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发展

2017-03-01陈雨佳

未来英才 2016年23期
关键词:农畜产品内蒙古物流

陈雨佳

摘要:自从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地区作为一个重点开发的地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同时作为一个传统的农畜产品生产大省,在农畜产品调整了产业结构和生产方针政策后,发展的尤为迅速,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离不开物流行业。通过新兴发展的物流行业,内蒙古的农畜产品不光遍布全国,还远销海外。

关键词: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

一、内蒙古农畜产品的概况

内蒙古位自治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上,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处于半干旱、干旱地区,适宜的气候和地势对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不光如此,内蒙古地区的畜牧业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东部以温带牧场为特色,这里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誉,其中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全国著名的牧场,比较有名的畜牧产品是三河马,三和牛。

近年来的西部大开发充分的带动了内蒙古地区的的经济发展,不光在工业上,最显著的表现在农畜业上,由于内蒙古的畜牧业以草地畜牧业为主,所以牛羊肉的产量在全国占的比重也比较大,牛羊的产量在全国比例中分别占4%和10%,从建国以来,内蒙古的牛羊肉每年都以稳定趋势上涨。由牛羊肉衍生出来的,乳制品和羊绒业也在蓬勃发展中。作为新兴的产业,羊绒业有很强的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在全国占的比重也相对较大。近年来内蒙古还瞄准了国外市场,日本东南亚等区的羊绒均来自内蒙古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2.3%。总人口2413.7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198万人。全区辖3盟、9市、2个计划单列市和101个旗县市区。耕地面积1.1亿亩,草原面积13.2亿亩,占全区总面积的74.4%;林地面积6.1亿亩,森林面积3.12亿亩,可利用草原和人均耕地面积均居全国第一。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906.98亿元,粮食总产2130万吨,油料117.54万吨,蔬菜1360.84万吨,水果238.16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19万吨、45万吨和944万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56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3218.01元,工资性收入806.48元,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631.69元。

二、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发展

对于一个地大物博,人口稀少的地区来说,本地区所产的农畜产品不光能自给自足,还有富余,但是同时对于一个横跨经度最大的省份来说,交通便利是最关键的,运输和物流的发展就应运而生。农畜产品的发展在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本省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新兴物流行业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农畜行业,物流行业的发展明显有点后劲不足。

农畜产品的物流的发展是包括从生产、收购、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一系列环节,在一系列环节上对农畜产品的增值,从而实现农畜产品的最大的收益。现如今,农畜产品的物流不单单是农畜产品的运输,还包括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涵盖了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也就是说,它从传统的单纯的运输的货物,扩展到生产前和生产中的的物质流通,还发展了生产的售后的服务和市场流通情况,涉及企业的每一个领域。

同时农畜产品的物流分为两个方面,农畜产品的生产物流和农畜产品的销售物流。农畜产品的生产物流包括从农作物的选择、化肥的选择、农作物的培育、农机的使用以及在农作物在培育的时候产生的人工费等。还包括畜产品的飼料选择、饲料喂养、配种繁殖、疾病防治等环节。相对于工业物流,农畜产品的物流受自然影响比较大,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也比较多,比如天气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因缺水而减产或者会颗粒无收;如果天气寒冷,会导致牲畜冻死。另一方面,农畜产品的来源较为分散,基本都是个体户生产和培育,这样在回收上花费的时间就会比较多,而且个体户的培育也会导致产品在质量上的参差不齐,给后期的销售物流带来困扰。农畜产品的销售物流是指根据物流合理化的原则,为农畜产品制定一系列的销售路线、包装水平和加工水平以及送货方式等相关内容。这一环节是实现农畜产品的最大增值的环节,如果农畜产品的销售物流发展部畅通的话,则会导致农畜产品的挤压,不能实现农畜产品的产值最大化。但是这一环节手自然因素限制比较小,基本都是从个体户回收过来,进行分装,在销售到各个地区,因此空间活动范围比较大。

三、内蒙古农畜产品的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畜产品的基础的物流设施比较不完善。公路作为物流运输的主要途径,现内蒙古有国道16条,省道51条,公里总长58430公里。虽然现在农村正在实行“十个全覆盖”工程,各个乡村公路正在建设,但是一些偏远的小村落依然存在砂石路,公路等级低,路况差。各个城镇之间的的联系不密切,不能及时的把 农畜产品运送出去。同时电脑的普及率低,农民和牧民不能更及时的了解农畜产品的价格,不能在最好的时机出售,从而实现不了利益最大化。而农畜产品的销售地点基本集中在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这个地方条件差,产品的二次购买力不强,管理水平差,综合服务不强,对农畜产品的价值大打折扣。

