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例躁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用药分析

2017-02-27邬俊福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躁狂症

邬俊福

【摘要】 目的:探究躁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用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接收的60例躁狂症患者进行治疗,先将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然后分别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前用药,观察两组效果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评分改善情况快于对照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不及观察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躁狂症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治疗前进行适当的用药则可明显改善患者恢复时间,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因此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关键词】 躁狂症; 无抽搐电休克; 用药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4.0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4-0120-02

躁狂症是临床不常见的一类疾病,一般患者在出现该病后对于自身健康和正常生活的影响均较大,因而主张早发现早治疗。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不甚理想,仅有部分治疗方法能够起到较为良好的效果,电休克治疗就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电流对人体大脑产生作用,使患者大脑的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使精神病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疗;但是常规的治疗常常会引起患者发生剧烈的抽搐,从而出现缺氧等现象,对于患者的危险性较大[1],因而在治疗前是否进行合理的用药也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次对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60例躁狂症患者进行分组,然后分别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前用药,旨在提高躁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详细情况进行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接收的60例躁狂症患者进行治疗,6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关于躁狂症的诊断标准;且不包括患有严重肝肾等脏器疾病或精神病等可能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将60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9例,女21例,年龄19.5~53.5岁,平均(36.35±2.32)岁;观察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19.5~54.5岁,平均(36.32±2.2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患者進行常规检查和观察,确保患者无异常情况后便可进行治疗;将治疗仪进行常规的杀菌和消毒,并进行调试后,将电极安置设置为双侧式,进行通电治疗[2];首次治疗为连续3 d,1次/d,后改为1次/2 d,连续治疗20 d[3]。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前用药;首先对患者使用0.5 mg阿托品进行静注,然后停顿约3 min左右,观察患者有无异常情况,确保正常后选用1 mg/kg丙泊酚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后患者意识如果逐渐消失,选用1 mg/kg琥珀胆碱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4];然后采用对照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两组在治疗期间均停止使用与疾病相关的药物,防止对本次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两组治疗均结束后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观察,采用贝克拉范森躁狂症疗效评定量表(BRMS)对患者进行观察并对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价:无效为BRMS减分率低于25%;进步则为BRMS减分率在25%以上并在49%以下;显效则为BRMS减分率在50%以上并在74%以下;痊愈则为BRMS减分率在75%以上[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进步)例数/总例数100%[6]。另外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试验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不及观察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BRM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评分改善情况快于对照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躁狂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患者在出现该病症后多数会出现莫名兴奋、异常躁动、意图自杀、绝食等情况,对于自身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重者甚至会威胁到生命;与此同时,该类患者对于他人的人身安全及社会公共治安均存在一定影响和威胁[7],因而主张早发现早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不同种类的药物和治疗,治疗方法不同,所起到的治疗效果也会有所不同。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均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同时人们在就医的过程中对于医疗效果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因此常规的治疗方法就很难再满足临床的需求,而需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成为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次对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60例躁狂症患者进行分组,然后分别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前用药,旨在提高躁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本次治疗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评分改善情况快于对照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不及观察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对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进行用药,能够改善患者治疗的情况,虽然会提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因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本身是通过额定的电量对躁狂症患者进行刺激治疗,通过刺激后,患者的临床情况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但由于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容易引起癫痫或上下颚紧闭导致呼吸不畅的情况,对于患者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治疗效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8];而在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前使用药物对患者进行干预,待到患者意识基本消失后再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便可以减少患者出现危险情况的概率,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该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患者进行用药后,患者身体从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药物副作用的影响,从而使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升高的情况,但将其与未使用药物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并未发现明显差异;而患者的临床情况则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因此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9]。

综上所述,躁狂症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治疗前进行适当的用药则可明显改善患者恢复情况时间,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因此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胡蕊,赵宏文,王冉,等.丙戊酸钠注射液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疗效的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35):1158-1159.

[2]张莉,杨保仲,汪祖巾,等.不同剂量罗库溴铵与琥珀胆碱运用于麻醉状态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肌松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31-34.

[3]田常青.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用于治疗躁狂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8(2):63-65.

[4]孙鸿逊,毛云峰,沈亦明,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68-72.

[5]吴秀萍,杨庆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450例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6):869-870.

[6]苏军,郭志华,赵伟.丙泊酚复合氯化琥珀胆碱静脉麻醉下行无抽搐电休克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112-113.

[7]饶世雄,谭伟.无抽搐电休克与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对照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4,11(10):580-583.

[8]徐琼,陈玲,李君.集束化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8):3000-3002.

[9]王春江,刘献标,黄洁.无抽搐电休克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伴有自杀未遂患者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5):42-43.

(收稿日期:2016-08-01)

猜你喜欢

躁狂症
喹硫平与利培酮分别联合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疗效比较观察
躁狂症病人护理工作是怎样的
护理干预对躁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生命时间及其变异:一种现象学精神病理学模型
不同护理措施对提高躁狂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整天太兴奋或患躁狂症
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伴发糖尿病的临床护理研究
碳酸锂与氯氮平联合治疗躁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有钱!任性!有种挥霍叫躁狂!
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护理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