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2017-02-28郭志芹

黑龙江中医药 2017年6期
关键词:胰岛素糖尿病患者

赵 蕾 郭志芹

(山西中医药大学 太原·030027)

糖尿病是由多病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到了90%以上,合并肥胖者则占到了80%[1]。肥胖也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是由多因素所引起的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存在,同时也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2]:我国成年人的肥胖率为10.5%,而老年人则为13.9%,均较2010年有所增长。肥胖及糖尿病均可导致全身多组织、多器官的损伤,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为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还会给个人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WHO 预测,到2025年中国用于2型糖尿病医疗管理的费用会占到总开支的40%[3],所以,对于糖尿病合并肥胖的防治已经迫在眉睫。

1.1 中医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认识

中医对于糖尿病的认识由来已久,认为糖尿病归属于“消渴病”范畴,病名的首见于《素问·奇病论》:“病有口甘者,病名为何?……名曰脾瘅”。根据疾病的表现及发病机制,还有“消瘅、肺消、消中、膈消”等不同名称的记载。《内经》中认为肥胖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其民华食而脂肥”,并将肥胖者分为了脂人、膏人、肉人3种。同时还指出了糖尿病与肥胖的关系:“消瘅……肥贵之膏粱之疾也”,认为肥胖是糖尿病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明代戴思恭《证治要诀》中明确提出消渴有上中下之分,《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的基础上,规范了三消的临床分类,“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此外,中医学对糖尿病并发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隋·巢元方提出由于脉络瘀阻,本病“多发痈疽”;刘完素《宣明论方·消渴总论》中提出消渴病可并发白内障及雀盲;张子和《儒门事亲·三消论》中也有关于糖尿病皮肤病变的相关论述,“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藓、痤疮之类”。

1.2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病因

2 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主要病因主要涉及体质、遗传、环境因素、饮食失调、情志失常等方面,同时也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

糖尿病合并肥胖与环境、遗传、体质密切相关。肥胖及糖尿病的发病多具有家族遗传性[4]。肥胖与人的体质密切相关,肥人的体质多为痰湿、湿热、气虚、瘀血、气郁体质。同时消渴的患病与先天禀赋有关,《灵枢·五变》中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肥胖与消渴均与饮食失调有密切的关系[5],《黄帝内经》指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暴饮暴食,或进食过多的肥腻、甜食,一方面,可使过剩的水谷精微堆积,形成膏脂,最终形成肥胖;另一方面,不良的饮食习惯会损伤脾胃,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导致湿浊内蕴成痰,发为肥胖;同时脾胃运化失常,可导致体内积热,化燥伤阴,发为消渴。

本病与情志失常也有密切的关系:《灵枢·五变篇》曰“怒则气上逆,胸中积热,血气逆留……故为消瘅。”《临证指南医案·消渴》曰,“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证大病。”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或者郁怒,致使气机郁结,气郁化火,火热炽盛,可上灼肺津,中灼胃液,下损肾阴,发为消渴。

房事不节及药物的滥用同时也会导致本病的发生:如《外台秘要·消渴消中》说:“房劳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长期服食温阳燥热的金石丹药或补益滋腻之品可导致体内燥热偏盛,耗伤阴精,继而发为消渴。

同时,糖尿病合并肥胖与年龄、性别也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表明肥胖男性较女性患者更易患糖尿病[4],并且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合并腹型肥胖[6]。

