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消痞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研究

2017-03-04张月董艳王倩周静杨玉青张媛媛晏丽丽张英来柳治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疗效评价胃轻瘫糖尿病

张月+董艳++王倩++周静+杨玉青++张媛媛++晏丽丽++张英来++柳治

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消痞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DG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或口服降糖药等常规降糖方案。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每次1片,每日3次,口服;观察组予自拟消痞方加减,每日1剂,早晚分服。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排空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糖水平均降低,胃排空率提高,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消痞方治疗DGP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胃排空率及降低HbA1c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自拟消痞方;疗效评价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2.008

中图分类号:R259.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2-0025-04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指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之上,以胃动力低下为主要特点,临床表现为胃脘部胀满、食后胀满尤甚、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等,为糖尿病常见的胃肠道慢性并发症[1]。目前,DGP患者数量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而增多。据统计,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DGP[2]。胃动力低下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且为血糖的控制带来困难。如何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医学面临的一大挑战。西医治疗DGP多采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3],但作用有限,中医药可有效缓解症状,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辨治观点[4]。笔者从脾虚气滞论治,采用自拟消痞方治疗DGP,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唐山市中医医院2013年3月-2016年4月门诊及住院DGP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男性44例,女性56例,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58.3±5.7)岁;糖尿病病程2~21年,平均(9.7±4.6)年;DGP病程1~8年,平均(4.5±1.5)年。观察组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8.1±6.1)岁;糖尿病病程3~23年,平均(10.2±5.0)年;DGP病程1~8年,平均(4.3±1.4)年。2组年龄、性别、病程、胃排空率、血液流变学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WHO1999年诊断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3年糖尿病诊断标准[5],并符合《糖尿病学》[6]DGP诊断标准:具有持续早饱、嗳气、厌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并持续2周以上。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除外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B超检查除外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等;③胃排空试验提示胃排空延迟;④患者知情同意,依从性较好,能完成全程观察。

1.4 排除标准

①血糖未控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患有代谢紊乱疾病者;②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损害者;③依从性较差者。

1.5 治疗方法

2组均予常规降糖方案:胰岛素分泌不足予瑞格列奈片1~2 mg,每日3次,口服;胰岛素分泌延迟导致的餐后高血糖予阿卡波糖片50 mg,每日3次,口服;胰岛素水平低下者,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餐前30 min皮下注射,每日2次,或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每晚皮下注射,具体剂量随血糖进行调节。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2~7.6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7.4~10.7 mmol/L。

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20913781、130904204、160115219,10 mg/片),每次1片,每日3次,餐前30 min口服。

观察组以自拟消痞方(党参30 g,黄芪10 g,茯苓10 g,白术15 g,枳壳15 g,木香6 g,厚朴10 g,莱菔子10 g,炙甘草10 g)为主方,湿邪偏盛者加薏苡仁20 g、苍术10 g、藿香10 g、佩兰10 g,湿热者加黄芩10 g、薏苡仁20 g、龙胆10 g,阴虚者加生地黄12 g、麦冬10 g、沙参10 g、枸杞子10 g,阳虚者加乌药10 g、小茴香10 g、高良姜10 g。唐山市中医医院煎药室文火煎30 min,取汁300 mL,每日1剂,早晚分服。

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6.1 中医症状评分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主要症状(胃脘胀满、纳呆、嗳气)的评分情况。参考《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7]并结合临床,按4个等级进行计分。0分:无症状;1分:偶有症状或程度很轻,不影响生活和工作;2分:表现介于1~3分之間;3分:症状频繁,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4分:症状严重,患者异常痛苦。

1.6.2 胃排空率 参照文献[8]制定。治疗前后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法检测固体餐胃排空率,患者禁食12 h后,第2日清晨进食标准试餐,进餐同时分次将20根小钡条吞服,餐后禁饮、禁食、禁卧,分别于4、6 h后拍摄仰卧位腹部平片,计数胃内残留钡条数目。餐后胃排空率(%)=(20-胃内残留钡条数)÷20×100%。

1.6.3 实验室检查 患者空腹12 h,晨起经肘静脉采血,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HbA1c水平变化。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endprint

1.7 疗效标准

参照《内科学》[9]拟定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十二指肠钡餐透视(采用标准试验餐加钡条,X线摄片方法进行检测,同上)提示无胃扩张,胃蠕动正常,4 h胃内小钡条排空一半以上;有效:症状基本消失,胃十二指肠钡餐透视提示无胃扩张,胃蠕动基本正常,6 h胃内小钡条排空一半以上;无效:症状无好转,胃十二指肠钡餐透视无改变,胃蠕动及胃排空时间无改善。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82/100),观察组为94.0%(94/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治疗前后胃排空率比较

治疗后,2组胃排空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明显减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bA1c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DGP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10-12],但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DGP是由于糖尿病血糖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引发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胃肠激素分泌失衡,从而导致胃排空延迟所致[13]。西医可供选择的药物较少,不良反应较大,在治疗上有一定局限性。

