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入境 诗画心灵
——恭王府艺术系列展综述

2017-02-26常洁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展览陈列部

艺品 2017年1期
关键词:艺术展作品展展厅

文/常洁(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展览陈列部)

以情入境 诗画心灵
——恭王府艺术系列展综述

文/常洁(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展览陈列部)

近几年,恭王府艺术系列展作为一个品牌,已日渐为京城文化艺术领域所熟悉和认可。自2009年推出以来,其以自身独特的文化氛围、丰富的展览形式、雅致的展出效果、精到的运作模式,活跃于国内文化艺术舞台,并逐渐担当起较为重要的角色。

恭王府艺术系列展的推出,拓展了观众的层面,提升了自身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这座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的古老王府视为心目中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艺术展示殿堂。不仅艺术界人士给予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与鼓励,众多相关媒体也在持续追踪这一展览品牌的动态和发展。

各方的肯定所给予的是鼓舞和信心。恭王府艺术系列展品牌的成功,表明在历史遗址类博物馆中有体系、成规模地举办艺术展,具有相当的现实基础以及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支撑,它所提供的经验,可以为同类型文化服务机构所借鉴。

一、品牌的形成、发展和日趋完善

恭王府艺术系列展的产生、发展和日益成熟,是内生动力和外在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在稳定中追求完善的过程。它考验着恭王府管理者的智慧和魄力,体现了一个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责任和使命。

(一)2003年—2008年 前期探索

恭王府举办艺术展,在花园开放时期即有尝试。2003年管理中心成立至2008年实现全面开放的这五年多时间里,恭王府展览工作的重点是为全面开放筹备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同时对位于花园开放区域的展厅所策划的展览也可谓异彩纷呈。

这期间,围绕恭王府历史文化特色举办了“福寿绵长——恭王府福文化特展”“京师何处觅王府——清代王府老照片展”等主题展览,合作举办了“佛宝弥珍——佛造像艺术展”等文物展览,彰显王府文化内涵。与上述常设展和专题展交相辉映的是一系列书画展和艺术展,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书画展如“江天水墨——溥心畬书画展”“笔墨留声——海峡两岸溥心畬书画作品展”“笔意诗情——爱新觉罗·毓嶦夫妇书法作品展”“翰墨风致——爱新觉罗家族书画作品展”等,展览作品均出自恭王府或其他宗室后裔,尽显清代王府中的书香雅韵、翰墨传承;当代艺术展也不乏其例,“台湾陶艺大师王修功个人作品展”“牛哥漫画展”“流光溢彩观琉园——台湾琉璃作品展”等展览,不仅是王府历史与当代艺术的初始际会,也是恭王府作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这一桥梁作用的延伸。

这一时期恭王府举办的艺术展览,在策划实施方面,主要着眼于恭王府的内在资源,又或服务于交流促进的需要,尚未形成规模和体系。然而可贵的是,这些展览的成功举办以及观众所表现出的兴致和喜爱之情,为恭王府举办艺术展积累了经验,更树立了信心。

(二)2009年—2012年 初具规模

2009年恭王府艺术展进入活跃期,随后几年稳步发展,恭王府艺术系列展作为品牌迅速确立下来。艺术展成为恭王府展览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当时恭王府展览开放所面临的压力直接相关,同时也与决策者的敏锐观察和深入思考密不可分。

2008年恭王府府邸修缮工程竣工实现全面开放后,开放面积和展厅数量成倍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游客数量迅猛增长。由于历史原因,恭王府自身藏品严重匮乏,不足以依靠馆藏文物有效组织展览,这使得恭王府对包括各种形式的专题展、交流展在内的临时性展览的需求量急剧加大。现实压力正是寻求突破的动力。在对恭王府展厅条件和观众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后,新的工作思路逐渐明晰,即根据各殿、堂自身的历史功能和建筑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用于举办不同类型的临时展览。对于展览类别的选取,则宜“扬长避短”,在努力弥补历史文物展览不足的同时,充分利用文化艺术系统内部的优秀资源,以艺术展览作为补充,搭建平台,实践“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发展理念。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府邸嘉乐堂、花园安善堂首先被确定为书画展厅,在对文物古建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对殿堂内部进行了符合书画展览特点的设计施工,并于2009年下半年相继举办了“金彩华章——李晓军、魏广君、李晓松中国画作品展”“合美·畅神——三院九人中国花鸟画展”等中国画展。因经过了较长时间的酝酿,展览从策划邀约到布展实施,均凸显了较强的学术性,在相关艺术领域得到较好反响,为日后举办不同类型的艺术展增强了信心。

