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油价全年走势前高后低 警惕年末大跌

2017-03-04

中国石化 2017年2期
关键词:欧佩克产油国减产

□ 高 健

国际油价全年走势前高后低 警惕年末大跌

□ 高 健

2017年国际油价将整体呈现前高后低走势,40~60美元/桶将是主流运行区间。

中国石化在疆油气勘探获重大商业发现。 刘旭 摄

编者按:国际油价自2014年7月高位暴跌以来,世界油气行业普遍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随着油价的回升及技术进步,全球上游油气行业即将迎来一个投资回升、生产成本下降、勘探开发效率提高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炼油行业呈现出格局持续调整、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毛利下滑、油品质量升级加快、技术创新驱动作用增强等新动向;化工产品产量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新一轮石化工业景气周期即将来临。

展望未来,2017至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将继续增长,世界石化工业已经触底回升,将继续缓慢增长,平稳运行。

本期关注栏目推出4篇文章,对石油石化行业近年尤其是2016年发展状况进行回顾分析,展望今后行业发展趋势,以期有助于广大读者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脉搏与方向。

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走势,年末在主要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的推动下油价升至年内高点;展望2017年,随着减产协议的执行,国际原油价格短时间内将有一个较为显著的上涨,但由于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乏力,国际局势多变,原油价格也将震荡多变,如果减产协议6月到期后不再延长,不排除油价出现大跌的可能。

图1 2016年国际油价走势图

去年国际油价走势回顾

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走势,上半年油价总体单边上涨,下半年固定区间后再度突破走高。其中,40~50美元/桶是全年油价主流运行区间,持续天数占比超过50%。区间的横向分布,也符合时间的先后顺序。年初油价短暂跌至30美元/桶下方,随后逐步反弹走高,突破40美元/桶和50美元/桶整数关口。随着年末油价的逐步抬升,50美元/桶上方成为当前油价运行的新常态。

上半年国际油价冲高,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推动:第一,年初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全球金融市场情绪持续改善;第二,产油国频繁口头干预,左右市场心态,其中尤以冻产行动为主;第三,产油国局势不稳定,出现大规模供应中断。如科威特工人罢工、尼日利亚管道遇袭、利比亚港口频繁关停及加拿大森林大火等。

图2 2016年原油价格区间分布

下半年油价固定区间运行,主要是受供应过剩现状以及冻产传闻两个主要因素左右。供应过剩现状打压市场气氛,推动油价走低。而欧佩克再度传出冻产传闻,以及最终落实减产协议,为油价提供坚实的底部支撑。“一多一空”合力促使油价呈现涨跌交错走势。

年末油价不断刷新年内新高,则是因为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先后在11月30日和12月8日会议上达成减产协议,供需再平衡预期被强化,多头借机暴力拉升油价。

2016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集体回暖,各种商品价格的走高,除自身产品市场的“个性”因素推动之外,也存在宏观大环境的“共性”支撑。首先,2016年初美联储加息节奏的意外放缓,大幅改善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投资情绪,避险情绪骤降,股市及大宗商品等风险资产再次受到青睐,超跌产品均实现大幅反弹。其次,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经历大跌后,上游投资不足引发供给能力下降,进而推动供需再平衡。而上述两大共性利好,预计仍将在2017年延续。换而言之,2017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仍将保持坚挺,但能否进一步走高,需重点关注全球经济复苏能否拉动需求明显改善。

对于原油市场而言,除上述共性因素之外,2017年需要关注的影响因素以及潜在事件众多,但其中能对全年油价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只有供应和需求。供应面重点关注产油国的减产协议执行情况,需求面则重点关注主要经济体运行状况。

减产行动不应过度期待

2016年11月末和12月初,欧佩克与非欧佩克时隔15年再度联手减产,原油市场投资者对此寄予厚望,也被视为拯救油价的“一剂良药”。诚然,欧佩克与非欧佩克承诺合计减产近180万桶/日,减产行动的实施将会加速推动供需关系再平衡,甚至原油市场可能出现阶段性的供应紧缺现象,对于国际油价而言,当然是极大利好。但是,对减产行动不应盲目乐观,达成减产行动的目的或许不是持续推高油价。

从供需关系角度考虑,如果产油国果真想要削减全球原油供应,那么,仅仅限制原油产量肯定是不行的,同时必须得严格限制产油国出口。相对而言,原油出口比产量更能反映供应情况。伊拉克2月份巴士拉原油计划出口量为364万桶/日,或为有史以来最高,该消息一度引发原油期货价格暴跌。

