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文明多次分裂后终归于统一的关键是什么

2017-03-01吕正惠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关键和平

中华文明有一种魅力,它能产生一种文化向心力,使得落后文化被先进文化所吸引,在不断聚合后,成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在台湾学者吕正惠教授看来,汉字在其中就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他以梁启超为例,这位20世纪前后叱咤风云的政坛人物,其乡音很重,光听讲演,或许很难理解他所要表达的观点。不过没关系,梁任公下笔有千言,人们可以通过阅读他的文字来获取信息,如果汉字拉丁化,则会人为制造障碍。

“五四”时期的钱玄同、鲁迅、陈独秀曾有过废除汉字的主张,不过经过实践发现,毕竟千百年来中国人已经习惯了使用汉字,在文化认知上接受不了废除汉字这种激进思想。而像巴尔干半岛地区的斯拉夫国家,如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和波黑,它们虽然语言相近,但文字各异,很难形成稳定的统一文明体,尤其在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之后,民族性超越了地域性,要想再凝聚起来绝非易事。

除了汉字,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而言,农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千百年来,中国人安土重迁,勤于劳作,以农耕社会为根本,为大一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农耕民族产生的文明是很有弹性的,它所看重的是文化的认同,即便遇到外族入侵也不怕,因为会有强大的文化力量来吸纳、同化外来文化,中国人讲兼收并蓄,这一点很难得。

从历史的进程看,大一统的格局其实是老百姓的选择,人心向着和平,这是趋势,今天我们再谈大一统,为的就是这份和平、安宁,这也是作为中华兒女的职责和使命。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关键和平
汉字三千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博弈·和平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期盼和平
鹏鹏猪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画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