1.3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中医核心病机为“中满内热”,同时也有气机升降异常[7,8],脾虚痰湿[9],络脉瘀滞、热毒滞络[10]等不同病机。西医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与脂肪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如瘦素、脂联素、THF-α、IL-6等有关[11]。瘦素、脂联素及chemerin均是由白色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其中瘦素的含量与体重呈负相关,可以通过改善机体代谢紊乱的状态,使体脂维持稳定;脂联素可以改善糖脂代谢,同时还具有抗炎、抗肿瘤、软化内皮细胞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12];chemerin具有调节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13],可能会加速肥胖及糖尿病的发展,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THF-α、IL-6均可参与胰岛素抵抗,其中THF-α是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作用机制尚不明确;IL-6同样是由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它可以抑制肝糖原的合成,降低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活性[14],同时它还可以通过抑制瘦素的作用,形成瘦素抵抗,从而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15]。同时还有的学者认为,低出生体重(LBW)的胎儿成年后更容易患代谢性疾病[16]。

2.1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中医治疗

2.1.1中药组方治疗

《金匮要略》最早提出用白虎加人参汤及肾气丸等治疗消渴病。《景岳全书·三消干渴》中提出消渴急证宜补肾阴,使精血恢复,则病自愈。《医学心悟·三消》中则认为三消的主因是燥热结聚,治疗时应三焦兼顾,不应拘泥于某一部位的病变。现代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也有不同的创新,如运用三黄汤治疗热性体质的青年患者[17],还有研究表明三黄汤可以有效改善糖脂代谢指标及胰岛素抵抗,并且对于肥胖炎性因子有一定的降低作用[18]。有学者根据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食欲旺盛、嗜食肥甘的特点,采用荷芪散抑制食欲,改善饮食行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同时,中药联合西药治疗也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李曾一采用黄连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本病,治疗后BMI、CRP等指标下降的程度都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确切[20]。

2.1.2单味药物治疗

有许多中药具有降糖,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如黄芪补气,可以减轻饥饿感,改善脂质代谢,升高糖原合成的酶活性[21];黄连的药理作用表明,其有效成分可以通过抑制脂肪的富集,从而降脂,同时可以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促吸收、利用和调节脂质代谢来降低血糖[22]。葛根中具有降糖作用的成分为黄酮类,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及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改善肾脏血液循环,减少蛋白的排出[23]。除外上面几种药物,生地黄、麦冬、苦瓜、桑枝、牡丹皮、海藻、冬虫夏草、螺旋藻、白菖蒲、枇杷叶、桑叶、鸭跖草等药物也具有降糖的功效[24]。

2.1.3针灸推拿疗法

杨媛,刘云霞观察到薄氏腹针在降压、降脂、减重、降糖、改善胰岛功能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25]。马建华等观察到针刺治疗可显著改善大鼠的相关肥胖指标[26]。也有医家发现腹部经穴推拿治疗在抑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CRP)方面,明显优于单用二甲双胍的对照组[27]。

2.2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西医治疗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在降糖的同时应兼顾体重的控制,并且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管理[28]。

2.2.1饮食、运动和心理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是本病治疗的基础措施。首先应制定个体化膳食,培养均衡的膳食习惯,控制总热量,但不应长期摄入极低热量的饮食。同时应养成合理的运动习惯,运动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代谢紊乱及生活质量,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后要预防低血糖及预防关节疼痛和不适。最后通过专业医师的心理干预指导,帮助患者树立自信,提高生活满意度。

2.2.2药物治疗

在药物的选择方面应优先选用可减轻体重或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双胍类、GLP-1受体激动剂、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和SGLT-2抑制剂等[29]。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需联合使用至少一种其他降糖药物;体重控制不佳者,可联合使用安全的减肥药。

2.2.3手术治疗

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目前主要的手术方法有四种:Roux-en-Y 胃旁路术、胃袖状切除术、可调节胃绑带术及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30]。但手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有手术禁忌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应考虑手术治疗。

2.2.4血糖和体重监测

患者应注意血糖的管理,定期复查。同时患者也应该在药物治疗3个月后进行体重的评价,体重的降幅应至少达到3%,在6个月时间达到5%~15%的下降。

3 小结

糖尿病合并肥胖属于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物质生活的提高,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情志因素、房事不节及药物的滥用等,中医认为其发病多与“中满内热”耗伤阴精有关,西医多从细胞层面上分析,认为其与多种炎性因子有关。西医在治疗上多为对症处理,在控制血糖方面优于中医中药,中医更注重整体的调节,在改善病人症状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很好的前景和优势。

[1] Ramachandran A, Snehalatha C, Shetty AS, et al. Trends in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n Asian countries[J].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2012, 3(6): 110-117.

