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

2017-02-27张清秀郑玉珍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

张清秀 郑玉珍

【摘要】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研究,并对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观察组与传统护理的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通过两组患者的不同护理方法得出的最终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护理人员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应用于呼吸内科护理中,不仅受到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认可,对于病患的康复起到了极佳的辅助效果,促使医患关系和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呼吸内科; 责任制整体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4.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4-0066-02

众所周知,呼吸内科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通常患病年龄层次较高,拥有较长的治疗周期,加上各种患者的情况也不近相同,因此给医护人员的护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直接影响了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医护队伍的不断壮大,注入了新的元素和人员,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为医护人员的经验不足,质量也就不能够保证,所以护理的好坏就成了所有医护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在这里,就注重探讨了新的护理模式,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模式的运用,对其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把运用这种护理模式的整体护理效果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和观察,做出分析总结。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1~70岁;疾病分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弥漫性肺部疾病3例,全身疾病肺部表现10例,哮喘病4例,肺部感染16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2~71岁;疾病分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弥漫性肺部疾病4例,全身疾病肺部表现8例,哮喘病15例,肺部感染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或疾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

1.2 方法

对以上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如饮食护理、健康宣教、康复护理等。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包括组建护理小组、分配责任组长、分配各级护士及护理的实施。科学合理地对护理人员进行排班,提升每位护理人员对于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责任意识,具体如下: (1)组建护理小组。由经验较为丰富的护理人员及护士长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培训相关护理人员,定期对该小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考核,结合护理员工的职称、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进行科学的排班,对可能或已出现的漏洞与不足进行分析归纳,并对应用的措施进行集体讨论,并评价护理的效果,从而保障护理效果最大程度的发挥。(2)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对护理工作的具体工作流程及各级护士的岗位职责进行细化。对呼吸系统内科病患进行实时监护,加强病房巡视工作,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给予患者更多与病魔作斗争的信念。若患者在临床护理程序中出现问题,应当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并作好记录工作。(3)护理人员还应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帮助患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症状,起因、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等。其中包括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临床护理计划,例如健康教育宣教形式及內容,从而提升患者对于自身所患疾病的认知。除此之外,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组长需要对所有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进行管理,并对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控,确保护理质量能持续上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此方法的临床护理满意程度,同时对护士责任制整体护理考核进行评分。对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两组均发放45份,回收45分。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对两组护理方法的感受和意见,具体划分成不满意、一般、满意及非常满意4个标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不满意9例,一般17例,满意与非常满意合计19例,护理满意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中不满意2例,一般3例,满意与非常满意合计40例,满意率为95.56%,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人员考核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责任护士责任评分较对照组的满意程度显著改善,对照组护士护理考核平均评分为(75.9士4.9 )分,观察组为 (91.8士5.1)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众所周知,临床最重要的科室之一就是呼吸内科,而对于呼吸内科来说,许多患者属于慢性疾病的范围,并且患者的情绪不稳定,非常焦虑不安,对自身的病症极度的失望和失落,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或者在治疗中引发压疮和感染等并发疾病,后果不堪设想。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革新,新时期的护理服务工作涵盖内容也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并且患者的自身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对护理质量有相应要求,还对护理效果及护理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本文所探讨的新型临床护理方法即责任制整体护理,是指通过责任护士、责任组长对患者进行责任包干制的护理服务内容,方便对临床护理和以后的管理做出全方位的监督及指导。优势明显,特别是对因慢性病反复发作的住院患者来说,他们是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人群,可以通过观察这些患者得出这些因为久治不愈、病情反复,而表现出体质虚弱等的临床症状。这样一来,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就越发繁重,医护人员就更加忙碌。尽管这些年,我国的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医护人员也逐渐纳入年轻的元素,但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却良荞不齐,导致了护理质量的下降和护理满意度的降低,因此如何提升护理水平成为当前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首要难题。临床试验表明,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广大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认可和信任。责任制整体护理临床实践时,医护人员首先应当对病患的病情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工作,同时还应做好病患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取得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是将责任进行严格划分,明确各部分的职责所在,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使患者对其接受的护理服务非常满意。

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的护理过程是由资历较深的护士带领管理,所以可以带动年轻的护士,帮助其学习护理方法和稳定心态,进而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和职业素质。这种方法还能够使传统护理中被动检查的模式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模式,明显改善护理质量各方面指标。同时,也能够促使护士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能够得到主管医师的认可。就上述的方案就可以体现出,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整个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好处和优势,对临床医学拥有极大的效果和得到一致的好评。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服务领域中推行责任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有着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该方法的出现不但对于病患的康复起到了极佳的辅助效果,还有利于加强病患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因此受到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认可,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苏琳珠,王招娣.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8(2):112-115.

[2]蔡克,王萌.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2):145-146.

[3]郭丽霞,张莉,刘晓兰.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4,17(12):170-171.

[4]陈心容,何剑.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2,10(3):263-265.

[5] 黄静,罗春燕,黄兰英.责任组长负责制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14(4):62-64.

(收稿日期:2016-08-29)

猜你喜欢

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优质护理服务对胸外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呼吸内科实施安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睡眠护理对呼吸内科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