更多的专业录音设备。

3 广播电视节目音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音频过大

音频过大可能出现在节目录制、前期采访、节目上载、后期编辑、节目下载等方面。首先,正确使用话筒,时刻关注音频表的指示,就可录制出合适的音频节目。其次,在后期编辑时,制作人员要注意整个故事板音频的变化,音频幅度变化不要过大。最后,在节目下载时,要把录像机VU表调整到最佳位置,这样就能解决音频过大的问题了。

3.2 “扑”话筒的声音

当话筒和嘴的距离过近,就有可能出现“扑”话筒现象。首先,由于灵敏的话筒对嘴巴的气流反映较大,可以在话筒上配防风罩,这样气流就被衰减很多,效果也很明显。其次,控制好音源与话筒的距离。距离不要过近,有合适的距离,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了。

总之,在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对使用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有丰富的硬件知识基础,更要精通软件的操作使用,随时掌握新设备、新闻软件的操作,在记录的另一边,环境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的来电者,它需要更换电话网站。

作者单位

北京市延庆区广播电视中心 北京市 102100

猜你喜欢

调音台话筒音频
小话筒
简易无线话筒扩音系统设计及实现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浅析调音台的调音技巧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