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生心理课上的应用

2017-03-01郝伟

关键词:心理课心理辅导团体

郝伟

摘要: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下。依据团体动力学理论,由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者,通过一定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帮助团体成员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与健康的态度行为,从而形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在国内,团体心理辅导应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不长,但从长远来看,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对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解决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初中生:心理课

青少年期既是个人性格形成、人格完善、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又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巨大变化的特殊转折期。自我认同的危机、依赖与独立的矛盾、接受与拒绝的冲突都是青少年时期存在的问题。此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论是立足于发展性层面还是治疗性层面,都意义非凡。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逐渐兴起的、能有效解决学生个人发展问题的心理教育形式,刚好符合学校班级制的客观特点,不仅能使参与者在团体互动的条件下,通过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交流,促进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规则和技能。而且还能帮助整个团队(班集体)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我在学校从事初中生心理课教学实践,通过对全班学生的书面调查发现:90%的学生都一致期望在心理育课上能多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多一些交流和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以及形成健康的心理。目前,上海市初中生心理课一般在预备年级或初一开设,目前的心理课教学,虽然也融人了一些游戏和活动,但常常流于形式或者一阵热闹过后留不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我认为,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课教学现状,将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到初中生心理课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在游戏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分享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体,在团体中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成长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初中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主要可以选择以下四大板块。

一是自我完善篇。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等相关内容,具体可以选择“认识我自己”、“自我保护”、“控制自己的行为”、“责任心培养”、“应对挫折”等主题。

二是人际关系篇。主要包括如何掌握沟通技巧、如何更好地与人进行交往方面的内容,具体可以选择“了解他人”、“宽容待人”、“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合作”、“男女生交往”等主题。

三是情绪情感篇。主要包括如何更好地了解情绪情感,更好地调控自我情绪、培养美好情感的内容,具体可以选择“认识和掌控情绪”、“合理宣泄情绪”、“自信心训练”、“学会分享”、“学会感恩”、“珍爱生命”等主题。

四是学习认知篇。主要包括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应对于学习相关的一些普遍问题,具体可以选择“了解和提高注意力”、“学会记忆”、“培养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应对学习(考试)焦虑”等主题。

对于以上这些主题内容,心理课教师(辅导者)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因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始终是团体心理辅导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初中生團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环节

严格来说。团体心理辅导全过程大致都要经历五个阶段,即团体的创始阶段、过渡阶段、规范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而每一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一般可以 分成开始、中间和结束三个部分。针对初中生常规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的现状。在实际运用中,每次团体心理辅导可以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预热。这一环节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活动开始前的热身活动,一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达到活跃气氛、营造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或揭示主题的目的。常见的一些热身游戏包括“大风吹”、“松鼠和大树”、“解手链”、“传话筒”等,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以保证接下来主题活动的充分进行。

2.主题活动体验。根据每次不同的目标和主题内容,可以设计1~2个全体学生参与的游戏或活动。如“自我意识”这一主题内容常见的活动有“价值拍卖”、“背后留言”等。也可以借鉴一些班会活动形式自行创设一些适合青少年的主题活动。在这一环节中,尽量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

3.交流与分享。在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了活动的基础上,辅导者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交流活动的心得体会。这是一个开放和分享的环节,辅导者可以事先从活动中提炼几个讨论主题,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分享;也可以让学生先围绕活动自由展开讨论,最后辅导者进行总结。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学生说、教师听。例如在“生命线”这一主题活动中,学生完成活动后,辅导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过去的事情对你现在或未来有什么影响?现在的事情是不是和未来的理想 有联系?对比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没有需要调整和改变的地方?