[2] 2014年国民体质公报(http://www.gov.cn/guoqing/2016-05/13/content_5073091.htm)[Z].

[3] Farag Y M, Gaballa MR.Diabesity: an overview of a rising epidemic[J]. Nephrol Dial ransplant, 2011,26(1): 28-35.

[4] 朱旅云, 任青娟, 胡丽叶. 肥胖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 19(15): 2371.

[5] 李枝萍, 刘军, 徐婷婷. 我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现状[J]. 西南军医, 2010, 12(4): 754-756.

[6] 孙士杰.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流行状况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7): 1222-1223.

[7] 郭建辉. 从气机升降异常论治2型糖尿病[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2, 19(4): 91-98.

[8] 赵娜. 马建. 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初探[J]. 医学与哲学, 2012, 33(11B): 40-42.

[9] 高雅文, 陈羡人, 从脾论治肥胖2型糖尿病 57 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 2013, 07: 500.

[10] 韩笑, 朴春丽.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肥胖型糖尿病的中医病机[C]. 第十五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 2014: 225-227.

[11] GALIC S, OAKHILL J S, STEINBERG G R. Adipose tissue as an endocrine organ[J]. Mol Cell Endocrinol, 201,316(2): 129-139.

[12] Yan Y, Deng HC, Long J, et al. Comparison on the Plasmaapolipoprotein-A5,insulin resistance and the secretion function of islet β-cell between the subjects with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an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 Med J Chin PLA, 2011, 36(7):725-728.

[13] Stejsk D, Karpisek M, Hanulova Z, et al. Chemerin is an independent marker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a Caucasian population--a pilot study[J]. Biomed Pap Med Fac Univ Palacky Olomouc Czech Repub, 2008, 152(2):217-221.

[14] Kim HJ, Higashimori T, Park SY, et al.Differential effects of interleukin -6 and-10 on skeletal muscle and liver insulin action in vivo[J]. Diabetes,, 2004,53(4): 1060-1067.

[15] Tartaglia LA, Dembski M, Weng X, et al. Identificati on and expression cloning of a leptin receptor, OBR[J]. Cell, 1995, 83(7)): 1263-1271.

[16] Hales CN, Barker DJ. The thrifty phenotype hypothesis[J].Br Med Bull, 2001, 60: 5-20.

[17] 李梦伊,黄学民,殷梦梅等.从“热”论治2型糖尿病[J].中医杂志,2016,57(6):478.

[18] 叶丽芳,王旭,尚文斌.三黄汤对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7):289-292.

[19] 陈叶,赵恒侠,郑夏洁.荷芪散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2015,9(46): 42-44.

[20] 黄连素与二甲双胍在肥胖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8:129-130.

[21] 熊明彪.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0):2013.

[22] 魏华波,董洋,谭兵.黄连花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27(39),5343.

[23] 王民,陈玉芹.常用降糖中药的药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0):224.

[24] 张曼,王惠好,臧林泉.降血糖中药的有效成分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 报,2011,27(3):320.

[25] 杨媛,刘云霞.薄氏腹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4):330-334.

[26] 马建华,王昱政,赵琳.针刺对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瘦素、胰岛素抵抗和脂联素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新中医,2012,44(11):134-137.

[27] 王朝辉,齐伟,韩东岳等.经穴推拿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104,30(2):111-113.

[28]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综合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6,32(08): 623-627.

[29]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 30(10): 893--942.

[30]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 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4, 34(11): 1005-1010.

猜你喜欢

胰岛素糖尿病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糖尿病知识问答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