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沈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分析

2017-03-06李海波董清源崔振宇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沈阳大学生教育

李海波 董清源 崔振宇



关于沈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分析

李海波 董清源 崔振宇

(辽宁大学,沈阳 110034)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省会城市沈阳,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上,依然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挑战。本文通过对沈阳部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进行考察,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动性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分析

一、沈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现状

(一)沈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本情况

为了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辽宁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对驻沈高校大学生创业行为开展税费减免优惠、免费提供办公场地、项目前期指导孵化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并在后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跟踪扶持与激励保护。沈阳市各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已经步入正轨,并且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相应的职能规划与资源配备均已准备就绪。为了能够使大学生在创业行为上更加规范化、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多数高校已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同时邀请知名企业家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在校大学生到企业当中实地观摩学习。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逐渐增强

当代大学生如果想成功创业,必须首先树立起丰富饱满的创业意识。所谓创业意识,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所引发的创业动机、创业意向或创业愿望。在沈阳沈北新区大学城与在校大学生创业者开展座谈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意识是以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每一名希望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首先要做的都是树立并强化自身的创业意识。通过不断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可以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开发。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待提高

当代大学生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基本的素质与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经过笔者在沈阳部分高校走访调研后发现,高校大学生创业者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开展创新创业所必备的能力:一是目标能力,自己开展创新创业行为的原因和目标是什么;二是专业能力,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三是营销能力,创业后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否销售出去;四是转化能力,大学生在开展创业活动过程中要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五是协作能力,如何寻找自己的创业伙伴,并使其能达到人尽其才的状态;六是把控能力,对创办企业、合作伙伴、发展环境、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把控;七是创新能力,在创业过程中一定要有新点子、新思路,在体制机制、技术制度上进行创新。

二、影响沈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的主要因素

(一)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呈多元化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不断增强,文化交流多样性持续增加。二十世纪末开始,高等学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这是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时代前提。从政治经济层面上看,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竞争机制必将导致优胜劣汰,创新创业压力大。从文化层面来看,由于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使得多种思想观念进入大学校园,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

(二)政府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的政策支持

目前,辽宁省政府和沈阳市政府针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2006年,辽宁省政府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2007年,辽宁省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资金50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要求各市政府以不低于500万元的数额设立相应资金。各市政府必须全部设立高校毕业生支持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对从事微利项目的创业大学生,贷款利息由当地财政承担50%;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辽宁省营业税按月缴纳的起征点由2000元调整到5000元,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三)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的教育指导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号召下,沈阳市各高校都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设立了专门的教育指导机构。比如,沈北大学城多个高校先后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基地、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校企合作孵化基地也纷纷建立,竭尽所能地为高校大学生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实习机遇。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高校应该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过程突出实践性和建构性,要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把实践教学应用到其中,这样才能避免大学生创新创业出生率高、死亡率高的现象。

三、改善沈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的主要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不仅包含了政府、高校、学生这三个基本方面,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更不可忽视。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由于大学生本身年轻识浅,心态并不成熟,往往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思想意识的影响。这就要求社会舆论利用自身的传播能力和公信力,对大学生进行良性引导,宣传政策、树立典型、介绍经验、鼓励参与,最终,打造一个对大学生“双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社会语境,抵制消极言论,坚定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信心。

(二)构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过程中,除了最基本的课堂教育外,可以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使创新创业课程更加具有实效性。从教学内容上,各高校要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教育理论,开展新的教育教学实践,着重研究先进理论、学习先进经验。从教学手段上,要积极引入具有“双创”经验的、优秀的、取得一定成果的大学毕业生和企业家深入校园开展实践教学。从教学方式上,要不断加强高校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合作,聘请专门人员解读创业政策,广泛利用多媒体资源,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使创业政策法规深入人心。

(三)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能力

沈阳各高校应当继续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能力。笔者通过与百余名大学生创业者开展座谈,总结出他们身上的一些共性特征:第一,有远大的创业眼光和追求自我发展的目标;第二,具有乐于承担风险、敢于迎接挑战的风险意识;第三,具备为了创业成功而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第四,关心时事政治,具有敏锐的政治思维洞察力;第五,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对自己已经感知、而潜在的顾客都未必已经察觉的需求作出预言;第六,要有果断的执行力,而非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的再思考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任重道远,这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课题,既需要有长远的顶层设计与创新规划,也需要有关各方面精诚合作、共同培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和政府要抓紧时代脉搏,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和组织机构,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领导机制和协作体系,并将各个方面统筹纳入到这个体系中来。要起到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政策先行的优势,并且能在复杂的形势下,见微知著,指明方向。只有各级政府提供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政策环境,做到持之以恒,不因人废事,才能最终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

[1]李芏巍:大学生创业宝典[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4.

[2]陈姗姗、吴华宇: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3]樊一阳、徐玉良等:创业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美]伊查克•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 孟睿)

G641

A

1007-421X(2017)01-0040-02

猜你喜欢

沈阳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