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节系统之神经与体液

2017-03-06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5期
关键词:体液小脑激素

陈 嘉

(外国语新枫杨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调节系统之神经与体液

陈 嘉

(外国语新枫杨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对于人体维持健康十分重要,只有内环境的稳定才能保证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由神经系统、体液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维持。三者各司其职,却又同样重要,其中人体体液调节的最主要形式是激素。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神经调节系统和体液调节系统。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激素

1 神经系统

1.1 神经系统结构

神经细胞网络构成了神经系统,主要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可以是外周信号传入中枢,也可以是中枢信号传导到外周组织。

神经组织最早出现再五亿到六亿年年前额埃迪卡拉生物群中。再脊椎生物中,神经系统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构成。

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脑和脊髓,各类型的神经构成了周围神经系统,是由长神经纤维和轴突组成,在解剖结构上将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组织联系起来。脑包括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脑干包括延髓、脑桥和中脑。中脑是较缩窄的部分,向上延续为间脑。脑桥和延髓卧在枕骨基底部的斜坡上,延髓向下经过枕骨大孔与脊髓相连。脑干从上向下依次与3~12对脑神经相连,大脑皮质、小脑、脊髓之间要通过脑干进行联系,脑干之中有着诸多的重要的神经系统停留,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吞咽中枢以及视觉、听觉和平衡觉等反射中枢。小脑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机体的协调与运动控制,其功能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小脑能够调节肌肉的张弛、编程运动并且任意化各种运动[1]。小脑位于颅后窝、脑桥与延髓的背面,与端脑枕叶底面有小脑幕相隔。小脑的上面平坦,下部中部凹陷,容纳延髓。小脑中间部卷曲称为小脑蚓,两侧部膨大的称为小脑半球,小脑上面小脑蚓为上蚓,小脑下面小脑蚓为下蚓,下蚓从前向后依次为小结、蚓垂、蚓椎体和蚓结节。小结向两侧有绒球脚,与位于小脑半球前缘的绒球相连。近枕骨大孔外上方,蚓垂两侧额小脑半球较膨出称为小脑扁桃体。当颅脑外伤或颅内肿瘤等导致颅内高压时,小脑扁桃体可嵌入枕骨大孔,构成小脑扁桃体疝,并且构成了对脊髓的压迫,导致机体的呼吸循环功能的阻碍,危害到生命,并且使得人的生命健康。间脑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由胚胎时的前脑泡发育而来,除腹侧部的视交叉、视束,灰结节、漏斗、垂体和乳头体露于脑底外,间脑的其他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所覆盖。间脑可分为背侧丘脑,后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五个部分。其体积不到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2%,但结构和功能相当复杂,是仅次于端脑的高级部位。端脑由左右大脑半球借胼胝体相连。大脑纵裂分隔大脑和小脑。大脑半球的结构包括,大脑皮质、髓质、基底核和侧脑室。大脑表面的灰质层,称为大脑皮质,脑部深部主要是在深部的脑髓质,并且在其中蕴含着灰质块作为脑部的底层,并且在整个大脑的空隙之中有着一定的侧部脑室。

周围神经系统主要为脑神经和脊神经,其通过长的轴突遍布身体的各个角落以行使功能。脑神经包括十二对: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脊神经包括31对,从颈神经到骶尾部神经[2]。

1.2 神经系统功能

神经系统三大功能:1.调节系统的功能。身体能够在整个感受的过程之中感受到血液的酸度和对于体内的血压构成的刺激,并且在整个感受器之中传达到皮肤以及身体的内部,并且能够因为身体的末端受到应有的刺激情报。这些情报有感觉神经传递至中枢神经。2.综合及指令功能:对于感受器能够进行相应的判断和一定的分析和整理,能够判断出合理的决定。3.运动功能:将整理之后的情报,经由运动神经传递至末梢,并执行决定[3]。神经体统作用迅速,范围局限,作用位置较为精确。

2 体液调节系统

体液调节的主要形式为激素调节所以,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激素调节的部分。

2.1 体液调节系统组成

激素调节的器官组成:1)下丘脑和垂体;2)甲状腺;3)胰腺;4)肾上腺;5)性腺等。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人体内所有的激素都是由具体的器官分泌的,有些激素是由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分泌的,而这些细胞并不组成器官,如心房肌细胞、脂肪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分泌是腺上皮组织的基本功能,其分泌表现为两种方式。外分泌是腺泡细胞产生的物质通过导管分泌到体内管腔或体外的分泌形式,如胰腺消化腺将消化液分泌道消化管腔内发挥租用,汗腺将汗液分泌道体外,这些腺体都是外分泌腺。人体内部的激素主要是分布在于腺体的细胞之内,这些体液能够形成对于各种细胞之中的媒介细胞进而形成细胞媒介之中构成必要的分泌形式,进而具有这种功能的细胞成为内分泌细胞。典型的内分泌细胞集中位于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等,形成内分泌腺。