第二和第三个环节是团体的核心活动,两者之间有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点,常常是交叉进行的。

4.评价。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束阶段一般都要进行总体效果评估,通过一些相关量表和测验,评估学生是否在相关方面得到发展。每一次活动结束后。辅导者可以给予学生一定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总结该次团体活动,激励学生期待下一次的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评价可以是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也可以是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分类可谓五花八门,归纳起来适用于初中生心理课上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纸笔练习。纸笔练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特别设计的练习用纸,学生用书写的方式完成全部练习,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例如“生命线”这一活动就是利用了纸笔练习,要求学生在一根“生命线”上划分出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首先回忆过去最痛苦、难忘和快乐的事情并写在纸上,然后思考最近三个月要做的事情,按“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两个维度分别写出三件事情,最后设想一下未来,按照“我20岁、30岁、40岁”等不同年龄阶段写出自己计划要实现的事情。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由学生通过扮演日常生活问题情境中的角色,真实表达情绪和内心感受,是引导学生进行换位 思考、提高移情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形式。例如,在“认识和掌控情绪”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情境剧表演,让学生真实体验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从而能宣泄和应对消极情绪。

3.行为训练。行为训练就是通过特定的练习。学习并强化适应行为或者纠正并消除不适应行为,这是一种有效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例如在“自信心训练”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说出你的优点”这一练习形式,给每个学生一个再次认识自己的机会,学会发现和欣赏自己的优点,可以重塑或增强自信心。

4.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也是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坦诚的、深入的团体讨论达到交流思想意见、合作解决问题的目的。几乎每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都可以运用到这一方法。例如在交流与分享这一环节中,其实主要就是使用了小组讨论这一方法。

5. 娱乐游戏。娱乐游戏常在预热环节使用,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些有趣的集体游戏,达到活跃团体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增进学生之间互动的目的。除了预热环节常用的热身游戏,在主题活动中也常常使用游戏的方式。例如在“学会合作”这一主题活动中,采取“拼图游戏”、“踩报纸”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懂得合作的意义和策略。

6.媒介应用。媒介应用就是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物,如道具、磁带、录像、幻灯片等,达到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这一方法是其他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的有效补充,运用时注意适可而止。例如在“应对挫折”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经典幻灯片“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的演示,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了三种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

此外,团体心理辅导一般要求参加人数在10~20人为宜,最多不要超过25 人,但一个自然班有时候人数多达40人以上,这时可以利用分组来解决这一矛盾,同时分组也有利于开展小组讨论和进行小组评价。一般可以随机分成每小组 4~6人,也可以根据活动需要将小组合并成大组。或者按性别、特质等进行分组。学生最好按小组围坐成圈并面向辅导者,便于营造课堂轻松氛围以及開展活动和 交流。辅导者还可以给每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取一个有意思的名称,如“用好我的耳朵”、“我的地盘我做主”、“果汁分你一半”等,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开展心理课或团体心理辅导小组,但很多活动的开展都缺乏计划性与连续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不同阶段心理培养的需求与应该达到的任务目标,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或心理课没能充分发挥其效果。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急需专业与实操的指导,同时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需要专业性团体心理辅导书籍、活动道具、活动光盘等的支持。在此笔者推荐京师博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包,它的设计以人际沟通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团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总结归纳各个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主题,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心理课堂、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配备了相应的团体辅导活动手册、活动光盘,为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提供硬件支持。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操作性强、可变性大的特点,配套光盘能够更直观地授予心理老师以渔,帮助老师更好地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技巧。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即无传统的纸笔作业,也不需要期末考试,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体验者,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秩序维护者,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和自由,收获了成长和发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当然,团体心理辅导也存在一定局限,由于在团体情境中难以照顾到个体差异。对于一些自我封闭、人际交往焦虑过高的个体,通过团体辅导形式难以收到期望的效果。所以,辅之以个别辅导和咨询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樊富珉.清华出版社,2003.12

2、《积极心理学》 彼德森.群言出版社,2016.6

3、《班级心理辅导》吴增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9

4、《高等学校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谢念湘.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2

猜你喜欢

心理课心理辅导团体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2)
同课异构
心理课片段教学技巧探索
教师的自我暴露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于光影中休整心灵在故事中解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