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基层病虫测报人员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7-02-26张凯雄杨俊杰

湖北植保 2017年6期
关键词:测报病虫植保

刘 芹 张凯雄 袁 浩 杨俊杰

(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 武汉 430070)

湖北基层病虫测报人员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刘 芹 张凯雄 袁 浩 杨俊杰

(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 武汉 430070)

为了促进湖北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系统日趋完善,对湖北省基层农作物病虫测报体系人员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今后工作的发展对策。

基层;测报人员;现状;分析

测报工作是植保工作的基础,是实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前提,是“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健全有效的测报体系是完成测报任务的前提[1]。近年来,受农业生产形势、农村劳动力变化、气候等多因素影响[2],湖北省基层病虫测报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为摸清湖北省目前基层测报人员工作现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湖北省基层测报人员现状进行调查,并就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

1 基层测报人员现状

共搜集全省64个测报站的测报站人员资料,其中市级植保机构3个,县级植保机构61个,调查人数共计212人。

1.1 男女比例

分析性别结构情况:男性150人,占70.8%,女性62人,占29.2%。

1.2 年龄构成

分析年龄构成情况:30岁以下的16人,占总人数的7.5%;30岁~40岁(含30岁)的33人,占总人数的15.6%;40岁~50岁(含40岁)的共101人,占总人数的47.6%;50岁~60岁(含50岁)的共62人,占总人数的29.3%。

1.3 学历构成

分析学历构成情况:高中及以下(包含高中、初中、中专)共31人,占总人数的14.6%;专科共82人,占总人数的38.7%;本科共91人,占总人数的42.9%;研究生共8人,占总人数的3.8%。

1.4 从事测报工作时间

分析从事测报工作时间情况:3年以下(含3年)共26人,占总人数的12.3%;3~5年(含5年)共18人,占总人数的8.5%;5~10年(含10年)共32人,占总人数的15.1%;10~20年(含20年)共64人,占总人数的30.2%;20~30年(含30年)共56人,占总人数的26.4%;30年以上共16人,占总人数的7.5%。

1.5 专业组成

分析专业组成情况:植物保护(包含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植物病理)共87人,占总人数的41%;农学(包含农业推广、农技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植科、农作、农学)共101人,占总人数的47.6%;园艺(包含农艺、果树、果茶、特产、土特产、园艺、园林、果树与观赏园艺)共15人,占总人数的7.1%;其他(包含农经、生物工程、应用化学、商务商书、法律、行政管理、机电)共9人,占总人数的4.2%。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农业种植结构战略性调整、效益农业的发展,病虫测报的范围、要求和目标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湖北省的病虫测报工作人员结构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2.1 乡(镇)无测报人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农技站始终没有植保干部,更谈不上测报人员,病虫监测工作乡(镇)农技站都是临时安排,测报体系在乡(镇)级存在断档现象。

2.2 人员结构不合理,且人员未得到充分利用

一是人员偏少。平均每名专职测报员需要承担的测报任务重,面广人少,对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的难度大。二是结构不合理,人员及知识结构存在严重断档。20世纪90年代参加工作的人员比例少,在乡(镇)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难以一心一意搞农业工作,搞病虫监测就更谈不上了。

2.3 经费不足

县级测报站的测报专项经费很少甚至没有,乡(镇)级更谈不上测报经费。正常业务开展的难度越来越大;财政投入少,监测设备更新跟不上,监测范围受到限制。

2.4 病虫历史资料丢失严重

病虫历史资料能准确反映各病虫的发生演替规律,是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各级植保机构测报人员变动大,测报队伍不稳定,造成大量病虫历史资料的丢失,降低了病虫预报,特别是中长期预报的准确率。

2.5 病虫情报发布方式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

传统农业病虫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存在着耗时长、覆盖范围小、人力物力消耗大等不足,且必须依靠各乡(镇)农技站大力宣传、贯彻,若遇上宣传力度不足的情况,往往会延误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3]。尤其是近年来,气候异常,突发性害虫、流行性病害频繁发生,仅靠传统方法来发送病虫信息及指导农民进行病虫防治,已不能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发展。

3 对策及建议

根据湖北省农作物病虫测报基层工作人员现状和存在问题,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湖北省基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尽快形成高效运转,快速反应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控制体系,在农业防灾、减灾和农产品安全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

3.1 加强体系建设,形成健全的测报网络

一是在乡(镇)设立测报基点。从各乡(镇)农技站抽调1名技术骨干负责本辖区内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形成省、市、县、乡四级病虫测报网络,以确保全省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利用每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选聘高校优秀的植保、农学等专业毕业生,以夯实测报队伍,促进湖北省基层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3.2 保障经费供给,确保测报工作顺利开展

病虫害预测预报是公益性事业,为确保业务工作正常开展,应将测报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3.3 开展病虫电视预报,提高病虫情报时效性及覆盖率

长期以来,湖北省农作物病虫预报的发布主要采用印发情报以"接力棒"的方式传递。由于环节多、历时长、传播范围有限,对一些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病虫防治的指导作用收效较小[4]。虽然近年增加了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病虫情报发布方式,但病虫信息仍难及时到达农户手中,致使病虫预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农作物病虫预报可视化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形象生动,信息传递快捷、时效性强,信息覆盖面广、普及率高等显著特点[5]。在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关键时期,由县级植保站制成电视预报节目,在县电视台和各乡(镇)电视台播放,使全县广大农户及时了解各时期农作物病虫识别及防治相关信息,提高病虫情报时效性及覆盖率,全面提升病虫防治水平。

3.4 增加监测对象,拓宽测报范围

长期以来,病虫测报工作一直以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等优势作物的重大病虫为主要监测对象。近年来,各地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大力发展蔬菜、水果、中草药等特色经济作物,一些新的病虫害也逐渐扩大发生面积,因此,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制定新的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规范,开展预测预报,为适应当地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 王敏杰,李宇,高献国,等.濮阳市农业病虫害测报体系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9,10:107-108.

[2] 吕国强,赵文新,王建敏,等.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09,29(10):36-38.

[3] 罗凤娟.五华县创新病虫测报公共服务的实践[J].广东农业科学,2007(11):61.

[4] 亢火明,黄殿瑞,崔会跃.电视病虫预报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开发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0):131-132.

[5] 张跃进,汤金仪,姜玉英,等.农作物病虫可视化发展与应用前景[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122(11):40-42.

S-1 文献识别码:A

1005-6114(2017)06-007-003

2017-10-15

刘芹(1984-),女,农艺师,主要研究与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电话:13072774916,E-mail:305269764@qq.com。

猜你喜欢

测报病虫植保
综合流量法在金沙江下段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与实践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