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MIB双导师制下校外导师作用的发挥

2017-02-27杨楠楠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9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

杨楠楠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摘要: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与其他硕士专业学位一样,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实施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相较于校内导师在研究生指导方面的丰富经验,校外导师往往对如何有效开展研究生指导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这影响了校外导师作用的真正发挥,也使学生感到校外导师形同虚设。本文从提高校外导师指导频率、在实践环节制定具体计划并进行过程监督、全程参与学生论文写作指导工作等几方面提出了充分发挥校外导师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商务硕士;双导师制;校外导师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18-02

200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意见》对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做出了明确要求,并明确了校外导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对国际商务硕士(MIB)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能够了解企业国际商务活动的业务范围、业务流程、具体业务内容,能够参与企业国际商务活动的执行,甚至能够亲历企业国际商务活动中面临的问题、困境及参与解决方案的制定,对学生未来从事国际商务实践意义重大。因此,双导师制是MIB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而校外导师在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通常来讲,校外导师在接受学校的聘任成为导师后,会愿意承担相应的工作,但由于许多学校并未对校外导师的指导给予具体明确的职责说明,校外导师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同时,由于受时间、精力所限,也由于缺少指导研究生的经验,校外导师对学生的指导程度差异很大。若想充分地发挥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增强沟通互动,提高校外导师指导频率

对于校内导师,学生往往可以通过上课、开会等途径和老师进行接触,相互了解,但对于校外导师,学生接触有限,也没有更多的途径跟老师沟通互动,因此相互缺乏了解,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有在进入校外导师所在企业进行实习时才与校外导师取得联系,但由于学校聘请的MIB校外导师往往都是具有一定职务的企业高管和领导,他们往往工作职责大、自身事务繁杂,因此对学生的指导相对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不主动请教,双方的互动沟通会非常有限,不利于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为提高校外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效果,有必要在确定导师之后建立一定的见面制度,保障学生和校外导师一定频次的沟通。同时,还可以通过请校外导师来校讲座等形式,增强学生对导师及其所在企业的了解,这样也便于未来学生在进入校外导师所在企业或机构进行专业实践时,更好地制定实践目标和计划。而学生在进入企业实践后,也要积极主动请教,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各种方式,保证校外导师与学生的见面沟通次数,是校外导师更好地进行学生指导工作的基础。

二、提供专业实践机会,并制定具体实践计划

专业实践是MIB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有效、充分的专业实践是保证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国际商务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学生既需要了解国际商务活动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法律环境,还需要了解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不同形式、国际化企业的组织和运行机制、国际化经营战略及国际企业运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进入企业实习是使学生直面国际市场、直面国际化经营涉及的具体问题的最佳途径,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国际商务人才。在这方面,校外导师可以发挥自身的企业资源优势,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为保证实践的有效性,研究生和校外导师均应对实践期间要达到的目标有总体规划,并分别制定详尽的学习和指导计划。例如,学生应首先结合目标实践企业提出自身的学习目标和构想,校外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计划,安排学生在相应的岗位进行实习。这样,就可以避免學生在进入实践企业后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能学什么,觉得什么都插不上手的局面。

三、实践期间进行过程监督和最终评价

MIB研究生进入企业实习,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对商务活动的认识,在具体的岗位上锻炼提升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真正有事可做、有人指导,过程中有监督管理、结束时有效果评价。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大多抱着学习和提升能力的目的,因此有良好的态度,但未必每个学生都能尽快适应工作的环境、节奏和人际关系,也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在某一岗位上或对待每一任务时能很快进入角色,出色完成工作,因此,校外导师要多关注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感到获益匪浅。尤其是,在实习期间,学生待在学校的时间减少,与校内导师的联系沟通减少,此时需要校外导师对学生的实践环节给予更多关注,对实践期间的阶段性进展进行跟踪交流,同时在实习期结束时对实践目标达成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给予学校反馈。将校外导师对学生实习期的评价纳入对学生的考核,一方面能增强校外导师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积极和校外导师进行沟通,使实习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总之,在学生实践期间进行过程监督和最终评价,可以确保校外导师真正参与到对学生实践的指导之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帮助,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提高。

四、全程参与学位论文指导

根据“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的“论文选题一般应理论联系实际,从具体的国际商务实践中提炼出科学问题,围绕国际商务及其相关领域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预期的研究成果具有应用价值”,“学位论文须与国际商务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国际商务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国际商务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形式允许多样化,可以是理论与政策研究论文、国际商务案例分析、国际市场调研报告、商业计划书、项目可行性报告等形式”。“要求”同时指出,“学位论文必须由申请人在双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MIB专业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鼓励结合企业实践,能够达到真题真做,且具有实际意义。而案例分析、市场调研报告、商业计划书和可行性报告等不同形式的论文,若想达到较高的质量,都必须以充实的资料作为支撑。在这一点上,相较于校内导师多擅长于给予理论上的指导,校外导师更了解行业、企业和市场的研究需求,并能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给予好的建议和意见。因此,从论文选题(包括论文形式的选择)到资料的查阅,到研究方案的形成,到论文的写作及定稿,校外导师都应积极参与各个环节,尤其是在选题和研究方案的制定方面,校外导师可以结合实际需要和行业知识经验,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这对学生完成一篇具有实际意义的高质量论文具有重要作用。反之,如果校外导师没有能够对学生的论文撰写提供帮助,实际上是对其知识和经验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学生的巨大损失。

五、结论

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全球视野和创新意识、国际商务专业技能与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胜任国际化经营与管理工作的国际化、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学位教育项目。对于这样的培养要求,仅凭在学校中进行课程的学习和校内导师的指导,很难实现目标。校内导师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虽然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也具备指导研究生的经验,但对企业实践毕竟接触有限,在具体商务实践活动上难以给学生有效的指导。而校外导师则可以弥补校内导师的不足,可以结合具体行业、具体项目、具体岗位和职责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MIB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商务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来说,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实现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参与,才能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真正实现培养目标。而校外导师要真正发挥作用,首先要具有指导和培养学生的热忱,有责任心,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成长;其次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对校外导师参与学生指导提出具体要求,让校外导师知道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再次要通过一些具体安排促进校外导师和学生的沟通互动,让双方真正建立起紧密的师生关系,使校外导师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Z].2009.

[2]陈淳,张争胜.全日制教育硕士校外导师指导质量问题分析与提升途径[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6,(34),4:89-92.

[3]郝淑丽.MIB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201-202.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
基于“校—政—企”三方协同创新的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