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末清初黄河水患为何非常严重

2017-03-01席会东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2期
关键词:康熙河道运河

席会东

1128年,金人攻打南宋,东京留守杜充开决黄河大堤,以水为兵,阻挡金军骑兵南下。这导致了黄河在今天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境内分多支南流,然后夺淮河入黄海,这是黄河非常重要的一次变迁。这次黄河南派一直持续了700多年,在一开始的时候,南派的黄河并没有形成稳定的河道,分股夺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境内泗、汴、睢、涡、颍等河流的河道,主流最后夺淮河的河道流入黄海,漫淹沿线地区,为祸非常严重。直到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经过几任河臣的治理,尤其是在万历年间经潘季驯治河后,黄河从河南东南流至江苏徐州由泗夺淮的主河道才基本稳定下来。

到了明清鼎革之际,潘季驯留下的修防工程已经年久失修,所以河患又再度严重。到康熙前期,主要的河患都集中在黄河下游地区。康熙前后任用了几任河臣,其中真正对黄河河患治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康熙十六年(1677)到二十六年(1687)在任的著名河臣靳辅。他对黄河的治理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第一是在黄河与运河交汇的江苏淮安清口地区,主要是解除黄河对运河的淤灌和干擾;第二就是黄河尾闾段,即高邮、宝应附近,这个区域被称作“里下河”,这里地势低洼,雨水比较丰沛,黄河、洪泽湖和运河排泄出来的水难以排泄,容易堰塞,是河患最为集中的区域和靳辅治理的重点。

猜你喜欢

康熙河道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弯道之妙
运河上的时间(组诗)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撮粮之术(下)
河道里的垃圾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分析
如此原因
年度第21期,P.84
康熙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