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病学名师课堂网站构建与启示

2017-03-01李鑫辉李彩云苏丽清何宜荣

中国新通信 2016年23期
关键词:互联网

李鑫辉+李彩云+苏丽清+何宜荣

【摘 要】 “互联网+”全面助力中医药飞起来,利用互联网建设温病学名师课堂网站,涵盖《温病学》教学、考试、课外拓展等内容,收集文档、音频、视频等资源,内容丰富详实、查阅方便快捷、师生互动良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提升、温病学的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温病学 名师课堂

自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后,“互联网+”成为热门话题,在医药界并不例外[1]。“互联网+”全面助力中医药飞起来,极大地发挥了文化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作用,推动了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构建及其产业发展,对深度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普及中医药文化理念,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2]。作为传播中医文化与知识的教育者,利用“互联网+”,使学生会学会用,是当前“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挑战与机遇。已有大量事实证明将“互联网+ ”应用于中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利于提高中医教学質量, 有利于培养现代新型中医人才[3]。《温病学》 课程是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具有古典性和传统性的特点,内容丰富,学时相对不足,因此非常有必要充分抓住“互联网+”的优势,借助网络课程让学生课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直接快速,省去了查找资料的时间,并通过视频、声音等多媒体可以获得直观感受,进一步了解温病学的重点、难点,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反复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网络平台也是中医爱好者学习的园地,与课堂内学生一样,可在网络平台恣意学习,并通过留言板块与名师互动。因此,建立名师网络课堂势在必行。

一、温病学名师课堂网站构建的方法

1.1页面风格

《温病学》是数千年中华民族积累的医学经典,是中华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页面设计以水墨风格为主,充分体现中医经典古典而素雅的文化氛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蕴含中国美学的独特韵味。

1.2栏目设置

《温病学》名师课堂网站既是对温病学课程内的巩固,又是对温病学课程外的补充,不仅涵盖了《温病学》教学、考试、课外拓展等内容,收集了文档、音频、视频等多种多样资源,具有资料下载、留言等功能。内容丰富详实、查阅方便快捷、师生互动良好、学生亦感兴趣。主要分为三大版块:

1.2.1名师课堂

主要介绍有关《温病学》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

(1)课程简介:简要介绍温病学,使本科学生、研究生、中医工作者及其他中医爱好者对温病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课程目录:运用“目录”介绍温病学全书内容、篇章结构,做到“纲举目张”。

(3)学习要点:以总结归纳、概括、图表等形式展示温病学学习要点,帮助学习者把握学习重点。

(4)名师慕课:链接由湖南省首门成功运行的校本慕课《温病学》及其讲座,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学的特点,把课堂教学内容移植到网络上,并配以教师生动的讲解和视频、图片等,使学生跨越时空学习经典,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5)教学大纲:以64学时教学大纲为例,指导学生学习,把握课程脉络,制定学习计划。

(6)教学课件:分享温病学精品课程课件,帮助学生课后掌握课程重点。

(7)温病学习题:提供《温病学》各章的练习题及答案,帮助学生课后练习,巩固章节重点知识。

(8)教材与教学资源:介绍《温病学》教材版本,并推荐课后学习的相关书籍及课程教学资源库、相关学科网址。

1.2.2 扩展资源

收集《温病学》教与学过程中相关资源,补充温病学教材的不足,并在运行阶段,不断填充完善,保障、丰富、优化教育资源。

(1)温病微课程:分为名师微课程与学生微课程。名师微课程主要收集温病学相关讲座,讲解温病经典著作、温病名家等;学生微课程主要收录学生制作的优秀微课作品。

(2)温病名方数字库:将温病常用名方分成温热类、湿热类、温毒类,每一类别下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方剂,每一方根据药物组成,主治病证,方歌,临床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3)温病病案库:收录风温、春温、暑温、秋燥、湿温、暑湿、伏暑、大头瘟、烂喉痧的典型病案,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拓宽临证思路,加强辨证思维。