2、农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农畜产品的保鲜性极强,需要快捷的物流运输方式运送到各个地方进行销售。内蒙古的物流以常温和自然物流运输方式为主,农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较大。这就要提高农畜产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包装。包装不完善和保鲜能力差是农畜产品物流发展的最大问题。运输过程中迂回、重复运输的情况比较多,不能制定更好的物流运输的计划。而内蒙古地区的专用存放仓库较少,虽然通用的仓库比较多,但是这类仓库冷藏能力差,装卸能力不强。而大部分农牧民采用的都是露天堆放,在存放过程中损耗比较大,而这一部分损耗往往大于整个运输途中的损耗。而在运输过程中也没有更好的运用托盘、货架、叉车、堆垛机等物流专业工具,物流专业程度低。

3、农畜产品物流管理程度低。农畜产品的信息化程度远远达不到要求,内蒙古作为全国的农畜产品的基地,它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大基地。这些产品数量大、品种多,大多需要进行流通领域,但是目前内蒙古的市场信息化建设不全面,通信系统不完善,各个环节之间沟通的少,并不能及时的掌握第一手的资料,这样会对农畜产品产生滞销,对农民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缺少和农民联系的中间机构,不能及时向农牧民提供最新的报价和生产服务。

4、内蒙古关于农畜产品的法律不健全。虽然我国出台了《畜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但是没有一部是确切关于农畜产品物流管理的法律,也没有形成农畜产品物流管理体系,许多发达国家都对农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都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比如加拿大对农畜产品的注册有严格的法律约束,欧盟对运输过程中的车辆、司机培训、动物在运输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及饮用水都有相关规定,而内蒙古乃至全国在这一方面都是空白的。

5、农畜产品在运输途中的安全问题。畜产品的物流运输问题是近来年的重点关注问题,在運输途中的变质以及禽流感、疯牛病、口蹄疫严重的影响了近年来的畜产品的物流运输安全问题。而农产品的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品质偏低,会有大量毒性残留问题。农畜产品的饮用水源头被污染,使牲畜饮水和农作物灌溉都受到了影响。而且农畜产品的物流安全也没有被重视起来,大多数生产者只重视数量而不重视质量,为农畜产品的物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四、针对内蒙古农畜产品的物流发展提出的对策

1、加强农畜产品的基础物流建设。农村的公路要尽快的修建完善,做到村村通公路,村与村之间的联系才能更为密切。加大公路网络的覆盖面积,提高公路通达度和运输能力,确保在物流运输过程中提供最大的载力。加大农畜产品的冷藏运输,使用带有冷藏设备的运输车,淘汰不符合公路和食品运输安全的车辆。同时建立专用仓库储存农畜产品,并设有专门的储存空间,不能各种农畜产品杂乱的堆积在一起。

2、提高农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加快农畜产品物流运输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在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各个领域形成完整的体系,推行国际上使用的物流设施,以实现物流运输的合理化。同时要加快改变和完善农畜产品的包装,包装不光起到美观的作用,也会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对农畜产品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还可以减少消耗和浪费,防止农畜产品的污染和变质,同时也可以在销售过程中减少分类的时间,大大节省物流体系的循环时间,减少了循环的周期,对农畜产品的物流具有推动作用。还需要研究农畜产品的冷藏技术,保证农畜产品在物流运输途中不变质腐烂。

3、提高农畜产品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制定有关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如与物流有关的相关电子文件等。通过先进的技术与手段,严密管理制度与健全安全制度相结合,确保网络信息内容的安全,保证了物流运输途中的产品的安全。同时加大计算机网络制度建设,增强农畜产品之间的相互联系,农畜产品的运输需要准确的市场信息作为指导,最新报价以及各个地区需要农畜产品的数量,以更好的分配运往各个地区的比例,不产生严重的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两极分化严重的状况,形成一条龙服务。

4、建立农畜产品物流企业和加强农畜产品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元化的方法打破地域、所有制、行业的限制。建立农畜产业的合作社,统一采买和销售,减少中间环节,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减少农畜产品在此环节的损耗。有专业的物流企业带动运输发展,可以实现快产快销,农畜产品的在运输途中由于运输缓慢损耗不在少数,这样专业且集中的运输,既满足了农牧民的对农畜产品的价值期待,也满足了消费者对农畜产品的质量期待。物流企业之间的大规模合作,形成一系列产业链,能够把企业的各个先进的技术进行融合,加快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农畜产品内蒙古物流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可爱的内蒙古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研讨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第2届中蒙博览会国际绿色农畜产品展在呼和浩特市隆重举办
爱在内蒙古
西藏农畜产品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