2010年,恭王府举办艺术展达十余项,更多展厅如银安殿东西配殿、后罩楼抱厦等也被充分利用起来,艺术展在恭王府游览线上的分布更加广泛,展览数量、展厅开放的比例均明显提高。这其中,在暑期举办的“印缘——李岚清篆刻艺术展”更是受到空前的关注和欢迎,为期2个月的展览吸引了35万人次前来参观,留下近千条观众留言,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通过这一年多的实践观察得出了一个基本认识,即艺术展在历史遗址类博物馆中也可以大放异彩。在这样的信念鼓舞下,恭王府艺术展的体系和类别进一步丰富,府邸东路的乐道堂被定位为以器物展为主的展厅,殿内做了整体的保护和隔断处理,精心设计的展柜既可以作书画和文献展览,更适于玉雕、造像、紫砂、瓷塑等小型器物的展出,使更多类别和形式的当代艺术展示成为可能。2011年,“静水流深——远宏瓷艺作品展”作为第一场器物展,标志着恭王府艺术系列展在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向着更为广阔的领域扩展。

(三)2013年至今发展完善

经过全面开放后持续几年的发展,恭王府展览展示体系日趋完善,艺术系列展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精、雅、文”的展览特色日渐深入人心,“情境艺术”的策展理念体现了更高的学术追求。

最直观的变化是展览数量的激增。2012年以前,恭王府艺术系列展每年办展十余项,保持较为均衡稳定的状态,艺术展与基本陈列、复原展览、交流展、文物展等各种形式的展览互为补充、交相辉映。来到2013年格局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随着恭王府艺术系列展在艺术界获得了一定的声望,各类报道、访谈和阶段性总结渐次见诸媒体,恭王府艺术系列展进入一个“爆发”阶段,全年共举办展览四十余项,占到恭王府当年全部新开展览数量的三分之二。这对于开放面积不足六万平米,艺术展厅面积不足一千平米的恭王府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然而同时也表明,在遗址类博物馆举办艺术展存在着巨大的需求和潜力。经过最初几年的“试水”和2013年的“爆发”,2014年后,为确保展览质量、深挖展览内涵,恭王府艺术系列展保持在年均二十余项展览的规模,在恭王府展览展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另一明显特点是艺术门类的增多。艺术展推出至今已举办一百余项,涵盖书法、绘画、陶艺、瓷塑、玉器、根雕、漆艺、紫砂、篆刻、唐卡、佛造像、古典服饰、古典家具、艺术摄影、iPad绘画等十余个艺术门类,既有传统艺术类别,又有民间工艺范式,既有学术收藏展示,亦有创新艺术形式。恭王府艺术系列展提供的不仅是一个展览展示的平台,更是一个激发创作的舞台。2013年“e像心生——董唯iPad绘画作品展”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令观众耳目一新,体现了当代艺术的多元化生态。2015年的“巧写象成——紫砂书画八人作品联展”通过展览的策划邀约,邀请八位艺术家集中创作一批书法、绘画和写画紫砂作品办展,其中写画紫砂这一跨界创作形式对于多数艺术家来说尚接触不多,全新的笔触、二次创作所增加的不确定性激发了许多灵感,收获了一批优秀的作品。2013年“恭王府艺术系列展之李宏伟油画写生作品展”、2015年“墨彩名苑——赵准旺情系恭王府写生作品展”,以恭王府邸园景色为创作对象,展览凝结了艺术家数月甚至是数年的精力和情感,心摹手追之下,作品蔚为可观。