另外,减产协议约定执行期限为6个月,是否延长需视情况而定。不过,从最近沙特方面的表态来看,减产协议可能会“到期作废”。

近期沙特一再表示,没有必要延长减产协议,今年上半年结束前油市将恢复平衡,沙特不想制造市场短缺。一旦接近全球石油库存5年来的均值,就可以让市场发挥作用了。油价处于40~50美元/桶区间不足以吸引足够的投资。原油均衡价格处于50~100美元/桶区间。预计2017年页岩油产量将从20万桶/日增至30万桶/日。

图3 OECD石油库存走势图

图4 欧佩克减产后石油受益对比图

从沙特的表态中,可以得出几点结论:第一,减产协议可能不会延长;第二,减产的目标有两个——推高油价和降低库存,同时油价上涨不能刺激页岩油大规模增产;第三,减产实施后油价有个底线,即不低于50美元/桶。

因此,沙特主导的减产协议,直接目的是降低全球高企的原油库存,为原油形成持续稳定的产出提供保障。同时,将油价整体水平推高,改善产油国财政状况。但油价不会无节制上涨,竞争对手尤其是页岩油依然需要加以限制。而减产协议到期不再延长,2017年下半年原油市场极有可能新增大规模供应,再度导致供给过剩,进而伴随油价大幅下跌的风险。

当然,主要产油国虽然做出减产决定,但仍有部分产油国不在减产大名单之内。因此,该部分产油国增产的威胁需重点关注,如美国页岩油和利比亚。

利比亚、尼日利亚及页岩油的增产威胁不容忽视

此次减产协议涵盖了全球绝大多数产油大国,但利比亚和尼日利亚被豁免,美国页岩油产商借助高油价有利时机,不断增加钻井活动,这都将会对减产行动产生抵消作用。

据欧佩克月报数据显示,尼日利亚上报给欧佩克的12月产量环比增加40.4万桶/日至194万桶/日,11月产量环比增加14.6万桶至153.6万桶/日,两个月合计增产55万桶/日。此外,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表示,在电力问题解决后,该国原油产量已升至72.2万桶/日,较12月增长11.4万桶/日。

除利比亚和尼日利亚外,美国页岩油增产前景则是投资者关注的重中之重。通常人们认为页岩油生产成本高昂,经不起低油价的长期打压。然而,现实情况则是,近两年页岩油产商,通过技术革新,不断压缩页岩油开采成本。机构数据显示,美国页岩油的平均井口盈亏平衡价格从2013年到2016年,以每年22%的复合率下降,其中Permian产地的成本降幅最大,达到每年33%的惊人水平,许多油井目前在25~30美元/桶即可收支平衡。虽然实际成本会高于井口成本价格,但目前美国页岩油主要产区的盈亏平衡价格大致落在40~45美元/桶区间之内。

图5 美国页岩油生产成本变动趋势

因此,当前50美元/桶的油价水平已经可以刺激页岩油生产商扩大钻井活动,若未来油价进一步走高,钻井数量将持续大幅攀升,进而推动页岩油产量重新恢复增长。当前美国四大页岩油产区中,Permian和Niobrara地区的原油产量已经实现增长,而且Permian产区的增量在迅速扩张。其他两大产区虽然仍在下滑,但降幅在持续收窄。

图6 美国四大页岩油产区产出增量

目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减产协议对油价的推动作用,将会促使2017年美国原油再次出现增产,但具体增幅预估存在分歧,大体在20~50万桶/日。因此,利比亚、尼日利亚与美国三者合计增量将在90~120万桶/日,仅该部分产量增幅便可大幅抵消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合计180万桶/日减产所带来的利好。

除上述三国外,由于油价相对回暖,且原油企业在经过两年多的调整已经大幅削减成本,加拿大活跃原油钻井可能从目前的3562座上升31%至4665座左右,巴西方面则拒绝加入减产阵营。因此,可以认为,减产协议对2017年原油价格的提振作用有限,并且提振力度将逐步减小。单就供需面而言,2017年原油价格将会呈现前高后低走势,留给油价冲高的机会并不多,而对下半年油价的预期则相对悲观。

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乏力,高油价无疑是“空中楼阁”

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油价暴跌,问题出在供需关系失衡,而供需矛盾的根源则在于需求。2011年之后,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全球石油需求增速随之逐步减弱。恰巧此时美国页岩油借助高油价连续四年大幅增产,导致供应增量逐步超过需求增量,进而导致供应过剩,全球石油库存逐年攀升。美国页岩油的增产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而全球经济所带动的需求则无法承接如此供应增量,最终造成油价暴跌。虽然产油国再度联手减产,但国际油价能涨多高,高位维持多久,依然取决于需求。