DGP可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痞满”“呕吐”等范畴。历代医家对此有较为广泛的记载。明代孙一奎在《赤水玄珠》记载消渴“一日夜小便二十余度……载身不起,饮食减半,神色大瘁”;《脾胃论》记载“呕吐哕皆属脾胃虚弱,或寒热所伤,或饮食所伤,致气上逆而食不得下”;《伤寒论》指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丹溪心法》记载“中气削弱,不能运化精微为痞者,有饮食痰饮不能施化为痞者”;《千金翼方·十六卷》提到“食不消,食即气满,小便数起,胃痹也”;《诸病源流犀烛》有“痞满,脾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不能行,心下塞满,故有中气不足,不能运化而成者”。以上文献均提示此病与脾胃有密切关系。《内经》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消渴的病因。随着消渴的发展,情志失调或饮食起居失宜等,都会导致脾胃虚弱,脾胃之气受伤,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故中有浊气停滞而见腹胀满闷、厌食等,进而发展成胃痞。

现代许多医家对DGP病因病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黄修楚[14]认为,DGP乃消渴日久耗气,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气机郁滞而成。田孝瑞[15]认为,DGP具有较长的糖尿病史,其病机为消渴日久,久病必虚,后天不足,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胃失和降所致。李杨[16]认为该病病机为糖尿病迁延日久,胃阴匮乏,肺胃久病,子病及母,脾虚不能化生水谷精微,胃虚不能受盛谷物,故见呕吐。梁幼雅等[17]研究发现DGP患者大多数为脾虚兼证(84.9%),而胃阴虚兼证仅占15.1%,说明脾虚在DGP病因病机中的基础地位。李妍等[18]对11年中DGP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汇总,发现该病较少属于单一证型,多为兼证,以脾虚兼气郁为主。王瑞丽[19]认为本病病机为消渴日久,脾胃受损,其气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致中焦气机不畅,成虚实夹杂之证。

总之,DGP病机相对复杂,目前关于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尚无统一的标准。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脾气虚弱、失于运化、饮食停滞、气机不畅是DGP的基本病因。中医辨证多属本虚标实,其中脾胃虚弱是其本,气机郁滞为其标。脾虚气滞是基本病机。因此,治疗以健脾行气为本,以自拟消痞方为主方,再根据不同体质及病因辅以清热利湿、滋阴温阳等药物,每每奏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黄芪调节胃肠功能,茯苓、白术抑制胃酸分泌,白术、枳壳降低血糖,木香、枳壳、莱菔子行气导滞以改善微循环[20]。全方具有双向调节胃肠蠕动及改善排空功能、减轻高血糖对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降低血黏度、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笔者推测消痞方可能通过以下方面达到改善胃动力的作用:行气通络,加快胃排空;改善微循环障碍,减轻局部缺血造成的胃平滑肌细胞变性,改善平滑肌的舒缩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胃肠激素分泌异常,从而增加胃蠕动,增强胃收缩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自拟消痞方治疗DGP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胃排空率、改善血液循环及控制血糖方面有较好疗效。本观察旨在寻求有效治疗DGP的方法,并提供从脾虚气滞论治本病的辨证思路,临床可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 陆莹.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4):65- 66.

[2] 金强,周甜.辛开苦降法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42例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2):100.

[3] CAMILERI M. Clinical practice:Diabetic gestroparesis[J]. N Engl J Med,2007,356:820-829.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16-117.

[5]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7.

[6] 潘长玉.糖尿病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44.

[7] 王振华.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

[8] 尹福在,刘兰祥,沈轶,等.小钡条加发泡剂诊断糖尿病性胃轻瘫[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3):184.

[9]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5.

[10] 罗嘉,黄佳,叶茂.达立通颗粒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9):797-799.

[11] 董璐,骆凯.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辨证治疗72例[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33(3):242-243.

[12] 邢丽,张勇.糖尿病胃轻瘫辨证论治探析[J].新中医,2013,45(5):9-10.

[13] 汤玉蓉,林琳,徐丽明,等.血糖和胰岛素对糖尿病小鼠胃窦Cajal细胞的影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6):693-696.

[14] 黄修楚.理中化痰丸加味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6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0):62.

[15] 田孝瑞.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6,11(11):175-176.

[16] 李杨.六君子湯加味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 2016,32(5):40-41.

[17] 梁幼雅,蔡文就,贾晓琳,等.糖尿病胃轻瘫证候特点及其证候与胃排空障碍的关系[J].中医药学刊,2004,22(7):1202-1203.

[18] 李妍,刘华一.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中医治法与用药分析[J].甘肃中医,2008,21(4):22-23.

[19] 王瑞丽.柴胡疏肝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5):200.

[20] 孔增科,周海平,付正良.常用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

(收稿日期:2016-05-17)

(修回日期:2016-06-02;编辑:季巍巍)endprint

猜你喜欢

疗效评价胃轻瘫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评价探究
降糖三黄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研究
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治疗大学生流感样疾病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