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建构大局观的思考

2017-02-26江苏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中心小学俞浩淼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大局观白骨精主旨

江苏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中心小学 俞浩淼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建构大局观的思考

江苏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中心小学 俞浩淼

构建阅读的大局观,树立整体阅读的意识是文章阅读的基础,也是阅读理解的起点。无论多么细致的分析,多么深度的思考,归根结底是整体感知文章,所以构建阅读的大局观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

阅读教学 大局观 阅读能力

一、探索阅读理念,构建大局观意识

我们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非常强调阅读的深度,强调品读语言文字,抓细节理解文本。殊不知有的课堂中,学生对文本还没有整体的认识,对文本的主旨、结构都不甚了了,过度地注重细节就容易将一篇有机统一的文章机械地肢解成各自孤立的部分,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对文章的理解就常常是表面的、片面的、肤浅的。学生的头脑不能构建一个属于课文本身的完整的形象,也就更谈不上从整体上去感知、体验整篇课文的内容乃至于特定的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构建阅读的大局观,树立整体阅读的意识是文章阅读的基础,也是阅读理解的起点,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读物的一种近乎直觉的认知体验”。同时,无论多么细致的分析,多么深度的思考,归根结底,是整体感知文章,所以构建阅读的大局观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从文体学角度来看,文章是由字词句段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作者着力构思、巧用技法,其用意在于表现主题和突出主题,具有独特的整体结构。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篇文章中,作者渲染、塑造、描绘的是完整意象,描述的是完整的事物,阐述的是完整的道理,文章中的各种因素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我们阅读时决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从阅读理论来看,阅读者首先感知的是文章的大体结构,思考的是文章的主旨。虽然文章是由许多部分组成,各部分又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我们不会片面关注某个独立的单位,也不会把这些独立的部分看成毫无关系的支离破碎的个体,而是会自然而然地感知成统一的整体,这是感知的整体性特征所决定的,也就是对文本的整体性的把握。因此,阅读过程强调整体性,而对部分的分析只是作为对文章整体认识的一种手段。

二、改革阅读思维,渗透大局观策略

1.教师先导,课堂教学要始终掌控大局

整体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在纷繁的材料中分清主次,在复杂的事件中把握主旨,在众多的现象中看清本质。实现整体阅读,不是单纯的学生问题,应该是教师的观念问题。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大局观,教师的教学设计就要具有大局意识,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处理上应该始终抓住整体。整体把握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

这种把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想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崔峦老师指出:课程改革中的阅读教学,要加强语感的培养,要提高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由此看出,构建大局意识除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之外,关注的重点还应从“品味文章的语言”,转到“揣摩文章的表达”,进而更深刻地体会前一个整体“理解文章的主旨”。可见对文本的整体建构、全局把握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且使课终的“整体”比初读时的“整体”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加深刻的感悟,更加深广的思维。

例如,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时,很容易单纯体会徐悲鸿学画的认真和生活的艰苦,而忽略徐悲鸿这些行为背后的深层意义——励志。因此,首先要明确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个志向,然后品读徐悲鸿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始终牢牢把徐悲鸿的志向敲在学生心中,“真正的中国人”的特质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里。

2.思路引领,课堂教学要渗透大局技巧

文章中总有一些蕴藏文本内在联系的“点”“线”“面”。例如,总起、总结的句子——《埃及金字塔》的总结句,总领全文的词汇——《大江保卫战》中的“铮铮铁汉”。抓住它们,在教学中适宜地点拨,再拓展到全篇,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就能够在阅读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阅读效率。

(1)慧眼识珠,从解读“文眼”开始

题目是文章的“窗户”,有些题目揭示了全文内容的重点,有些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些启迪了行文的思路。从解题入手打开课文的“窗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分析能力。

例如,教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时,可以从题目入手,为什么这本书是男孩子必读的?女孩子需要读吗?这样的解构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更可以将《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梗概和精神内涵串联起来。

(2)统领全文,抓住“纲要”钥匙

认知心理学家雷斯尼克认为:利用纲要知识,能使读者对读物产生一定的心理预期,产生疑问、印证、探究等阅读心理。这里的“纲要”就是对文本的总体的印象和初步的思维处理。不仅要在上课初期初步掌握文本核心价值,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将此作为解读文本的钥匙。

例如,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故事内容,知道大黑骡子在长征中立过功,再来品读彭德怀三次下令杀骡子,他本人和战士们的语言、神态等细节,就游刃有余了。学生通过对人物内心的痛苦挣扎,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以及丰富生动的语言的学习就会对故事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甚至不需要教师精细讲解,也能够通过朗读传情达意。

(3)攥紧把手,掌控“线索”词句

文本中,总有些“线索式”的语句,例如,过渡句、照应句、抒情句等;也总有一些内涵丰富、意义深广的语句,例如,中心句、总结句、议论句等。这些语句对于解读文本内在联系,透析文章主题思想,感悟文章情感态度都有很大的作用。

例如,《郑和远航》《虎门销烟》的总结句都指明了文章的主旨,对于整体阅读很有帮助。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这些关键句,能够帮助他们挖掘出文本的内在价值。

3.立意高远,课堂教学要广阔大局维度

无论怎样的品读文字,最终还是要回到整体,让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精神内涵有清晰的认识。经过高度概括、提炼的有高度,有深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有着内在的牵引力,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能起主导、支撑作用。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课堂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提升学生的发展性学力。

例如,《三打白骨精》一课,故事性强,但内容不深。教学容易犯低层次阅读错误,问题设计容易缺乏思考价值。在构建白骨精形象时候,如果让学生找出白骨精变化的句子读一读,再思考“白骨精没有高强的本领,没有神奇的法宝,凭什么敢打唐僧的主意?”学生就有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纵贯课文考虑,此时教师适当点评,引导学生一步步通过品读文字感受白骨精处心积虑、环环相扣的三变,品读三变背后对于师徒四人弱点的把握和师徒关系的离间,就能够体会白骨精的诡计多端、阴险狡诈了。

叶圣陶先生指出: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搞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教员。要让学生把文本最终的思路搞清楚,那么教师从准备上课开始到解读结束,心中始终要有大局意识,并潜移默化影响学生阅读文本的习惯,培养构建整体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对课文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悟是课程突出强调的重要方面。阅读教学中学生大局观的构建,是阅读教学的基点,也是阅读教学的归宿。从高处,从整体上去把握材料的精神实质,具有阅读的大局观,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大局观白骨精主旨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主旨新解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
李昌镐的大局观
李昌镐的大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