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与胡姬酒肆文化

2017-03-06北京李小永

金秋 2017年24期
关键词:望乡酒肆渭城

◎文/北京·李小永

《唐会典》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相互通使交往,每年取道丝绸之路前来长安的各国客人,数目以万计,定居中国的,单广州便以千计。丝绸之路的繁盛使大唐都城成为各国商人、使者、留学生、僧侣、传教士、旅游者的聚集地。

唐代长安的酒肆业居全国之首,城内酒肆主要分布在东西两市和东门、华清宫外阙津阳门等交通要道一带。长安城外的灞陵、新丰、渭城、冯翊、扶风等地也有众多酒肆。

当时长安城里的胡人酒肆多是中亚各国和波斯人所经营,主要开设在西市和春明门到曲江一带。胡姬一词,古诗中常指在胡人酒店中卖酒的年轻女子,始于唐朝。那个年代,风流文人最爱去的地方之一就是胡人酒肆,当时称他们为“酒家胡”。胡人酒肆聘用的服务生都是地地道道的洋妞,时称胡姬。在胡人酒肆消费可以赊账,加之胡姬貌美如花,比苏州出来的“吴姬”别有一番风韵,她们有才有艺,温柔热情,令文人墨客为之神魂颠倒。此外,胡人酒肆里售卖的酒类有来自西域的葡萄酒,还有来自东南亚的“三勒浆”。据唐苏鹗《酉阳杂俎》记载,“三勒浆”是以椰汁酿造的。这些异域风味的美酒,无疑也是吸引众多文人墨客的重要因素。

胡姬招揽顾客的手段,一凭借异域情调的美貌,二凭借高超的歌舞技巧。据史书记载,胡姬表演的歌舞主要有《胡腾舞》《胡旋舞》《柘枝舞》,最为流行也是名气最大的,当属胡旋舞。

白居易《胡旋女》诗云: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诗仙李白在《前有樽酒行》里描写胡姬的诗非常有名: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贺朝在《赠酒店胡姬》中描写道:“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锵锵。红毾铺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盘初鲙鲤,金鼎正烹羊。上客无劳散,听歌乐世娘。”

李贺在《龙夜吟》里描写了胡姬歌声的动听传神:“卷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

胡人酒肆多设在城门口和马路边,方便人们送友出门在此饯行,岑参的《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就曾写道:“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最有名的当属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现有文献来看,出入胡姬酒肆的主体是文人。尽管胡姬在当时特别引人瞩目,但她们远离故土,为人调笑,那种繁华散尽之后的凄楚是很多人无法体会的。一些唐代诗人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无名氏的《琵琶》是这种愁绪最好的注脚:“满坐红妆尽泪垂,望乡之客不胜悲。曲终调绝忽飞去,洞庭月落孤云归。”

猜你喜欢

望乡酒肆渭城
渭城的雨
渭城的客人
七夕
唐代酒肆的经营模式
唐代酒肆的经营模式
徐霞客旅游思想的艺术再现
送别
一夜笙箫起,征人尽望乡
论古代酒肆建筑的艺术特质及社会功能
晚春江晴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