(4)温病名家学术精华:从温病名家生平传略、学术精粹、诊治精粹介绍温病名家,帮助学生快速吸收名家学术精华。

(5)温病学大辞典:收载温病学的基础理论学、病因学、病机病理学、症状学、预防学、方剂学、医籍、医家等项词目,为温病学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6)温病症状学图片库:以图片展示温病学舌诊及症状学的内容,加强学生对辨舌及温病典型病状的理解。

(7)温病经典著作原文赏析:节选温病大家叶天士《温热论》、吴鞠通《温病条辨》、薛生白《湿热病篇》的原文及学生诵读原文的音频。

1.2.3 其他

(1)名师队伍:简要介绍温病学教研室及温病名师李鑫辉副教授。

(2)温病诵读“天籁之声评选活动”:以温病学原著条文诵读、温病名家学医典故讲述、温病名医临证故事讲述、温病名家医德典范畅缅等为主题,生动活泼地展现了中医经典文化。

(3)学科动态:即时更新与温病学相关的新闻,包括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信息等。

(4)资源链接:链接好大夫网站、新浪博客等,多方面了解医学。

(5)留言板块:提供给师生、同行、中医爱好者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可针对《温病学》课堂内容,学生在线提问、教师在线解答;也为同行提供交流的平台,同时也面向所有中医爱好者,都可发帖留言,各抒己见。

二、温病学名师课堂网站构建的启示

2.1 对学生的影响

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的身边充斥太多的信息,然而,网上的资源良莠不齐,对于学生而言,尚缺乏辨别的能力,倘若误信不正确的内容,将有可能误入歧途;另一方面,网上的资源非常零散,而且有很多重复的信息,学生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往往花费大半的时间浏览重复的内容,不利于系统掌握知识,并浪费时间。名师课堂网站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核心,围绕教学大纲建设相关资源,内容准确且完善,方便学生系统学习,快捷查找相关资源,并能近距离与真正的名师互动交流,安全方便快捷准确。互联网教育可以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学生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在互联网中可以接受不同课程,鉴别吸收最有益的资源。学生学习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地学知识到自觉主动地掌握知识。

2.2 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在温病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与学生一对一,不拘时间、不拘地点,自由而深入交流,是名师课堂网站的一大优势,学生的疑问可在名师课堂网站上得到解答,通过答疑有效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教师的任务也可在名师课堂网站中发布,直接而方便,快捷而经济。有的网站虽然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往往要求注册,耗時不便,而且不能排除有钓鱼网站的可能,所谓的名师或者名医可能仅仅是雇佣来的非专业人士,与其交流,不能得到正确的知识,甚至可能被窃取私人信息,名师空间网站避免此隐患。另外在中医经典教学中引进互联网,使得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经典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迫切要求教师努力增加知识储备,改良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吸引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向学习的指导者转变,指导学生如何自学,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提升教师素质。

2.3 对温病学的影响

名师课堂网站的建设为学生也为广大中医爱好者提供了便捷的学习平台,不同于传统的师带徒或是课堂教学,名师课堂网站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学生学习中医的需求,方便省时,同时节约了师资力量,传播了温病学,宣传了温病学,让更多的中医爱好者热爱温病学,学好温病学,用好温病学。

通过《温病学》名师课堂网站建设,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温病学知识库,推动教师从“教学工作者”向“课程工作者”转变,丰富《温病学》教学手段,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温病学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自主发展的培养目标[4];并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更多地参与学生的讨论,进行答疑解惑、纠错及针对性指导,实现温病学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打造丰富、实用的温病学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以促进信息技术和温病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为课内外一体化温病学教学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全力迎接“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参 考 文 献

[1]许方霄.互联网+中医药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1:29-30.

[2]周旭文.中医药文化穿越互联网的现状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03):226-228.

[3]李鑫辉,杜建芳,何宜荣,等.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中医教学质量——浅谈互联网时代中医经典教学改革 [J].科教导刊,2016,3:27-28.

[4]徐划萍,吴志坤,徐仰才,等.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资源网络化平台的构建[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6):77-81.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