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琰冰雪世界里的速度和柔情

2017-03-06王爱玲

金秋 2017年22期
关键词:唐国速滑队中国队

◎文/王爱玲

温哥华太平洋体育馆里,身材娇小却气宇轩昂的李琰总喜欢身着一件耀眼的黄色运动衫。作为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她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温婉、霸气,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很完美地统一在她的身上。

“撞”来的爱情和婚姻

李琰出生在黑龙江,11岁开始滑冰。1984年春,一场意外事故几乎断送了李琰的运动生命。在一次比赛中,她在弯道滑行时,巨大的离心力将她甩了出去并撞在赛场挡板上,左腿膝关节肌肉全部断裂。按照常理,李琰伤到这份上只能退役,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这位当时年仅16岁的小姑娘一年后奇迹般地重返冰场。1988年,李琰在卡尔加里冬奥会上夺得1000米金牌,可惜那时短道速滑只是表演项目。

1992年冬奥会,在法国的阿尔贝维尔举行。虽然那年李琰已经24岁,但仍然是中国队的主力,夺牌的有力竞争者。在参加冬奥会滑雪项目的队伍中,有一位来自大连的全国冠军叫唐国梁,小伙子跟李琰同岁,是个大器晚成的队员。对于在冰雪界大名鼎鼎的李琰,他早有结识的想法。于是没上飞机,他就求队友给自己指认了一下。伙伴故意逗他,我给你指认,你给我什么好处?

“我请你吃肯德基。”唐国梁说。看自己爱徒被伙伴们戏弄,唐国梁的教练粗门大嗓地说:“她就是李琰!”当时李琰正从这帮小伙子们身边走过,不觉扭过头来。“有事吗?”一句话,把这帮小伙子都逗乐了。一看滑雪队小伙子们的坏笑,再看唐国梁的窘态,李琰脸不觉也一下红了,笑着说了句“缺德”就跑开了。

“小唐,李琰可说你缺德了,东北话一说缺德,那就80%了!”一个队员学着赵本山的腔调,这一下可“激怒”了唐国梁,边笑着说“你等着”,边紧追那个队员,慌不择路,竟冲进了短道速滑队的行列。说来也巧,那个队员一个急转身,从李琰身后绕了过去,而唐国梁来不及收步,竟与李琰结结实实撞个满怀。顿时整个候机大厅笑成一片,而唐国梁则不好意思地一连说了七遍“对不起”。

多年以后,人们都说唐国梁与李琰的爱情是撞出来的。每当说到这些,憨厚的小唐都会挠着脑袋说:“其实是心灵的火花在那一刻撞到了一起!”一听老实憨厚的唐国梁说出这样的话,李琰都会笑着说:“缺德!”一听这话,调皮的妹妹说:“那都80%了!”那年的冬奥会,李琰只获得500米的银牌,没有收获金牌,却意外地收获了爱情。

李琰退役后选择到东北财经大学国际金融专业读书。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大连地税局,做了一名副处级科员。丈夫唐国梁退役后则去了大连市商业银行工作。那是他们过得最安逸最滋润的一段日子,每天早上去海边跑步,周末的时候去广场上放风筝。然而,每当冬天看见滑冰的孩子,或者在电视屏幕上看见过去的伙伴依然在速滑一线叱咤风云,她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1999年,斯洛伐克体育代表团到中国访问。在与中国冰雪界交流时,他们希望中国能派一名教练到斯洛伐克,帮助他们国家队训练速滑运动员。当时担任冬季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的兰立马上想到了李琰,于是一个长途打到大连,询问李琰是否愿意去?

在与丈夫商量时,李琰小心翼翼,唐国梁万分不舍,但最后还是让她去了。从此,李琰展开了一次新的人生:在条件艰苦的斯洛伐克速滑队,她带队不到一年,就让队伍在欧锦赛上拿到全能第六,单项第四。一年后,李琰又被奥地利短道速滑队相中,去了不到一年,李琰又用成绩说明了一切。于是,2003年美国队又“挖”到了李琰。就是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冰雪项目运动基地,李琰“驯服”了桀骜不驯的2002年冬奥会冠军阿波罗,还培养出像凯蒂等一批有前途的队员。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与唐国梁的付出分不开。

祖国召唤一周之内返回

李琰国外执教,唐国梁成为“留守丈夫”。为了早日跟李琰在一起,唐国梁坚持学习英语。到了美国后,起初在一个加油站打工,随后他从所学的运动医学专业顺利毕业,按摩理疗师的工作也十分稳定。

都灵冬奥会后,李琰本来有机会在美国再干4年,这时,她接到了国内的邀约电话。尽管美国已开出优越的续约条件,但李琰没有表现出丝毫犹豫。“我是中国人,响应祖国的召唤,是我的义务!”从辞职到回国,这中间只用了一周时间。

此时,李琰的丈夫刚刚在美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不到两岁的女儿嗷嗷待哺,两人刚刚在美国买了温馨漂亮的大房子,选择回国就意味着新一轮的分离。善解人意的丈夫就像当初支持她去斯洛伐克执教一样,依然支持李琰回国想法。唐国梁开玩笑地说,“我怎么老是追不上你的脚步啊!我好不容易到了欧洲,你去了美国;我追到美国,刚刚安定下来,有工作,有房子,你又回国了。”

