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风湿因子及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临床意义

2017-02-28张发曹慧

医学信息 2017年1期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张发+曹慧

摘要:目的 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实验组,另选60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检测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的浓度,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血清RF和CC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RF和CCP的阳性率分别为78.67%和82.67%,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3.33%。结论 血清RF和CCP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敏感指标,其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关键词: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常见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最终会使骨关节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从而导致关节功能丧失,这是造成中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外报道的发病率约为0.2%~5.3%,国内患病率约为0.2%~0.93%[1],因此,对于RA患者进行尽早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目前临床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常用的血清学指标为血清RF,但对RA的诊断缺乏特异性,不利于早期诊断[2]本研究主要通过检测患者血清RF和CCP的浓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来探讨血清RF和CC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门诊及住院RA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性22例,女性53例,年龄为20~76岁,平均年龄(53.21±13.65)岁,其诊断均符合ACR/EULAR2010年RA的诊断标准。同时选取60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41例,年龄为18~74岁,平均年龄(52.58±14.1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吴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RF测定原理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仪器为贝克曼IMMAGE800 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检测采用定量ELISA法,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以波长450nm 比色。所有患者于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4 ml,离心5min分离血清用于检测RF和CCP,检测均按照试剂及仪器操作说明进行。

1.3参考范围 抗CCP抗体0~25 U/ml,RF参考范围为:0~20 IU/ml,测定结果大于正常参考区间上限为阳性。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1.7统计软件包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与组间的比较采用成组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清中RF、CC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RF与CCP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阳性率分别为78.67%和82.67%,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3.33%,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见表1。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率高,病因复杂且难以早期诊断。目前临床主要依据X 线检查、血清RF及临床表现来诊断。RF是最常用的血清学指标,但是它的阳性率较低,并且在其他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甚至健康人也具有一定的阳性率,不利于RA的早期诊断[3]。因此加强早期诊断或寻找新的敏感指标来及早准确诊断RA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抗CCP抗体是由RA患者B淋巴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较高的自身抗体,其他疾病和正常人群的B淋巴细胞几乎不分泌抗CCP抗体[4]。研究发现抗CCP 抗体其化学结构上与AKA 有关联性,它们的抗原表位上都含有瓜氨酸,与RA 患者血清中的抗微丝蛋白抗体识别的抗原决定簇相同,这就决定了环瓜氨酸肽(CCP)对RA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5-6],并可作为RA的早期诊断的标记物。

RF是一种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可分为IgM、IgA、IgG、IgD、IgE五型,通常为IgM类,多出现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或滑膜液,是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针对自身IgG 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类自身抗体,RF阳性患者较多伴有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过去一直是重要的诊断RA的血清学指标[7]。

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血清中RF、CC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RF与CCP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阳性率分别为78.67%和82.67%,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3.33%,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表明两者联合检测提高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出率,有利于早期诊断,因此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和欧洲抗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将抗CCP 抗体和RF 共同作为RA 血清学的评分标准[8]。

综上所述,血清CCP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是RA诊断的敏感指标,与血清RF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对早期诊断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正,邹毅,袁文娟,等.AKA、抗CCP、抗RA33抗体和AP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44(8):618.

[2]朱逸文,陶怡.类风湿因子及相关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热带医学杂志,2010,10(11):1296-1298.

[3]吴晓榕,陈如花.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1):2849.

[4]Bose N,Calabrese LH.Q.Should I order an anti-CCP antibody test to diagnose rheumatoid arthritis[J].Cleve Clin J Med,2012,79:249-252.

[5]Schellekens GA ,de jong BA W ,Van den Hoogen FH ,et al.Citrulline is an essential constituent of antigenic determinants recognized by rheumatoid arthritis-specific autoantibodies [J].Clin Invest,1998,101:273-281

[6]艾脈兴,曾小峰,甘晓丹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

[7]胡志刚, 殷皓, 袁劲松,等. 类风湿因子分型及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3):286-287.

[8]Polido-Pereira J, Vieira-Sousa E, Fonseca J E. Rheumatoid arthritis: What is refractory disease and how to manage it?[J]. Autoimmunity Reviews, 2011, 10(11):707-713.

编辑/蔡睿琳

猜你喜欢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应用评价
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对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观察
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