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片丹心铸匠心

2017-03-04史学英

中国石化 2017年2期
关键词:机组装置设备

□ 史学英

一片丹心铸匠心

□ 史学英

马平的舞台在现场。

1月26日,农历大年二十九。齐鲁石化运维中心塑料机修车间技术组长马平如往常一样到装置巡视。虽然几天前,他已经细细检查过一遍。

32岁时,马平是齐鲁石化塑料厂最年轻的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马平(左)在现场与同事讨论技术问题。夏东明 摄

装置是我的老师

在马平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帝国的正午》。书上布满马平做的标记:“赟,yun,美好”“臬,nie,箭靶子”……有不认识、不懂的,就记下来,是马平的学习习惯。

字典是马平的老师。凡是书里有不认识的字,他都要挨个找出来标注上。现场需要用的那些英文图纸,他也是靠一本英汉字典一个词一个词抠出来的。

现场机组也是“老师”,一点点教会了马平机器的运行原理和内在逻辑。“教”是马平的话,因为他跟设备打交道这么多年,一点点学会了如何懂它们。塑料厂的设备有其特殊性,多数是进口机组,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这些国家的进口设备都有技术壁垒,制造方只负责运行,不提供任何维修和维护数据。而很多时候维护水平决定了机组的使用年限。装置摆在这里,只要有心,就能听懂它的语言。

有套低压齿轮箱是德国的设备,更换轴承半年就坏了,一套轴承就得40多万元。轴承的质量和安装的水平是关键。手头只有一张装配图纸,其中有一个关键数据可以决定使用年限,但没有具体数值。马平经反复测量推算出这个数值,应用到现场后十年运转正常。

为什么垫片要放在这个位置?为什么轴承间隙是这个数值……每个微小的地方他都一点一点地琢磨。中试装置有套压缩机,怎么安装都漏油。机械密封被反复拆装了七八遍,就是不见效。“真想一扔工具不干了!”维修工范浩有点泄气了。马平像是什么都没有听见,埋着头一条条排除可疑点,偶尔还给范浩讲个笑话。直到掌握所有数据,马平果断给出结论:是厂家机械密封的问题,与安装无关。经确认,厂家承认是机泵密封使用错误。

有一天临下班,马平看到值班人员拿着工具急匆匆地向外走,忍不住跟过去看。只见现场零件被拆得七七八八,大家正在纠结是否需要主体解体。马平细问后得知是外置油泵不上量。沉思片刻,他拿起一把螺丝刀,走到电机前拨动电机风扇转动几圈后,拍拍手说:“好了。”果然。

“这就是干机修的乐趣!这个压缩机内部润滑油泵的进出口,因为偏心齿轮的位置出现了细微的联通(这种发生几率是万分之一)只要拨动电机风叶让变速箱转动,就可以消除外置油泵不上量的现象。”准确识破这种极小概率的马平颇有成就感,就像高手对决,赢在毫厘之差。

装置是我的舞台

齐鲁炼油厂蜡油加氢装置的“心脏”设备新氢压缩机要开不下去了。这台压缩机从开工起一直就不太正常,近年更是两个月就得检修一次。蜡油装置事关“碧水蓝天”项目,齐鲁石化决定对这颗“心脏”实施外科手术。负责“手术”的运维中心将任务交给了专家组成员马平。

尽管没接触过这台设备,马平仍胸有成竹:“我对设备有天赋,困难的时候总能灵光一闪。”

马平并非无故自信。打开设备,凭自己的经验,他很快发现频频停机的原因。

一点点测下去,他发现是机组箱体的问题,也就是设备“娘胎”带来的先天不足。这意味着整台机组可能要重新返厂、重新安装,如此一来,装置就像人被摘走了心脏,怎能继续运行?

谈判桌前,马平与机组厂家代表坐到了一起。马平提出了“校正”的保守方案,厂方代表表示怀疑。

但,马平还是决定冒险一试。

校正方案实施时,又出现了新问题。两吨重的曲轴无法吊出。马平给行吊制造厂家、安装公司及试用过行吊的单位分别打去电话,详细询问行吊的承重极限和使用情况。各方几乎异口同声:一般不会有问题。

“谁知道这个一般到底靠不靠得住!”马平不放心。于是,施工停了下来。

一个小时后,马平想出用倒链分力的方法,减轻行吊负荷。曲轴终于成功吊起。对此,人们佩服不已:马平是特别擅长在现场解题的人,他的舞台在现场。

装置给我使命感

大年初五,国产造粒机组在运行中忽然发生异响。马平闻讯赶到现场。

在现场,他给设备主任们拜年时,大家相视一笑,心领神会。去年的年初二,他们也是在这里“团年”,共同奋战了五天四夜。

塑料厂2号高密度聚乙烯装置造粒机组是填补国内空白的首台国产大型机组,是由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公司(简称大橡塑)负责设计制造的。国产机组体型庞大,笨重,是进口机组的三倍大,但是解决了造粒机组必须要进口的问题。

马平对这套设备又爱又恨。“爱”是因为自己做的事,特别有意义。“恨”的是,设备内部还有一些细节厂家吃不透,所以得在生产过程中反复确认,导致装置维护量繁重。2016年大年初二那次维修,为了防止塑料原料在低温下凝固,需要200摄氏度的高温“护航”。虽然脚下垫着木桩,仍像站在灼热的烤炉上。马平穿了一双新的劳保鞋,量尺寸时,鞋底居然被烫出一个大坑,脚上烫出两个水泡。

说起这些他会笑:一进现场,觉得自己就像个机器人,满脑子都是数据,设备的调整与改善,人员的调配与配合,常常会忘了自己。

马平说:“研究了这么多年的机组,我越来越感到我的责任不但是保证设备完好,而且要更深入了解国产机组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提出好的解决办法。这对我,就是一项神圣的使命。”

大橡塑的设计人员刘明达对马平的“懂设备”钦佩有加。提到马平,他说:“作为设计单位,我们特别需要马平提供的那些丰富细致的一手资料,帮助改进设备设计。我们真是太需要这些实际经验了……”

马平乐此不疲,言无不尽。运维中心想抽调他做一些管理工作,他想了许久,答复道:“管理工作相对比较轻松,但我现在不能放松下来,要手脚并用地学习,我想知道我还能学到什么。把一份工作做到极致,真的能产生更深的意义。”

下班时,马平默默地看着两侧飞逝而过的装置,想起自己这20多年的机修工作经历,觉得自己就像一个钳工手里的零件,被一点点打磨成自己想要的“形状”:静心、专注、踏实。自我感觉活得挺来劲,也挺有意义。

(作者单位:齐鲁石化)

猜你喜欢

机组装置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双馈式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运行控制
教你辨认枪口装置
热连轧机组粗轧机精度控制
倒开水辅助装置
660MW亚临界机组清洁疏水系统节能改造
调试新设备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轰趴装置指南
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打破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