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2017-03-06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5期
关键词:体重儿坏死性结肠炎

李 玲

(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南京 210000)

・临床交流・

5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李 玲

(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南京 210000)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患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儿54例,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致病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NEC好发于早产儿,非母乳喂养患儿发生率较高,发病时间大多在1周内,根据Bell分期,Ⅰ期患儿存活率100%,Ⅱ期患儿存活率94.7%,Ⅲ期患儿存活率20%。结论对于有NEC高危因素的患儿,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NEC死亡率的关键。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主要是发生于小肠、结肠的广泛性炎性坏死。其发生率在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较高。重症监护室中约有2%~5%的NEC患儿,其中85%为体重小于1500g或胎龄小于32周的患儿,而足月儿仅为7%~15%,尽管早发现与早治疗已经改善了临床结果,但NEC死亡率仍在30%左右[1-2]该病病因复杂 ,目前普遍认为该病是个多种因素所致的疾病。本文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患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儿54例,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患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儿54例,出院诊断中包含“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儿,收集其临床资料,按照《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Bell –NEC分级标准进行诊断及分期,纳入标准的NEC患儿共54例。其中男25例,女29例;早产儿52例,足月儿2例,平均胎龄32.1周;低出生体重儿共49例,其中出生体重<1000 g6例,<1500 g23例,<2500 g20例,平均体重1610 g。

1.2 母亲围产期因素

感染因素:胎膜早破、羊水浑浊、母亲产前呼吸道感染、发热的共有17例;胎盘问题: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老化、脐带异常共有14例;有宫内窘迫病史患儿13例;母亲妊娠期高血压12例,妊娠期糖尿病9例,甲亢4例,甲减2例;剖腹产38例,顺产13例;试管婴儿4例。

1.3 患儿发病前情况

发病前纯母乳喂养3例,混合喂养27例,人工喂养11例,13例处于禁食状态,发病日龄最短1天,最长57天,发病日龄中位数为4.5天;发病前应用抗生素患儿39例;有机械通气史患儿24例,机械通气同时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11例;贫血患儿15例,其中予输血治疗患儿9例;动脉导管未闭13例;房室间隔缺损12例。

1.4 患儿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均有腹胀及肠鸣音减弱的表现,其中呕吐27例,呕出咖啡色物质13例,胃管回抽有鲜血5例,便血3例,发热4例。

1.5 辅助检查

所有患儿发病当天均有血常规检测,其中CRP升高2例(>8mg/dl);白细胞升高4例,减少6例;血小板减少3例;血气分析提示33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血培养阳性3例;腹部平片示肠管僵直15例,肠壁间积气9例,气腹5例,腹腔积液4例。

2 结 果

根据Bell-NEC分期标准,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分为3期:Ⅰ期25例,Ⅱ期19例,Ⅲ期10例,除有4例气腹患儿转外院外科行手术治疗外,其余均内科保守治疗,给予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抗感染及全身支持治疗,内科治疗中最终治愈(包括好转)43例,死亡(包括放弃后死亡)7例,3例外院手术治疗患儿随访存活1例。54例患儿总体存活率83.3%,其中Ⅰ期患儿存活率100%,Ⅱ期患儿存活率94.7%,Ⅲ期患儿存活率20%。

3 讨 论

NEC的病因较复杂,目前研究表明NEC是由于肠道菌群失调所引发的一系列免疫失衡的炎性反应,最终导致肠道黏膜屏障破裂,肠坏死。目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大约90%的NEC发生于早产儿,早产儿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黏膜屏障功能不完善,易出现病菌增殖及炎症反应,加之早产儿易合并NRDS、PDA、败血症等,所以早产是NEC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3]。在本研究中,早产儿比例占96.3%,低出生体重儿占90.7%,这也与大多数研究相符。而母亲围产期出现胎膜早破、产前感染及高血压等可诱发早产,进而也成为NEC的高危因素。喂养不当也是NEC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中仅有3例为母乳喂养,选择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达70.3%,提示NEC可能与配方奶喂养有关,有研究发现,纯母乳喂养的患儿NEC的发病率及需要手术治疗的发生率比配方奶喂养患儿降低了4倍[4],考虑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保护因子,可以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增强肠黏膜的屏障作用,减少炎症前体反应。另外,本研究中,发病日龄分布范围较大,发病中位数为4.5天,生后7天发病者有37例,占68.5%,这可能与早产儿宫内向宫外环境转换的适应能力差有关,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例如感染、机械通气、喂养等影响。本组资料中,在NEC发生前,有39例患儿已经在使用抗生素治疗,考虑这可能与抗生素应用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发生二重感染有关。Cotton对5693例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当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时,经验性的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会增加NEC的发病率及死亡率[5]。所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预防NEC的发生。NEC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对出现肠鸣音减弱的患儿要高度重视NEC的可能,结合X线表现进行诊断,监测白细胞、血小板及内环境,积极予对症处理,尽量避免NEC进展为中晚期。通过NEC的预后我们发现,越是早期的NCE,存活率越高,所以在临床上,如果我们对于有NEC高危因素的患儿要多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可以对NEC患儿的预后起到很大的改善。

[1] Sharma R,Hudak ML.A clinical perspective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past,present,and future[J].Clin Perinatol.2013,40(1):27-51.

[2] Yee WH,Soraisham AS,Shah VS,et al.Incidence and timing of presentation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preterm infants[J].Pediatrics.2012,129(2):298-304.

[3]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77-483.

[4] Sullivan S,Schanler RJ,Kim JH,et al.An exclusively human milk-based diet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ate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than a diet of human milk and bovine milk-based products[J].J Pediatr,2010,156(4):562-567.

[5] Cotton CM,Taylor S,Stoll B,et al.Prolonged duration of initial empirical antibiotic treatment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ates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and death for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Pediatrics,2009,123(1):58-66.

R722.6

B

ISSN.2095-8242.2017.055.10707.0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体重儿坏死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管理
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预后因素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