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城镇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2017-02-28何砚

中国市场 2017年2期
关键词:统筹城镇可持续发展

何砚

[摘要]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统筹城镇可持续发展和缩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差距为目标,在梳理出河北省某地级市城镇统筹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路径实现建议——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我国城镇协同发展,以期缩小城镇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镇;统筹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2.165

探索城镇化发展的规律,研究统筹城镇发展的实现路径,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城镇之间的内在规律与联系、明晰城镇失衡发展的深层次机制原因,有利于人们正确地处理城镇关系,科学地指导统筹城镇发展的改革实践过程,促进城镇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河北省某地级市为例,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性理念,对实现统筹城镇发展路径进行研究。

1 统筹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机制性问题——以河北省某地级市为例

第一,统筹城镇发展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不完善。劳动力自由流动受到制约;有效配置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还没形成;资金不能得到合理有效配置。

第二,统筹城镇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完善。公共产品的公共财政资金的筹措机制不完善;公共产品的公共财政资金的分配机制不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监管制度不健全。

第三,统筹城镇发展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统筹城镇发展的社会保障资金分配机制不健全,导致社会保障资金在城镇间分配极不合理;社会保障的城镇转续机制不健全,制约了流动就业人员社保资金的转续,在影响了社会保障效果的同时,也阻碍了劳动力要素的有效流动。

第四,统筹城镇发展的空间作用机制不完善,城市对农村的扩散作用不强。城镇联动型产业集群规模相对较小,尚未形成城镇相关的产业链条,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的协调性不强,脱节现象较为显著。

2 以可持续理念统筹城镇发展的机理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统筹城镇发展的内涵是:在统筹城镇发展过程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对城镇各相关利益主体其理性行为的自行调节,反馈控制,依靠机制设计,予以引导,从而减轻城镇关系作用过程中,外部干扰和内部震荡,使城镇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能,形成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从而实现城镇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与社会规则。

以可持续理念统筹城镇发展的机理包含五个支撑机制:统筹城镇发展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统筹城镇发展的空间作用机制;统筹城镇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统筹城镇发展的社会保障机制。

3 可持续理念促进统筹城镇发展的路径

3.1 健全统筹城镇发展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改革城镇户籍制度,构建人口流动机制。一是要进一步放宽农村人口进城落户的条件,让想进城的农村人口更容易进城;二是加强和完善与户籍制度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使粘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利益越来越少,降低户口本身的含金量;三是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使农村居民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能够享有与城市居民基本等同的权利和机会。

改革城镇土地制度,构建土地流转机制。一是要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有效地保障因征地而失地的农民权益,提高农民供给土地的意愿;二是改革现有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使农村集体土地可以直接进入二级市场,与国有土地一样进行经营和流转,实现“同地、同权、同价”,在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促进土地有效流转;三是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允许农民的宅基地和住房进行商品化转让。

3.2 全统筹城鎮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促进城镇公共服务均等化

改革公共财政筹集制度,构建统筹城镇的公共财政筹集机制。简化税种,统一税制,增加财产税比重,使城镇居民承担公平合理的税负。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财政困难(县)市的转移支付力度,使农村因政府财政紧张而造成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

改革公共财政分配制度,构建统筹城镇的公共财政分配机制。逐渐提高财政支农比例,将与农民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基本建设投资的范畴。

要建立公共产品的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完善公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对供给预案应公示,在征求各方基础意见后,综合考虑修正后,再进行公共产品供给。

3.3 健全统筹城镇发展的社会保障机制,使城镇居民保障水平相对均等

扩展社会保障覆盖面,重点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着力加强对城镇已有社会保障种类的扩面征缴。加大农村社会保障投入,探索新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尝试建立、增加农村居民在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房等方面的保障权利,逐步实现城镇居民人人平等享有社会保障。

规范居民缴费档次,使城镇居民参保缴费既切实可行又公平合理。加强社会保障投入,逐步统一城镇居民在相同保障种类相同保障档次中的个人缴费标准、政府补贴额度和居民保障待遇水平,使城镇居民享受平等的保障待遇。

统筹城镇保障水平,使城镇居民相对保障水平基本相当。把城镇低保、五保、特困户基本生活救助以及优抚安置等主要由财政提供保障的相关保障待遇与当地的消费价格指数等生活成本挂钩,其所获得的保障水平基本相当,不因地区差异而有较大差距。

规范城镇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水平和效率。继续深化社会保障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所有社会保障由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具体负责的社会保障体制。同时,加快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步伐,完善社会保障设施和条件,提高社会保障在经办、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信息化程度,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水平和效率。

3.4 统筹城镇发展的空间作用机制,促进城镇一体化发展

完善城镇体系建设,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协同发展空间格局。按照城镇一体、区域统筹的原则,统筹城镇空间规划,合理布局都市区、中等城市、小城市、乡镇、农村新型社区等的等级结构体系,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有助于强化空间作用的空间格局。

改革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相关政策制度,促进城镇各种要素流的形成。改革城镇分割的户籍制度,推进城镇一元户籍管理,促进城镇劳动力自由流动;改革城镇二元的土地制度,建立统筹城镇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城镇土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消除土地制度给人口流动带来的束缚;改革城镇二元的金融体制,实现城镇金融一体化,促进城镇资金的有效流转;改革不利于城镇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管理制度。

建立城镇一体的交通通信网络体系,降低城镇联系成本。配套建设好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完善城镇交通、通信、物流等网络建设,构建城镇一体的现代交通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有效缩短各种要素流动的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降低城镇联系成本,促进城镇要素流动,增强城镇经济联系强度,强化城镇空间作用。

统筹城镇产业布局,促进城镇产业一体化发展。遵循空间作用原理,按照城镇体系演变规律,推进功能分区,使各产业形成分区集聚态势,促进产业向集群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聚集效应。同时,统筹城镇产业规划对接,协调好城市(中心)与乡村(外围)间的产业关系,加强城镇产业间的关联程度,促进城镇产业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松志,董观志.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对规划实践的指导[J].城市问题,2006(7).

[2]李克强. 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

猜你喜欢

统筹城镇可持续发展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科学发展观指导中专教育的探索与尝试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