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途径研究

2017-03-03杨梅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化工管理 2017年35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培育价值观

杨梅(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1 培养高职学生创业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分析

创业创新精神主要包含了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内容。可见,创业创新精神既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同时也具有超越的先进性。从实践角度讲,创业创新精神又具有导向、规约、激励等特性,即在创业者开拓创造的过程中,创业创新精神明确的价值参照是能够有效引导创业者进行有价值的社会活动,并从思想层面约束创业者的行为,并使之变得规范可靠;而激励效应则主要表现在创业创新精神能够给予创业者不懈努力、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总体上讲,在高职教育中有效培育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则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其一,创业创新精神能够树立学生创业主体意识。所谓创业主体意识,实际上是指一种促使人努力创就事业的内在动机,是推动人们创新创造的驱动力。在当下就业形势及创业形势都相对严峻的情况下,具备创业主体意识是激发高职学生个体潜能,促使其创新创造的有力条件。

其二,创业创新精神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格。从本质上讲,创业创新精神即代表着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品格,而这些品质对于学生工作抑或生活都大有裨益。

2 培育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主要途径分析

2.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对教育的作用有如是评价: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诚然,教育事业既是传道授业之途径,也是培养人品格修养之法门,因而不同的教育风格及模式所取得的成效自然也有所殊异。传统的高职教育通常以“就业导向”为目标,以“谋职”抑或“适应岗位”为取向。因此在传统高职教育模式中,主要是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就业人才,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以及创业价值观的培养力度相对较弱。鉴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教育就需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转变教育模式,建构起学业、就业、创业、产业为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价值观。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切实形成“就业、创业”双重教育取向,并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综合型教育体系,在理论知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其次,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从而加深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和创业情感的培育,深化学生创业、创新价值观。最后,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全面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潜能。

2.2 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确保创业教育落实到位

一个好的教育理念及方法,如果在运行上不能保持畅通,不能坚持贯彻到底,而是流于形式做做样子的话,这不仅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无端消耗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教育机会、教育时间,其结果必然也事与愿违。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就需下定决心、稳扎实干、反应机敏、坚决执行。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一套合理的运行机制作为保障。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建设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理清教育思路,一方面要认识到创新创业精神的本质任务是培养学生创业、创新价值观;另一方面,又需切实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最后,创立运行机制的时要秉持“破而后立”的思想,即要勇于摒弃传统的不契合实际情况的思想经验,要及时取缔不适宜的教育管理目标,并有效建立起新型的、科学的创业教育运行机制。

2.3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切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精神意志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实践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古人提倡的“格物致知”即是一种实践到创新的过程。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过程中,则也少不了实践教学的支持,只有落实实践教学才能从使学生将创新创业理念、观点、创意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凝练创新创业精神,不断提升创新创业价值观。在教育实际中,要想切实有效做好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我们还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积极创设创新创新孵化园,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平台,也有效促进师生科研成果向实际产品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精神。其二,充分整合资源,积极与企业合作,创设创新创业校外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软硬件资源较好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从而有效培养其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精神及能力。

2.4 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过程中,就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严谨治学,创新创业”为核心,全面建设起“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然而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学校就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校园文化软硬件资源建设。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具有时代意义,高校应该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和条件去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各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1]林燚宁.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途径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7(11):71-72.

[2]何晶.基于人才培养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2):128-129.

[3]李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13).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培育价值观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我的价值观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徐小平:硅谷创业精神与精英定义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