再一可喜之处是展陈形式的丰富。恭王府艺术系列展一个突出的特色是展品与环境氛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这是古建园林展厅的独特优势。相较于外部环境的得天独厚,对于展厅内的氛围营造和细节呼应,在艺术系列展推出的初始阶段,碍于每日客流量逾万的现实难题,都暂时回避了。然而随着展览水平的不断提高,出于对展陈效果的不懈追求,近年来的艺术展中此类手法也多有涉及和应用。例如前面提到的“巧写象成”紫砂书画展,平面的书法和绘画与立体的写画紫砂,辅以书格花架,营造出一派书斋的儒雅之气。2014年在嘉乐堂举办的“禅境——吕章申、范扬写禅绘禅作品联展”于展厅中布置了香几和插花等陈设,使观众步入展厅即可感受到禅意古朴的氛围,心境随之安静下来,对作品的欣赏和思考随之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此外,2015年举办的“清风明月——赵朴初书法展”和“静心灵韵——郑雄文、郑雄彭德化瓷塑艺术作品展”等展览中也着意对环境和氛围进行了营造,还原了作品的生态,产生了独特的意境。

经过几年的发展,恭王府艺术系列展逐渐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制度和体系,四大展区定位鲜明,“策展人负责制”详细规定了展览从策划到实施以及开幕的全部流程。此外,对于网上展览、官网报道、微信推介等方面的要求也规定详尽,十分重视,将每一个独立的展览拓展到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二、情境艺术的策展理念

近年,“情境艺术”的概念在各地艺术展上曾有所运用,2010年2月新春之际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情境书法大展”即为成功一例。展览在展厅内搭设布景,运用舞台美术的技术将书法作品融入“殿宇庄严”“百业文馨”等八个特定场景之中,再现了书法艺术的文化生态。庚寅春节期间,有12万人次观众参观了展览,赶传统文化大集,过地道传统文化年。展览的盛况,无疑反映出观众对这一展出形式的欢迎和喜爱。然而这样的尝试,在多数时间、对于多数展馆而言,存在现实环境和技术、施工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较难一一付诸实践。

恭王府艺术系列展从推出的一开始,就将主题定位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现”,提出“展览内容与恭王府传统建筑园林氛围相契合的原则”,强调“在作品的选择上要求既能够反映传统艺术的时代发展,又可以表现出优秀文化的传承脉络”。这一展览定位,是将艺术作品置于恭王府的古建园林和历史积淀之中,在这样一个活态的文化展示空间,还原艺术的原生状态,这与“情境艺术”的策展理念不谋而合。

自2010年起,恭王府艺术系列展明确提出“情境艺术”的展览定位。就举办展览而言,恭王府无论在建筑风格、园林环境、文化内涵还是观众流量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使得对艺术作品的展示扩展到与环境氛围的相互照应,园景映衬、作品点睛、情境交融,再现了艺术作品的文化生态,还原了艺术作品原本鲜活的生气和温度。情境展不是简单的复古或场景的照搬,而是当代艺术作品在特定环境氛围下的诠释和演绎。恭王府艺术系列展立足于“精、雅、文”的艺术特色,所呈现出的情景观照、情境交融的艺术展览,不仅易于唤起观者品味文化、欣赏艺术的意兴,更能增强观者对美的感受和对文化的认同,从而激发人们对民族文化和艺术传承进行求索探寻的渴望。

在营造空间的美感体验之外,恭王府艺术系列展还注重将时间元素融于情境之中,突出恭王府文化空间“活”的属性,增强展览与观众的互动。如2011年1月举办的“百福具臻——名家书福作品展”、2014年1月举办的“多彩生活——山东民间年画展”等,在春节期间展出,配合园内传统的“书福请福”文化活动,不仅展示了艺术之于生活的不可或缺,更传递出传统文化为佳节带来的喜悦祥和。2011年5月10日开展的“莲生妙相——青海唐卡艺术精品展”选在浴佛节这天开幕,使得展览的气氛更显庄重。展览地点选在府邸神殿嘉乐堂展厅,轩昂的大殿之外,藏式佛塔、大幅唐卡、经幡、转经筒等藏传佛教用品装置,将整个院落置于藏传佛教悠远沧桑的情境之中,令观众油然生发出敬慕向往之情。院落四角,来自青海黄南地区的4位民间手工艺传承人现场展示唐卡制作技艺,手绘、刺绣、堆绣、掐丝,热贡唐卡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状态展示在北京观众的面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真实的体验。