自2010年以来,国际能源署(IEA)对全球石油需求增量前景预期愈发悲观。随着替代能源和新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普及,传统的化石燃料消费被逐步替代。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汽车的兴起,正在逐步改变全球能源消费形势。IEA预测称,由于汽车能效的改善和电动交通工具的普及,全球汽油需求已经见顶。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 Ltd.)的研究显示,到2035年,类似特斯拉这样的电动交通工具将使全球汽油需求量下降10%。而彭博的预测更加激进,认为到2035年电动交通工具将会使原油日需求量下降800万桶。到2040年,原油日需求总量会下降1300万桶,占2016年原油需求预测总量的14%。

当然,电动汽车在交通领域对原油需求的替代程度有多大,持续时间有多久,仍然是个未知数。但近年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巴黎气候协议》的签订等,则将在短期内对石油消费产生直接影响。

国家发改委《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预计到2020年国内石油表观消费量将增至5.9亿吨/年,年均增长1.52%,较“十二五”增速放缓3.3个百分点,石油净进口量增速将由6.86%降至3.21%。而中国作为全球石油消费的主力军,石油需求增速的大幅放缓,势必会对原油价格形成长期影响。

根据EIA在最新的月报中预计,2017年全球石油需求为9720万桶/日,同期全球供应量为9753万桶/日,供需关系表现仍为相对过剩。而且,过剩局面有望延续至2018年。因此,从需求端来看,全球石油消费的疲软状态很难出现快速改善,这也就无法为油价走高提供坚实支撑。减产协议单方面拉动的油价上涨无疑成为“空中楼阁”,一旦减产协议到期,国际油价恐将再现暴跌之势。

图7 全球石油供需走势图

图8 2017年国际油价走势展望

全球局势动荡将加剧油价波动 美元强周期料进一步施压

2016年全球市场黑天鹅事件频发,诸如英国退欧,特朗普胜选以及产油国时隔15年后再度联手减产。2017年全球局势动荡态势,将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7年全球局势重点关注欧洲地区,荷兰、法国和德国将相继举行大选。不论是英国脱欧还是特朗普胜选,民粹主义盛行已经引起政治精英们的担忧,而这是否会加速欧盟的解体?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初显触底信号,不过持续的财政刺激之下,赤字空间相对有限,仍有过半投资者认为中国经济还未触底,2017年可能会继续下行。特朗普已正式入主白宫,但至今市场仍无法明晰特朗普上台后的政策导向,投资者担心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将给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和油价恢复蒙上阴影。因此,2017年持续动荡的全球局势将加剧金融市场波动,国际油价走势也将深受牵连。

与此同时,自2015年底开始,美国与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便开始分化,美元由此也再次进入强势周期。而特朗普上台后的大规模刺激计划,将提振投资者对美国未来的通胀形势预期,这也将为美联储延续加息政策营造良好氛围。而美联储的进一步加息,也将为美元提供强支撑。尽管在美元指数突破100大关后,与原油的负相关性大幅削弱,但2017年美元的强势局面将会继续对油价形成强打压。

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CB6G平台员工正在组织新井投注。 张海彬 摄

未来油价走势预测

综上所述,对于2017年油价走势而言,应重点关注减产行动的进展情况。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减产协议主要在上半年发挥作用,而下半年难以延期。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国际油价将会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具体来看,减产协议的执行将会加速原油市场的供需再平衡,虽然利比亚、尼日利亚和页岩油在增产,但其影响要滞后于减产行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减产行动的利好将会逐步被抵消。所以,上半年的高点预计将会在一季末、二季初出现。对于下半年走势而言,假设减产协议终止,产油国将迅速提高产量负荷。不过,三季度是传统的汽油消费高峰,供需矛盾将会被弱化,但四季度淡季时预计会凸显。所以,下半年油价下跌风险较大,而且风险集中在四季度。

对于油价区间的上下限,以沙特为首的传统产油国仍然忌惮页岩油。因此,减产行动虽然会推高油价,但仍有必要对页岩油增产作出限制。结合页岩油生产成本来看,60美元/桶有望成为年内油价波动的偏高水平,可以向上突破但不会长期站稳。相反,下限则由欧佩克减产协议的“执行成本”决定,如前所述,50美元/桶将会是减产行动所要求的波动下限。总之,2017年国际油价将整体呈现前高后低走势,40~60美元/桶将是主流运行区间。全球动荡局势以及诸多潜在黑天鹅事件,将会加剧油价波动状态。

(作者单位:卓创资讯)

猜你喜欢

欧佩克产油国减产
无人机洒药相邻藕塘减产 谁来担责?
预防“倒春寒”保证果树不减产
日本油墨连续六年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