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治疗探讨

2017-03-03黄海华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基层医院

黄海华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5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针刺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脑出血量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治疗之后,参照组和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研究组变化程度要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疗效较为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性高,这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4.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但随之增长的还有各种疾病的发病率[1]。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2]。在脑血管意外中,脑出血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当患者出现脑出血之后,脑实质中就会流入大量的血液,对周围重要的脑组织造成压迫,进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和临床表現[3]。脑出血作为临床急诊的一种形式,也属于临床重症,因此基层医院需要加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的研究[4]。针对我院收治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针刺治疗,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25~91岁,平均年龄(42.18±6.74)岁。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都接受了CT检查,确诊为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疾病,在CT检查中发现患者的出血位置主要是基底节18例,丘脑14例,闹叶12例,脑干3例,小脑2例,脑室3例,出血量<30 mL。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其具体的方法如下: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吸氧;让患者头枕冰袋,并进行脱水处理,降低患者的颅内压;维持患者的营养、酸碱、电解质以及水平衡;防止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和感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降血糖、血压控制等方面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针刺治疗,具体的方法如下:对28号1寸毫针进行常规消毒,迅速的刺入皮下,并沿着患者的患侧曲鬓穴进行透刺,进针的深度在0.8寸左右,捻针的速度是200 r/min以上,留针时间一般控制在30 min;在留针期间需要行针需要捻转两次,持续5 min/次[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脑出血量比较

参照组脑出血量为14.23~29.64 mL,平均出血量(17.42±9.37)mL;研究组患者的脑出血量为

8.67~23.59 mL,平均出血量(16.94±8.78)mL。由此可见,两组患者的脑平均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在治疗之前,参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8.96±5.62)分,研究组为(19.92±4.68)分;在治疗之后,参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0.76±3.12)分,研究组为(8.54±4.50)分。由此可见,在经过治疗之后,参照组和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研究组变化程度要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人们在物质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的同时,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重,再加上运动量的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都得到了显著的增加[6]。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来说,是一种典型的“三高”疾病,即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率,属于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导致疾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就是血肿体积和血肿的扩大程度。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高血压脑出血急性脑损伤的具有十分复杂的病理过程,而对于这种急性脑损伤来说,针刺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其作用机理与多层次、多途径的综合治疗密切相关,这也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7]。

对于针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损伤的作用机理来说,首先针刺能够有效的使血浆ET含量降低,同时使血浆CGRP含量升高,这样一方面就能够减少ET对人体脑组织造成的损伤,同时增加血浆CGRP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脑组织血液循环的有效改善,脑组织损伤的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轻,加快促进组织损伤修复[8]。其次针刺能够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并提高其清除CAT和SOD酶的活性,其脂质过氧化反应也能够得到有效地减轻,进而有效的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最后是针刺能够促进表达HSP70和HSP70mRNA,促进神经元的有效修复和

保护。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性高,这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红霞,彭翠平,李双娥,王中军.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治疗方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0:2302.

[2] 吕雅丽,李建华,张宗欣.对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护临床路径变异原因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05:127-128.

[3] 于晓艳,潘萍莉,栾桂玲.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09:88+90.

[4] 彭 波,王 波,付玲玲.基层医院采用钻颅碎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07:171-172.

[5] 叶知珞,涂汉华,谢明德,罗敏德,梁伟梅,梁婴珍,何 埃,陈 刚,吴宾城.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化、规范化、系统化治疗方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9:281-282.

[6] 罗兴武,王智勇,朱颂国,艾昌淼,廖海斌,周耿旭.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选择[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3:73-74.

[7] 任吉祥,刘海艳,赵建军,赵德喜,黎明全,王 健.脑出血急性期治疗述评[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06:1456-1462.

[8] 雒仁玺,李加昆,蒋佩龙,林 松,庆晓东,刘 岩.基层医院微创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hs-CRP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16,04:643-644.

本文编辑:鲁守琴

猜你喜欢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基层医院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探索大医院帮扶基层医院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