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说文解字》与基础教育

2017-03-02谭海兰张四龙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字义虚词

谭海兰+++张四龙

【摘要】《说文解字》是比较完备、系统的字书,对于现代的教育教学的顺利推进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说文解字》,能够使得学习中抽象、枯燥、比较难以熟记的文字更加生动、简单、容易记忆,有助于学生语文水平以及素养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本文就《说文解字》与高中学生教育进行简要的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说文解字高中生教育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字书,对字形进行分析,并对字源进行考定,是当前我国最早的字典,对于古代汉语以及古文学的研究起到十分积极的帮助作用。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需要注重字源、字义的作用。《说文解字》中收录的字都是先列小篆,先说出字的意义,然后对字的形体进行解释,许慎结合字形对字义进行解说,并概括总结偏旁部首,这些是学习现代汉语汉字最为有效的方法。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都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说文解字》学习汉语文字、词语等。

一、分析字形,对字义进行掌握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字形与字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9成以上的汉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是表意和表声偏旁共同组成的。学习文言实词时,需要使用《说文解字》对字形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汉字的本源意义。了解词语的本义,学生就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了解其他词语的意义。科学的使用《说文解字》,学生先观察字的形体,学生能够对汉字的发展有感性的认识,再分析形体的构造,结合《说文解字》了解汉字的本义。比如《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中的“兼”,《说文解字》中说:“兼,并也,从又,持禾,兼持二禾。”[1]“又”是“右手”,“兼”的本来意义就是一手拿着两禾。《说文解字》中“本”字的形状是一个草木的根,其本义就是草木的根,学生掌握了这一意思,其他意思的理解就更加简单。很多词义都是通过其本义引申出来的,词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了解了本义,学生就更容易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充分利用《说文解字》进行学习,能够对字形更好地分析,掌握字的本义,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一词多义,对文言文中的实词有更好地理解和认识。

二、借助形发散,理解汉语复音词

通过对词语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假借义等与学生学习过的文言文、现代汉语中保留的词语的义项相结合,学生的联想能力就会提升,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字形,对词义进行判断,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汉语复音词的来源。

依旧以“兼”为例,通过这个字能够引申出一下义项,首先是《说文解字》中“兼”的意思是一手拿着两禾,其引申义是将几件事情和几件东西同时占有,还可以引申为聚合,这是一个动词,如“二者不可兼得”中“兼”的意思就是鱼和熊掌是不能同时得到的。再如《过秦论》中的“约从离衡,兼韩、魏、燕”,其中的“兼”表达出的意思就是聚合。[2]其次,《说文解字》还可以将“兼”引申为同时、全部等意思,表示的是两个或以上同时含有一件事物的全部,能够对谓语动词进行修饰。学生通过对《说文解字》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必要时借助教师的指导,能够更好地了解汉字词性以及词义的变化,能够将古代词语进行引申,更好地学习其他文言词语。

三、利用《说文解字》学习成语

一直以来,人们的都喜欢用简短的词语表达复杂的含义,成语在汉语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成语也是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一些高中学生在学习成语时容易根据字面猜测成语的含义,不能对成语的本义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成语一般是来自于历史故事、诗文语句、神话寓言等,在高中学习阶段依旧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要掌握成语相关的典故,还需要对成语中单个的字进行理解,从而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利用《说文解字》进行学习,学生的成语学习水平以及能力会更高。

学生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对于“息息相关”和“休戚相关”很容易混淆,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可以自己利用《说文解字》学习解释“息息”与“休戚”,从而更好的对这两个成语进行分辨。息息相关是说连呼吸也是相互联系的,形容的是彼此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息指的是呼吸时进出的气。《说文解字》:“喘也。从心从自,自亦声。”[3]休戚相关说的是彼此间的喜忧祸福都是相互联系的,关系十分密切。休指的是欢乐、吉庆的意思,《说文解字》:“息止也,从人依木。”原本的意思是休息,后来引申为欢乐的意思。这时休的词性从动词变为形容词,戚是悲哀,忧愁的意思。

四、利用《说文解字》学习文言虚词

高中阶段,文言虚词是汉语学习中重难点问题,词性比较复杂,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也是不同的,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习的效率并不高。而将《说文解字》与文言虚词相结合,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有兴趣。

比如学习文言虚词“而”时,学生就可以通过《说文解字》了解“而”的本义,了解其中的联系,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理解记忆,学生会更有学习的兴趣。再如“则”,它作为连词时,可以被翻译为“那么”、“就”等,具体的意思需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在《说文解字》中,“则”的解释是“等画物也。从刀从贝。贝,古之物货也。”[4]引申为法则,而后又引申出其他虚词的用法。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说文解字》中对于字形字义的分析将对高中学生的语文汉字学习产生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为学生的汉字学习提供参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说文解字》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高中语文学习中有很多古文字方面的内容,利用《说文解字》,学生能够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从而更加积极的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多提供一些《说文解字》的书籍,不断充实学生自身,从而能更好地学好语文知识,获得自身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張大英. 二十年来(1988-2009)《说文解字》言部字研究述评[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92-95.

[2]陈亮. 21世纪《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二)[J]. 湘南学院学报,2015,01:49-53.

[3]唐雨. 《说文解字》或体字新探[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4,04:133-144.

[4]魏雪. 《说文解字》与对外汉语教学[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04:172-174.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字义虚词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啸”的历史与字义变迁
查字典如何选择字义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一把破扇引发的“憾”与“撼”
虚词功能的羡余及其修辞作用
《孙子·计篇》字义探微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