都灵冬奥会后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形势并不乐观。冬奥会上的8枚金牌,中国队只有王濛在女子500米上拿到冠军,对手韩国队却一举取得6枚金牌,如此困境下,李琰选择回归,除骨子里喜欢挑战的性格外,她还希望能用四年时间,带领中国队重新回到巅峰。2007年初,李琰首次率领中国队参加国际大赛——长春亚冬会。那次比赛,中国队成绩开始出现回升,在与韩国队的较量中,中国队拿到4枚金牌。然而,风暴袭来,全队的领军人物王濛,公开指责新主帅李琰,要求退出国家队。甚至在王濛夺冠冲过终点线后,居然并未与站在场地边的李琰击掌庆贺,两人形同陌路。

当时,王濛在队里没人敢惹。海归的李琰,因采用一种全新训练方式,导致训练强度陡然增大,招致王濛的质疑。由于两人个性都很强,加之沟通不够,师徒间的矛盾越积越多,终于在亚冬会上爆发了。

冷静下来的王濛和李琰后来都表示,其实她们奋斗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冬奥会金牌,最终两人因为这个共同目标重新走到了一起。2008年王濛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国家队队长,在李琰的调教下,实力大增,开创了一个“濛时代”。温哥华冬奥会,王濛卫冕500米冠军后,跪在了李琰面前,她是在道歉,更是在谢恩。

四年内,让中国短道速滑飞速进步,大家都说李琰有两把“刷子”。其实,“刷子”只有一把,就是狠抠细节。“在滑冰技术方面,我最强调的当然是细节,那是专业方面的东西,要根据运动员自己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告诉他们解决的方法、方式。”李琰的独特之处,队员很快就感受到了。王濛曾说过,她感觉李琰来后,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变化就在细节。

女儿是她心里最柔软的角落

李琰有一处软肋不敢触及,那就是女儿——可爱的伊莎贝拉。2004年7月,李琰的宝贝女儿出生在美国。回国执教后,李琰一家人分居三地,丈夫继续留在美国工作。她长期驻守北京首都体育馆。公公婆婆带着孙女伊莎贝拉住在大连。李琰和女儿聚少离多,每隔几个月,爷爷奶奶会带着孩子来看望她,这时候的李琰,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女人。

不能做到天天陪在身边,李琰每天都会跟女儿通网络电话。可爱的小女儿养成了从电话里“听妈妈”的习惯,一接电话就叫妈妈,也不管是不是。不过,长期的分离也在李琰和女儿之间筑起了高墙,对这个妈妈,女儿很陌生,幼儿园老师甚至以为她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一次我去接孩子,她的老师显得很惊讶,我只好说,我太忙了,整天出差没时间。要知道家庭生活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非常重要,接下来我无论如何都不能再牺牲家庭。”

说起女儿,李琰就忍不住眼圈发红。“有一次我给女儿打电话,问她:‘妈妈马上要回去看你了,高不高兴啊?’女儿回答道:‘我不在乎。’”李琰有些心酸,可是她并不愿意将自己描述得多么伟大,“千万别说我舍家抛业什么的,没有那么伟大。我就是在做一件事情,想把它做好。将来她知道了妈妈在这段时间所做的事——带领中国队去夺取2010年奥运会金牌,会为我骄傲的。”

与李琰的女儿相比,李琰的弟子们比较幸运。在队里,他们管李琰叫“后妈”,人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都在“后妈”的教导下度过,没走一点弯路。温哥华的四枚金牌是她们最好的收获。不过,让李琰觉得最欣慰的还不只是这四枚金牌,而是“孩子们长大了,”“我这个‘后妈’没白当。在帮她们训练提高能力的同时,我对她们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学会了感恩,知道了其他人的帮助有多重要。”李琰说。

一晃四年过去,在这四年里,有家有业的李琰一直住在首都体育馆的宿舍里,即便是周日,她也只能在宿舍里睡个懒觉,然后做训练计划。

李琰的妹妹最常说的一句是:“姐,你找我唐国梁哥,算是烧了高香了!”在父母眼里,唐国梁是个十分孝顺的女婿,而且相当会“来事”。家里的大活小活几乎都成了唐国梁的事,他还烧得一手好菜。李琰的妹妹李琪得出的结论是——“吃姐夫做的饭菜,我们一家人都快成大胖子了!”

除了孝顺、做菜一流之外,作为丈夫的唐国梁还相当浪漫。在国内,只要休息,唐国梁就带着李琰到海边散步放风筝,给李琰买新衣服。心灵手巧的唐国梁更是利用业余时间给李琰做了不少时尚的坤包。

女儿和父亲同住的那些日子,每天早晚唐国梁都要打一个电话给李琰。电话拨通后,直接按扬声器,电话那头是充斥着各种生活细节的声音:起床声,刷牙声,吃饭声,说话声……一直到女儿出门之前“Byebye”,电话这头李琰一边听一边忙碌着,借此想象着女儿的生活。李琰说,孩子已经知道崇拜妈妈了。“画画的时候,妈妈画得最大,爸爸小一点,她自己是最小的”。

李琰一直明确表示:只要国家和中心需要,自己会继续带领短道速滑队。而对于大家最为担心的家庭问题,她似乎也已经商量好了,“我的家庭永远都支持我,如果我在这里的话,他们肯定会回来。”

猜你喜欢

唐国速滑队中国队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安贤洙谈中国队和“争议判罚”
中国队获第62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唐国龙【布面水彩】
张晶 敢爱敢恨
中国队获第61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浅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
成都大学唐国龙陶艺作品
再爆丑闻,韩短道速滑队遭驱逐
成都大学唐国龙陶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