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庙20区块地质构造研究

2017-03-03雷庆林吉林油田公司油气合作开发公司吉林松原138000

化工管理 2017年35期
关键词:运移断裂带岩性

雷庆林(吉林油田公司油气合作开发公司,吉林 松原 138000)

1 庙20区块的断裂特征

断裂系统平面上分为东部断裂不发育区和西部断裂发育区。西部断层极其发育,数量多,而且断层活动持续时间较长,切割层位较多。在区域构造位置看,处于新庙凹陷的中央断裂带南部,东部除T04反射层外断层不发育。

从断层叠合图及各反射层构造图上看,断层的平面展布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呈阶梯状、堑式、条带状展布、雁行式排列;T04反射层上的断层平面上全区发育,无明显条带性。

2 庙20区块的局部构造特征

从各构造图、构造叠合图及构造要素看,局部构造具有下列特征:

(1)局部构造数量多、面积小、幅度较大,成群成带分布,主要分布在工区西部断裂破碎带上,东部构造圈闭不发育,展布方向与断裂的展布方向一致。

(2)局部构造圈闭的类型主要以断块为主,其次是断鼻。

(3)局部构造的成因主要受断层控制,或因断层牵引、遮挡而形成,不受断层控制而单由褶皱作用形成的构造相对较少。

(4)局部构造大多起源于青山口组沉积早期-姚家组沉积末期,最晚形成于嫩江组沉积末期,定型于明水组末期。

3 庙20区块主要局部圈闭描述

追踪解释地震反射层9个,共复查发现构造49个,其中:复查构造15个、发现构造34个。按层圈闭统计,9个反射层共复查发现115个层圈闭,层构造圈闭面积145.3km2,其中:复查45个/面积73.6km2、发现70个/面积为71.7km2。最小构造圈闭幅度为5m,最小构造圈闭面积0.1km2。

在49构造中,单层发育的31个,双层发育的7个,三层发育的3个,六层发育的7个,八层发育的1个。

在115个层构造圈闭中,已钻探18个,待钻探97个。其中断块圈闭51个、断鼻圈闭60个、穹窿圈闭2个、断背2个。

4 庙20区块构造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4.1 构造运动期是油气聚集的主要时期

生油层进入门限深度后,有机质开始转化,地层经构造运动形成褶皱,油气便会向构造顶部聚集。一般来讲,褶皱的形成期略早于生油期或二者同时进行,利于聚集。若褶皱远远晚于生油期,液态烃可能遭受裂解或在地层中逸散,不利聚集。位于沉积中心的全部或部分生油层先后达到生油门限深度,油气开始运移。

4.2 油气侧向运移的主要动力是构造运动

庙20区块油气运移以生油凹陷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的阶地、斜坡、隆起区侧向运移。储集层原始埋深的差异和后期构造变动的升降所产生的静压差是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

4.3 断裂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1)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

庙20区块以青一、二段暗色泥岩为烃源岩,以青一、二段三角洲前缘砂体为储集层,基本属自生自储型生储组合,油气可就近侧向运移,且以晚期充注为主。由于砂体连通性差,非渗透层含量高,需要有断层作为大规模油气运移的垂向通道,尤其是覆于烃源岩之上的青三段和姚家组。

(2)控制构造圈闭及断层

岩性圈闭形成断层对圈闭条件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正断层控制下形成断鼻和断背斜等构造圈闭;二是在砂岩上倾方向,断层错断使砂岩与泥岩对接,形成断层岩性复合圈闭。从勘探效果看,第二类复合圈闭更为重要,是庙20区块大面积含油的关键因素。岩性油藏含油面积大、储量丰度低,但在断层较发育的部位油气容易富集,单井产量显著提高,除断层对圈闭条件的作用外,断裂带附近天然裂缝较发育,对油层渗透性有改善作用。

(3)控制不同类型油藏的分布

中央断裂带两侧的油藏类型和油气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中央断裂带以西以构造控油为主,油气主要聚集在3条断垒带,以构造、构造岩性油藏为主,断堑区则主要为油水同层或水层;中央断裂带以东以岩性因素控油为主,物源来自西南方向的前缘砂体沿着往北东方向抬起的斜坡带上倾尖灭,以断层岩性油藏和岩性油藏为主,平面上连片含油。中央断裂带内部含油性较差,青山口组砂岩以水层为主,仅在上部姚家组的透镜状砂岩中形成了油藏。中央断裂带通过控制两侧的构造变形,起着控制油气平面分布总体特征的作用。

庙20区块主要发育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断裂系统,北东向的中央断裂带是控制浅层次级断层发育的基底主断裂,具有左行走滑性质。中央断裂带以西发育3条北西向断裂带,呈垒堑相间的构造格局,发育断鼻和断背斜等局部构造类型;以东断层发育少,主要为向北东抬起的斜坡。断裂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体现在:作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提供圈闭条件,控制油气富集高产;控制不同类型油藏的平面分布。

庙20区块中央断裂带通过控制两侧断层发育程度和构造变形样式的显著差异,起着控制油气平面分布总体特征的作用。充分重视基底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和油气勘探开发的现实意义。

5 结语

通过庙20区块地质构造研究,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中央断裂带主要是以嫩江组末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晚期断裂为主,其次是以泉头组末期-青山口组早期和姚家组末期-嫩江组早期形成的中期断层。中、晚期断层对圈闭的形成起控制作用。

(2)本区中上部组合黑帝庙全区均有勘探潜力。葡萄花油层主要分布在西部断裂带。高台子油层工区东部勘探开发潜力大,西部断裂带由于断层、储层均较发育,圈闭有效性相对较差,但断裂带以西断层相对不发育区也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猜你喜欢

运移断裂带岩性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一种识别薄岩性气藏的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东营凹陷北带中浅层油气运移通道组合类型及成藏作用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建筑业特定工序的粉尘运移规律研究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夏断裂带构造特征新认识
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地区陆相天然气地球化学及运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