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结构力学》考试方法改革初探

2017-03-06任剑莹杨从娟李海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过程评价结构力学

任剑莹 杨从娟 李海艳

摘要:分析列举了目前《结构力学》课程考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结构力学》课程的特点,将过程性评价的思想引入课程考试中,并做了一个试点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过程性评价的《结构力学》考试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

关键词:结构力学;过程评价;考试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30-03

课程考试是诊断教学、促进教学的重要途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考试方法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密不可分,可以说如果考试方法不改革,教学改革的成效将大受影响。

目前国内大多高校针对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考试模式的弊端进行了一些改革。主要思想就是通过增加平时成绩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察,在不大幅度增加教师负担的前提下,以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目标,合理的计入平时成绩[1]。提出了团队化、项目化、问题化、过程化考核体系[2],制定量化标准,其中平时成绩引入笔记记录情况指标,期末考试引入定性分析考核指标[3],还有将诊断性评估应用于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及时了解详尽的反馈信息,采取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方法促进教学,对考试方式、考试内容、成绩评定与管理[4]等进行改革。总之,国内很多大学的课程考试形式多样,基本思想都是将学生的学业成绩融入到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针对《结构力学》的基本内容前后连贯性和条理性强,分析解决问题时又很灵活多样的特点,还需要研究开发一个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考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为目的的系统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课程考试方法。

一、《结构力学》课程考试方法存在的问题

《结构力学》课程是我校土木工程專业、工程力学专业、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等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它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将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相应的力学模型,并运用相关理论和计算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和求解的基本能力。它既是前续《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课程的深化与延续,也是后续《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在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现有的培养模式下,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分配少,课堂讲授多、实践教学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较低,常出现“理论易懂,题目难解”的现象,而且很多学生无法对实际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并且《结构力学》课程考试还是传统的“一卷定成绩”模式,造成学生考前突击复习、考后全部忘掉的现象,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造成很大障碍。许多《结构力学》教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探讨,但主要集中在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虽然有一定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学习兴趣等还不够,造成很多学生在学习《结构力学》理论是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够“照猫画虎”做题,考试成绩也可以,但是不能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导致在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中及毕业后实际工作中应用时感到迷茫。

因此,《结构力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势在必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进一步提高我校《结构力学》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为后续各种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目标。

二、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基本思想

开展《结构力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主要思想是请学生参与教学,进行过程评价[5]。过程性评价是以学生的学习过程考察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系统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该体系一方面通过灵活多样的课程考试、课堂练习、课堂提问、学生之间互相答疑、课后作业评分、翻转课堂等,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学习兴趣、学习质量、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将学生考试的压力加以分散,使学生在平时的每次考核后都清楚自己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明白自己的不足,确定应努力的方向,教师也能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修改教学策略,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过程性评价能够更全面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反馈、调控、激励等功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会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促进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监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时对教学进行调整和动态推进。

三、《结构力学》考试方法改革初探

(一)《结构力学》考试方法改革步骤

明确课程考核是实现教学评价和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多个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分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发挥各种考核形式的长处,最终真正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最终建立一套完整的《结构力学》课程考试和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具体改革实施步骤:

1.调查研究《结构力学》课程考试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将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引入《结构力学》课程考试体系中,总结归纳《结构力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设计过程考察的方式方法、评价标准、奖惩机制等,并预期可能的评价结果。

3.将第2条中的研究方案,先做小范围试点改革,比如首先在我校工程力学专业的本科学生中做改革试点研究。研究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寻找不足,随时调整过程考察方案,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并做问卷调查或学生写学习心得,了解改革的效果及不足,做相应的调整。

4.将试点班的教学效果与非试点班的教学效果比较,总结经验,构建一套完整的、便于实施的《结构力学》课程考试体系。

(二)《结构力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试点

笔者在2016年春季学期,选择了工程力学专业一个30人的课程班做《结构力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试点研究。针对现有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第一次上课时向学生公布考试方法、改革的目的和最终考核成绩的分值构成,具体内容如下:

1.期末试卷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

2.平时课堂小测验占总评成绩的10%,不定期出题,每次成绩满分10分,期末时计算平时测验的平均分,作为最终平时课堂小测验的成绩;

3.平时课后作业占总评成绩的10%,要求全体同学都要在每次上课之前上交上次课的作业,避免出现课堂上抄作业的现象,每次作业成绩满分10分,期末时计算平均分,作为最终课后作业的成绩;

4.平时考勤占总评成绩的10%,除非不可抗力的原因,严禁请假,比如驾校考试请假一次扣1分,迟到一次扣1分等。

由于增加了平时成绩分值的比例,开课后的前2周学生的平时表现都很好。但是从第3周开始,有学生开始提出质疑,比如某一次的作业量比较大,且有一定难度,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出现抄作业现象;而学习好的学生也不能保证每次作业都能得10分,从而影响其期末总评成绩;还有学生提议要有奖励机制以弥补偶尔一次疏忽扣掉的分数等。

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将最后总评成绩中平时作业一项的成绩做了一些调正:

1.如果作业没及时上交,可以在独立完成的前提下,下次补交,但是不能拖延超过3次,否则所得分数按照拖延的次数做相应折减,比如拖延4次折减10%,拖延5次折减20%等;

2.为了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及时上交作业,期末计算作业成绩时,如果有三分之二以上次数的作业分数是10分,则可以直接给平时作业成绩的满分:10分;

3.课堂小测验的最后平均成绩为9.5分以上的,直接给10分等。

随着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入,发现很多学生课后作业或者课堂小测验完成不错,但是他们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并没有真正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核心原理,做不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在教学过程中还尝试了请学生在讲台上讲解课后作业(见图1),其他同学质疑或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大部分学生反映“很有意思”,“很喜欢学习《结构力学》”,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表1为2015年和2016年学生成绩对比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2016年的考试成绩明显好于2015年的考试成绩。90分以上人数由2015年的1人增加到2016年的3人,百分比增加7%;80~89分的人数由2015年的7人增加到2016年的12人,百分比增加了18.8%,80分以上总人数占考试人数的50%;不及格人數由2015年的6人减少为4人,百分比降低了将近5%。可见,将《结构力学》的课程考核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将过程性评价体系引入《结构力学》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实现高素质、高水平、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本文的课程考试方法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毕竟仅有一个班级做试点,不具有普遍性,还需要进一步扩大试点,改进考核方法,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结构力学》课程考试和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焕定.自学研讨型教学方法和注重平时考试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力学与实践,2008,30(4):85-88

[2]杨泽慧,丛杨,周国权.卓越工程师课程教学的“四化”考核评价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82-186

[3]阳令明,张俭民.地方院校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1):88-91

[4]张少波,杨其伟.工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课程考试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269-270

[5]吴维宁.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6):18-22

猜你喜欢

过程评价结构力学
Sphere梯度孔结构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
复合材料轴结构力学性能预测及铺层方案设计
基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四点五步教学模式研究
中级数控车工职业资格过程评价的探讨
倒装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力学行为分析
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