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探讨

2017-02-27张金坤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9期
关键词:实效人文素养探讨

张金坤

(福建省诏安县官陂镇中心小学,福建 诏安 363509)

摘要:人文素养,指的是做人的基本品质与态度,培养人文素养是语文课堂的一项主要任务。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主要在社会实践和语文課堂的熏陶形成。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处世能力,提高学生的觉悟,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人,为学生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农村;实效;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79-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基本特点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师的基本任务,在教给学生语文基本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所谓人文素养,指的是做人的基本品质与态度。对小学生而言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他们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笔者认为必须采用熏陶的办法,点燃学生内心的激情,帮助他们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坚持操守,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吸纳内化,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联系生活,引发学生人生意义的思考

我们的孩子天真烂漫。对他们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一定要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要深入挖掘文本中关于人生意义的教育因素,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真讨论,引发他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如六年级《为人民服务》中有一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于十一二岁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话题十分沉重,十分抽象。他们没有经历战争年代、困难时期,所以对张思德烧炭,为救战友而死的崇高和伟大很难理解。在讨论这一句话的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你最喜欢的人是谁?为什么?”学生回答:“奶奶关心我,我喜欢她”;“叔叔给我买好吃的,我喜欢他”……我引导:“他们对你一个人好,你一个人喜欢,他们要是对大家好,就大家都喜欢他,张思德是为老百姓做事的,所以老百姓都纪念他。”这时,有位同学冒出了一句:“我爸爸赚了很多钱,我喜欢。”我追问了一句“你爸爸很多的钱,不为你和你妈妈等家人而花,只顾自己花天酒地,你还喜欢他吗?”“肯定不喜欢,我爸不会那样做的。”“你爸为家庭辛苦挣钱,全家喜欢他;如果他为周围的人辛苦,为很多的人服务,为社会做贡献,那么就有很多人喜欢他,爱戴他。”同学们讨论总结:“为大家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就受到社会的尊重,他的死就比泰山还重;如果只为自己,甚至伤害他人的利益,就受到社会的谴责,他的死就比鸿毛还轻。我们要做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不能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人。”就这样,通过借助文本人生意义教育的升华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讨论、思考、总结,使他们得到人生意义的感悟与理解。

二、深入品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语文课堂中可以充分利用文本,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了解近代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而最能激起强烈爱国情感的是读,有感情地朗读,融入真情实感地读,让学生在深入、反复的感情朗读中,心领神会。例如,笔者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根据不同段落表达的情感进行不同感情色彩地朗读。第2、4、5自然段突出了描写五位壮士“沉着地”、“狠狠地打”、“大吼一声”、“绷得紧紧的”等动作和神态词语,在学生同仇敌忾的语气中读出对敌人无比的恨,仿佛是孩子们身临其境,他们自己也回到了抗日战争当年奋勇杀敌的战场。第3自然段则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读出班长马宝玉的坚决果断和其他四位战士的激情与自豪。在《黄河颂》曲子的高潮部分作为配音的背景渲染下,第6到第9自然段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敌人的轻蔑,对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的喜悦与激情,对五壮士高呼口号的壮烈豪迈。一时间,孩子们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深敬佩壮士的英勇壮举,爱国的激情在心中燃烧了起来,大家仿佛置身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个过程可以说是语言、情感、思想的多重的丰收,取得了文道统一的教学效果。

三、情真意切,培育学生的感恩之心

目前我们农村校园比较忽视感恩教育,而感恩教育的缺失是我们的硬伤。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比什么都重要。语文课堂恰恰就是提高学生感恩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载体。例如笔者教学第九册《慈母情深》一文时,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具体感受作者笔下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时不同的母亲形象:瘦弱的母亲——工作时的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贫苦的母亲——“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辛劳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通情达理的母亲——当母亲同事得知“我”要闲钱买书时,极力劝阻,可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读着,母亲慈祥与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深深的慈母情更唤起他们的感恩之心。课堂奇迹出现了,有的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有的说出自己愧对母亲的忏悔,有的想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顿时,课堂成了感恩的园地,今天播下的感恩的种子,相信明天一定会结出爱的幸福之花。

四、相机点拨,锻炼学生的处世能力

处世能力是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具体的体现,也是人文性培养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笔者并不只停留在体会“父与子”感情上,还对文本主人公的良好的处世能力进行挖掘:“阿曼达的了不起,仅仅是因为有坚定的信念和先人后己的善良品质吗?在处理被埋在废墟里并协助父亲一起救出同伴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看到什么呢?”我让同桌之间进行往常的一分钟“畅所欲言”,很快就擦出思想的火花,有的认为阿曼达坚强勇敢,有的认为阿曼达生存能力强,有的认为阿曼达很会做人……待他们汇报完之后,我进行了点拨:“这就是阿曼达的处世能力的充分体现,在灾难来临之际他临危不惧,乐于助人,更显示他与父母的沟通能力,没有过硬的父子情,父亲也许像其他孩子的父母亲一样早就放弃了。”教学第九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时,笔者抓住重点句子,即父亲给孩子讲的话“假如你发现走这条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大家的成长中是不是也遇到过许多困难呢?哪一次印象最深刻,当时是怎么解决的?”孩子们立即展开了小组内交流,接着把自己的感受与心得在班上交流。“阳光”小组代表说:“一次,我在放学的路上在行车掉链了。刚开始,我选择的是拉到修理店进行修理,但是肚子很饿,太阳又热辣辣的,一公里多远的路怎么办呢?当我火烧眉毛时,有同伴建议几个伙伴接力拉车就不累了。于是,‘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一路上唱着歌儿轮流把车拉到自行车修理店,成功地解决了烦恼。”孩子们畅所欲言、意犹未尽。我因势利导,设计一些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情景是继续延伸,进行情景表演,让他们在一些不利的情况下学会如何处事。

五、高瞻远瞩,开阔学生的思想境界

我们的学生,生活阅历简单,心理品质尚不成熟,对事物的判断往往凭自己的直觉,容易出现一些偏差,我们应站在比较高的角度,加以开导、提醒,最终让学生意会文章精髓,并内化成自己的情感认知。五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有这样的一段话:“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的‘鱼。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理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笔者让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当时钓鱼者,会放了鲈鱼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当全班都情愿或者不情愿地说,要放了鲈鱼时,我补充了这样的几句话:“每一个人都有三个‘我,一个是要求原始物欲满足的本我,一个现实生活的自我,一个追求完美的超我。在没有其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你表现哪个我,就代表你的道德水平。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放走鲈鱼,做一个追求完美高尚的人。”在学生认识还不到位的时候,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给学生指明方向。

总之,语文教学活动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教材内容、地方风俗、时事政治等实际情况有意识地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培养,尽量做到一课一得,不断拓展。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提高觉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学会怎样做人,为学生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发挥语文的功能,学生不仅收获语文知识,而且收获智慧、收获快乐、收获生活、收获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四年级-六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实效人文素养探讨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