恭王府艺术系列展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领略文化艺术之美,并不一定必须面对高楼展厅中坚冷的墙壁,最好莫过于在庭院山水的游赏之中,不经意间的邂逅和发现。情境的融通所触发的对美的共鸣、所唤起的对美的向往,往往是最为美好的艺术体验。

三、“以展促藏”、“以展促研”的运作模式

在恭王府整体展陈规划框架中,艺术系列展无论在展览数量还是效果、影响等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基本陈列、复原陈列和专题展览等常设性展览是实现肌体功能的主要脏器,艺术系列展则是保证肌体活力不停流动的新鲜血液。定期的展览活动、媒体报道为恭王府带来持续的关注度,而通过举办艺术展来增加藏品、带动学术水平的提高,则对恭王府的业务发展更具长远意义。

随着“历史与艺术并重”“为明日收藏今天”等办馆理念在文化界、文博界逐渐取得共识,恭王府通过举办艺术展实现当代艺术品收藏的目标得以付诸实践,并以此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因历史原因造成的馆藏匮乏的缺憾,取得了一定成绩。自艺术系列展举办以来,恭王府借助展览,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名家、文化名人的书法绘画和工艺美术作品数百件,积累了一定的资源,为日后根据馆藏策划展览提供了可能。

通过举办展览提高业务团队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是推出恭王府艺术系列展的另一大目标。每一个展览从策划方案到邀请艺术家,再到设计展厅、编辑画册,各个环节对于策展人都是锻炼和积累。对于特别企划的主题展览,恭王府还会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举办研讨会,策展人会根据办展心得撰写札记、评论。

在主题策划方面,恭王府艺术系列展在经历了2013年“数量爆发”之后,迅速将2014年的目标定位为“学术提高”。展览策划着眼于类型的深化,近年相继提出了“著名文化学者的艺术实践”“中国艺坛的大家风范”“当代艺林的中坚力量”“青年美术家的扶持计划”“多姿多彩的国际交流”等主题,推出各具特色的邀请展、合作展、个展和群展,使得展览体系更加丰富,展览风貌更具品位。

作为展览最终呈现的作品画册,恭王府对其设计制作更是倾注心血、精益求精。从最初的每一展览单独设计,到现在的整体规范统一,相同的开本、厚度、材质、印刷工艺和设计元素,根据不同的季节、年份,风格略有不同,却又和谐划一,每年一套,展示着恭王府艺术系列展的发展脉络、整体格调和精神气息。

正是这样高质量的展览以及不断提升的策展水平,吸引艺术家一来再来。在恭王府举办艺术系列展的几年中,有不少受邀举办过联展的艺术家再次前来申请举办个展,一些举办过个人作品展的艺术家则要求携弟子前来恭王府举办群展,更有艺术家在首展尚在布展期间就开始预约再度合作。是恭王府独具特色的展出效果“惊艳”到他们,打动了他们。这样的认可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和动力,而那些愿望达成的艺术家们的欣喜之情也是溢于言表。恭王府艺术系列展正是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之中,使品牌含金量得到提升。

曾有多位艺术家和学者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相同的见解:恭王府之于中国当代艺术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若干年后回顾中国美术史,恭王府将是不可绕过的一页。专家学者不吝美誉,诚为对恭王府的爱护和鼓励,相信这份信任和支持将是恭王府今后更为坚定自信、加倍努力的源源动力。正如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在恭王府艺术系列展总序中说的那样,未来,恭王府“将进一步挖掘中国文化艺术的核心价值,吸纳世界文化艺术的精华,注重思想上提炼、艺术上锤炼、制作上精炼,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系列展的累积优势,打造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精品系列展览”。这正是今后恭王府艺术系列展的发展目标,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所在。

猜你喜欢

艺术展作品展展厅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BESPOKE ROMANCE展厅
GAB展厅
NORHOR成都展厅
作品展
小主编作品展
小主编入选作品展
国际现代艺术展在釜山
艺术展讯
艺术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