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双元制教育对我国高职传媒类专业教育的启示

2017-02-27罗琦熊雯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9期
关键词:传媒双元制高职

罗琦+熊雯婷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摘要:德国是世界工业强国,近年来,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已不断发展与完善。本文主要分析了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并着重对德国双元制教育对我国高职传媒类专业教育的启示进行了阐述。具体包括如何进行合理的课程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传媒职业能力;改革教学评估方法以保证教育质量;社会的支持与企业的参与共同促进传媒职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双元制;高职;传媒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33-03

德国是世界工业强国,二战后,德国制造业高速发展,德国的职业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质量就是生命”的德国,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提升我国高职传媒类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德国职业教育概况

德国大学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职业学院(BS和BA);一种是颁发学士和硕士学位的应用型大学(FH),还有一种是可以颁发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型大学(University)。1969年,德国颁布《职业教育法》,从此确定了职业教育在德国的重要地位。

三类学校中的学生,FH与University的学生需要在入学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类似于我们国家的高考。通过了考试的学生才可以进入到FH和University学习。每年中学毕业生中有40%左右学生参加高考,其中70%的学生进入到FH和University。University的学生淘汰率占一半左右,其中文科淘汰率较低(20%—30%),工科淘汰率相对来说高一些(50%以上),淘汰后的学生可以进入到FH再继续学习。

职业学院BA的学生可以选择毕业后进入已签订合同的企业学习,也可以进入到FH再继续学习相应的硕士课程。FH淘汰的学生可以进入BA继续学习,在德国人看来,读完硕士、博士后所从事的职业与从BA毕业的学生从事的职业也没有太多不同,前者是以知识性为主的职业,后者是从事生产性的职业,两者只是工作重点不同而已,工作难度一样。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双元制与全日制教育几乎各占一半。双元制的学生一半时间在企业或是跨企业培训中心学习,以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为辅;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为辅。学生在这种体系下学习,一方面能够更加快速的掌握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能获得企业给予的劳动报酬,减轻家庭负担,因而受到德国家庭的认可。一半学生从上中学开始,他们在社会或是家长、老师的影响下,已经知道自己将来是从事职业技术工作还是知识性工作,一般从中学开始就进行分流,上实科中学的学生,也就是普通中学的学生毕业后选择职业学校学习,上文理中学的学生为会考做准备,毕业后进入FH或University学习。在中学学习过程中,如果改变了想法,可以进行转学。德国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比较如表1。

1.双元制,学校和企业两套教学计划。德国属于穷政府,福社会。德国所有的职业学校都属国有,德国办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双元制是职业教育中运用比较广泛的教育模式,在所有的BS和一部分BA中都采取的这种教育模式。所谓双元制,指的是在学校和企业同时进行职业人才培养,核心是两套教学计划,一套是学校的教学计划,一套是企业或培训中心的培训计划或规则。一般有两种培训中心,一种是由中小企业委托的跨企业培训中心,一种是类似于化工实验的外部企业培训中心。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为辅,在培训中心的学习,以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为辅。在学校的教学内容制定上,由专门的各专业专家组织进行考试,教师只负责教学。在跨企业培训中心,由专门的监督机构IHK(工商联合会)与HWK(手工业联合会)共同审核企业与学生的培训合同,从而做到维护学生权益,监督企业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提供工资。职业学校没有寒暑假,只有休假制,一般每年会有6周左右的休假时间。

2.具权威性的IHK与HWK。德国的IHK(工商联合会)与HWK(手工业联合会)具有重要地位,具体表现在:首先,确定企业是否具备培训资格。IHK与HWK会考察企业负责人是否人性化,企业和负责人是否有不良记录,以及企业的硬件设施。其次,确定是否有合格的培训师,一方面看监督培训师是否具有专业资质,另一方面看培训师是否具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

3.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在德国,要成为一名职业院校的老师,除了要经过大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至少两年的教育学学习,还要具备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德国对职业教师的审查资格非常严格,很多职业院校教师都是非常有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和技术员,他们在工作很多年以后再次进入大学学习职业师范专业,经过严格的审查后再成为职业院校教师,因而所有的职业院校教师都具备极强的企业实践经验。因为激烈的竞争,他们享受的社会待遇和经济待遇也较高。在上课前,教师会准备详尽的授课计划;在实施授课和教学时,分析和评估授课;在授课结束后,根据教学对象,进一步修订授课计划,针对授课情况改进教学和学习过程。

4.严格规范的教学评估。在德国高职教育体系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在授课过程中,检测和评定学习成绩的作用主要分为教育教学方面的功能和社会性功能。教育教学方面的功能主要有:为教师提供反馈;作为授课计划和规划的基础(情境规划和中期规划),促进教师的自我评估;能为学生提供反馈,例如促进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的评估,有利于培养生成自我评定的标准和尺度,有利于激活学习过程。此外,對于社会还具有提供信息的功能。

德国教育体系将检查学习成绩的行为种类分为如下几类:

5.BA院校。BA是介于BS与FH之间的能够颁发文凭的院校,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我国的高职,但它能够发本科文凭,并且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FH继续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申请进入BA学习的学生,首先要与企业签订用人合同,递交相关的申请材料,才能获得在BA的学习资格。BA的学生一部分来自下岗再就业的,一部分是希望能够获得继续教育的,由于FH的高淘汰率,还有一部分来自从FH辍学的。在BA学习的学生,每年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工作,同时每月能够拿到企业给的薪水。他们大多都是对专业有兴趣的学生,由于不守纪律企业会扣工资,因而不会有太多不遵守纪律的问题,在BA课堂上,学生与老师可更多的关注理论教学。由于有工资补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比其他性质的学生积极性要强,并且一入校即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政府对BA的支持力度大,能够促进资金和新技术的推广。对于企业而言,人力成本大大降低,培训成本也低,能够拥有足够技能的新员工,并且能够减少员工流动。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学习时能够获得工资,具有更多技能与机会,收入随着熟练程度而不断提高,并且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通过学士学位后,拿到本科文凭,还可进入FH继续攻读,因而具有高社会认可度。与BS相比,BS是由政府制定教学大纲,BA没有教材,是由教师自己制定教学大纲,交相关部门审核。

由于学生在企业工作,因此,BA的老师不需要负责实践指导,只需要进行理论课程的传授,这样,老师有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论教学上。

当然,双元制教育也会有其不足。例如对企业的過度依赖。如果一旦企业因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倒闭,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学生没有办法继续学业。在德国,GDP深刻影响着职业教育。当GDP上升时,企业需要更多人力,因而更多的对职业教育进行投入。反之,当GDP下降的时候,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会相应减少。在社会上进行再教育的成人也会减少,因而学生的数量也会下降。

三、对我国高职传媒类专业教育的启示

1.进行合理的课程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要进行合理的课程教学设计,首先要了解职业行为能力的组成要素,包括专业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点。专业知识是为开展职业行为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性条件。方法是用于实施职业行为。社会能力是促进职业行为中的各种沟通和交流,创建各种社会关系网。在课程设计中,以项目教学法为例,从教学论的角度出发,项目教学法要注意的几点有:必须是一个现有的项目;使用项目反映出解决问题的结构;项目应针对学生自身的经验和兴趣;通过完整的行为完成项目;学生自我组织、自我负责的完成项目;集体学习是项目教学的主导形式;项目是跨学科的;项目的结果应有客观的或主观的使用价值。以高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为例,其综合实训是一部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在拍摄过程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电视的策划、拍摄编辑和制作的能力;在与被摄者及团队成员的沟通中,需要运用到交流沟通的社会能力;在遇到天气情况或不确定因素时,如何解决问题,达到拍摄制作的目的则需要用到抗挫折等社会能力。这样的课程教学设计,不仅仅局限于知识能力的培养,而是更加注重了传媒职业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学时应遵循几点的原则有:首先,教学的有效性,要对教学的结果进行检验;其次,教学的学术方法原则。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学术最前沿的知识,也应该是现代社会需要的知识。第三,教学时应具有方法性和系统性,能够有科学架构并且能够为某些决策作出指导。第四,教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原则。教师不需要把所有的事情全部都完成,要注意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可以利用机会决定哪些该做哪些不需要做。例如学生进行视频作品编辑时,先以项目形式让学生独立或团队形式完成。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可进行指导,但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完成项目。第五,说明原则。利用一切感官的和正确的渠道来说明阐述课程内容。现在传媒教学方法多样,除在学校学习外,还可带领学生到传媒公司或电视台进行近距离的接触。第六,理解力原则。尝试多种方法进行切实可行的教学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式、小组讨论式、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掌握技能知识。

2.改革教学评估方法,保证教育质量。德国对学生的课程考试形式多样,有口试、笔试、实践技能操作考试案例分析和项目工作等。学生的毕业作品还会以海报的形式张贴出来,教授看到这些后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其他学生看到后也可以进行讨论。多样的考试形式都是能相对全面的考察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老师在采取何种形式考试时也会跟学生沟通。采取灵活的考试形式与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传媒类专业的学生创新能力强,作品成果形式多样,也可采用海报或作品展映的形式展示出来,或是邀请企业用人单位来参与活动,促进供需双方交流了解,从而为学生就业提供渠道。

3.社会的支持与企业的参与共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1969年,由德国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法》规定了校企双方的权利义务,并建立了配套的法律法规,如《职业教育促进法》、《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等。在这些制度中,德国政府要求企业切实对学生负起培训的责任。在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尚未立法,加上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意识,在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企业不敢对职业教育进行大量投入,主要原因是担心万一在学生毕业后学生没有选择自己企业而是另有东家。德国学生学生在入学前,需要先与企业签订合同,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训。这样对企业对学生都有相互约束的效力。在高职传媒院校,可采取引入电视台或制作公司进入校园。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湖南卫视广播电视生产基地就建在该校园,使在校学生有机会与湖南卫视的节目近距离接触。学生可以在该节目生产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或轮训,有机会参与播出节目的拍摄于制作。不过,仍然会存在学生人数过多、实训时间冲突、岗位对接不适合等问题。

参考文献:

[l]赵志群.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模式和课程开发方法的一些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姜大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再解读[J].现代职业教育,2013,(33).

[3]徐景学,秦玉莲.传媒类高职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10).

猜你喜欢

传媒双元制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高铁为媒介的辽宁城市旅游广告投放效果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