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记忆里的鸦片战争

2017-03-01谭镜辉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炮台银元鸦片战争

谭镜辉

鸦片战争时期,广州市井里流传着一首广州话民谣,反映的是当年的三元里抗英事件:一声炮响,二律(二.谐音“义”.义律是当时的英军首领)埋(埋.“靠近”之意)城,三元里頂住,四方炮台打烂,伍紫垣顶上,六百万讲和,七钱二兑足,八千斤(指广州城西北角的大炮)未响,九九(九.谐音“久”)打下,十足输晒(“输晒”为“输光”之意)。

这首民谣是用广州方言写的,应是当时广州人所作。民谣中的“二律”是指英军头目“义律”,伍紫垣原名伍崇曜,是清朝时广州十三行的总商。

英军攻下镇海楼后,迅速地占领了四方炮台,这引起了广州民众的强烈不满。不久,又发生英军到三元里一带调戏妇女的事,这更是激起了广州百姓的公愤,于是便发生了近代史上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事件。

英军感到,虽然清政府的官员软弱,但老百姓不好欺侮,便想找个台阶下,于是动员与英国商人素有往来的广州商人伍紫垣出资六百万银元,代表清政府出面讲和,以便他们将军队退至香港。“七钱二兑足”是指这六百万银元平均摊到当时全部国人头上的话,每个人需要赔偿白银七钱二分。

历史已远去,但这首民谣仍让国人感觉心酸:软弱和落后是会被欺侮的。

猜你喜欢

炮台银元鸦片战争
THE DRUG WAR
浅说晚清广州江防重镇沙路炮台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胶东半岛炮台的开发利用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
炮台,战争与和平
洋务运动时期出洋官员对西方炮台的考察
真假银元
模拟天平秤的过程找出假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