内分泌和相应的器官的组织构成了一定的细胞的合成必要的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人体的细胞之间构成了相应的有着一定的效率的活性的物质。经典概念认为,激素通过血流将所携带的调节信息递送至机体远处的靶细胞,实现长距离细胞通讯,因此内分也策划能够为远距分泌。根据当前的研究表明,这些能够有着很多的激素进行调节的大部分途径,由此,能够在整个激素分泌的过程之中存在着调节的唯一的路径,还存在旁分泌神经分泌等短距细胞通讯方式。就当前的整个细胞的构成而言,细胞的分泌激素和一定的体液的过程之中,比如分泌的活性的物质,能够实现神经元的物质之间的传递,并且能够使得免疫细胞在细胞的因子之间调节的机体,在调节过程中充当化学信使的基本属性并无本质差异,所以也像其他类似物质一样,可被归入神经肽。

2.2 激素的种类

激素分子的结构多种多样,化学本质的不同就决定了激素对靶细胞作用机制的不同。根据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分为胺类、肽和蛋白质类和脂类。多数激素为亲水性激素,经过与靶细胞膜上特殊受体结合而产生作用,亲脂性激素如类固醇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可以直接进入靶细胞内发挥作用。

2.2.1 胺类激素

胺类激素一般是生成过程简单的氨基酸衍生物,酪氨酸经酶修饰形成了属于儿茶酚按的肾上腺素;甲状腺球蛋白分子裂解生成的含碘酪氨酸缩合物是甲状腺激素;色氨酸是形成褪黑素的原料。儿茶酚按类激素在分泌前通常存储在胞内分泌颗粒中,只有机体在需要时才释放。儿茶酚按类的半衰期通常为2~3分钟。同属胺类激素的甲状腺激素却很特殊,它以甲状腺胶质的形式大量存在于细胞外的甲状腺滤泡腔中。甲状腺激素的脂溶性强,在血液中99%以上与血浆球蛋白结合;其半衰期是激素中最长的,大概7天。

2.2.2 肽类和蛋白质激素

该类激素包括从最小的三肽分子到将近2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及蛋白质。遵循蛋白质和成的一般规律,先后合成激素前提分子,在经过酶切割加工而生成激素,比如胰岛β细胞合成的前胰岛素元经裂解去掉信号肽后成为胰岛素原,在经激素转化酶等催化为胰岛素并形成多聚体。这类激素要在胞内经高尔基体处理,如对肽链的糖基化修饰等,并包装储存在囊泡内,需要时通过出胞方式分泌。对这类激素分泌调剂的作用环节主要是在其分泌机制,而不是在其合成过程。多肽激素的半衰期一般为4~40分钟,蛋白质类激素为15~170分钟。由于这类激素的分子量大,且具有亲水性,但是它们通常并不进入细胞,而是依靠与靶细胞膜受体的结合,进而来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而引起细胞生物效应。下丘脑、垂体、甲状旁腺、胰岛、胃肠道等部位分泌的激素大多属于这一类激素。

2.2.3 脂类激素

是指脂质为原料合成的激素,主要为类固醇激素和脂肪酸衍生的生物活性廿烷酸类物质。

2.2.4 类固醇激素

类固醇激素引起共同前体是胆固醇而得名。孕酮、醛固酮、皮质醇、睾酮、雌二醇和胆钙化醇是这类激素中的典型代表。其中,肾上腺皮质或性腺合成与分泌的前五种激素分子结构均为17碳环戊烷多氢菲母核加上一些侧链分支。由胆固醇合成的类固醇激素的过程十分复杂,可因不同腺体细胞或同一腺体不同细胞中所含酶系的差异,中间产物多种多样。生物活性也不尽相同。类固醇激素与相应的运载蛋白结合而运输,这样,既可降低其脂溶性,又能避免结合过快经肾排泄而丢失,其半衰期为数十分钟和数小时。1,25-二氢维生素D3,是由皮肤、肝脏和肾等器官联合而成,因其四环结构中的B环被打开,故也称固醇激素。

2.2.5 廿烷酸类

包括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的前列腺素、血栓素类和白细胞三烯类等。有人将他们视为激素,在细胞活动调解中作为短程信使广泛参与。这类物质的合成原料来源于细胞的膜磷脂,集合所有组织细胞都能生成,既可以通过细胞膜受体也可以通过胞内受体转导信息。其中,前列腺素种类繁多,作用复杂,半衰期短,多作为局部激素或细胞内信使发挥生物学效应。

3 总 结

神经、体液调节作为人体三大调节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体内内分泌器官十分多样,不同器官分泌的激素亦不相同,因此系统地了解内分泌器官的分布,相应激素的功能等知识,对我们熟悉自身具有积极意义

[1] 朱大年.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王吉耀.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3] 陆召麟.内分泌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R852

A

ISSN.2095-8242.2017.055.10885.02

本文编辑:吴玲丽

猜你喜欢

体液小脑激素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动动小手和小脑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川木香煨制前后主要药效成分在体外生物体液中稳定性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1 例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维药艾菲提蒙汤治疗异常体液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