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样的风采

2017-02-25梁滨久

黑龙江史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新界习俗村民

梁滨久

中国开村志编修先河的是清康熙朝郎遂撰写的安徽池州《杏花村志》。此后,村志编修屡见。在编修新方志的热潮中,内地编写出不少村志。全国首轮修志,浙江省出版村志46部。2009年出版的《山西新编方志书目提要》共收录村志25部。截至2012年底,河北省共出版村志51部。而香港史专家刘蜀永、文史工作者苏万兴二位先生主编,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15年出版的《莲麻坑村志》(以下称《莲村志》),则是香港有史以来编修的第一部村志。虽为首创,但内容丰富、材料翔实、特点鲜明、语言朴实、行文简练,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莲麻坑村的基本村情,为香港史、新界史、香港内地关系史、村落文化等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特别可贵的是与内地村志比较,有别样的风采和特色。

一、凸显村庄特色

莲麻坑村是新界东北部深港边境上打鼓岭与沙头角之间的一个小山村,有300多年的历史。《莲村志》在记述莲麻坑村历史与各方面现状的基础上,凸写了具有特色的人、事、物。如莲麻坑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人才辈出,涌现出新界居民中贡献最大的辛亥革命元老叶定仕(1879—1943),他是旅泰华侨领袖,早年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曾担任过中国同盟会暹罗(泰国)分会会长。香港特别行政区将叶定仕故居列为香港的法定古迹。村民决定在叶定仕故居广场竖立孙中山铜像,反映了村民爱国爱村的家国情怀。抗战时期,这里发生过三打莲麻坑矿山的抗日壮举。莲麻坑村还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莲麻坑矿场是香港最大的铅矿场。四面环山的自然条件,加上港府实行边境禁区政策,莲花村完整地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风貌,莲麻坑河是香港“最具生态价值的河段”,山岭树林中蕴含着高度的生物多样性,有许多珍稀动植物。莲麻坑村的民俗文化也颇具特色,将一位先祖奉为神明的叶法诸公祭祀,是新界乡村独一无二的神祗崇拜。新春同乐日,这个不足百人的小山村举办迎春活动竟然有接近2000位乡亲和嘉宾,甚至移居英国、大马的乡亲也纷纷回村参加活动,凝聚力之强罕见。还有许多保留下来的客家习俗诸如“春秋二祭”“二次检骨葬”、设置“房冢”等,更体现了莲麻坑村存有丰厚的民间文化传统。

二、反映村民意愿

内地编修省、市、县三级志书,强调“官书”性质和“资治”作用,为地方政府和党政官员治理地方提供资料和借鉴。相对而言,从基层和普通民众的视角记述不够。《莲村志》一个比较突出的地方,就是在记述村情村治和反映村民的中华民族共同精神禀赋的基础上,充分记述维护村民合法权益的史实,反映村民的意志与愿望。

三、创新编写体例

《莲村志》既遵循地方志编修的体例规范,又有异于内地志书的诸多特点与創新之处。在总体结构上采用了两级结构的纲目体,即纲下辖目。这较比内地村志通常采用的三级结构的章节目体,减少一个层次,这便于在目上灵活设目,择其要者而写。山西省平定县《东关村志》的民情风俗章辖七节:第一节《民情撷要》辖《美德良风》《陈规陋习》《民间禁忌》3目,第二节《生活习俗》辖《饮食》《服饰》《宅居》《行旅》4目,第三节《生产商贸习俗》辖《生产习俗》《商贸习俗》2目,第四节《信仰习俗》辖《宗教信仰》《自然神信仰》《物神信仰》《人神信仰》《其他信仰》5目,第五节《人生礼仪》辖《婚嫁》《生育》《喜庆》《丧葬》《祭祖》《称谓》《行路》《交际》8目,第六节《节日》辖《传统节日》《纪庆节日》2目,第七节《庙会》辖《会期》《例述》《演变》3目,蔚为大观,但村志与村志之间容易重复。而《莲村志》排《风水》《春秋二祭》《婚嫁习俗》《丧葬习俗》《自然崇拜:求雨》《叶法诸公崇拜》《伯公崇拜》《莲麻坑与孔岭洪圣宫》《莲麻坑与长山寺》《新村同乐日》《传统食品》《语言》等12目,择要、明晰、简练。

《莲村志》详列主要参考资料,展学者风范,有学术意识,可为内地志书学习借鉴。其绝大部分的纲下目都列出“主要参考资料”,增强了资料的可信度,也利于读者查考研究。如建置沿革纲行政机构目后列出靳文谟主修《新安县志》,王崇熙主修《新安县志》,刘智鹏、黄玲、孙霄主编《中英街与沙头角禁区》等文献10篇。再如经济纲的农业目后列出刘智鹏主编《展拓界址:英治新界早期历史探索》,阮志《中港边界的百年变迁:从沙头角莲麻坑村说起》,民国三十六年四月初十日《招买地基存照》,叶祥友、叶瑞山、叶玉安、刘国强等访谈录……总计23篇文献资料。

《莲村志》除标明时间的照片外,注明拍摄时间,如首幅从红花岭鸟瞰莲麻坑的照片,注明“摄于2015年1月”再如“在英国做工的莲麻坑乡亲”照片,注明“摄于1974年”。这可增强时感。

当然,《莲村志》系香港有史以来编修的首部村志,草创之作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其一,《莲村志》没有《凡例》。设置《凡例》可说明记述范围、体例结构、时间断限、行文遵循等,有助读者更好理解志书。其二,人物纲生人与已故人物并列,分开记述为好,这样符合“生不立传”的原则。

至于《大事记》的置后,不能说是不足。因为置前置后各有道理,均可。而置前主理史脉,置后重在检索。笔者认为,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河南省地方史志协会编《新方志编纂概论》(豫内资新出发通字[2000]133号)所说:“首先要编好村的大事记。村民们很看重的是他们的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他们认为只要历史写好了就是他们的光荣,特别是家乡、家族的历史尤为重要。因此,在村志的内容编排上要有突破,重写大事记,并放在村志卷首,让村民首先看到的是自己的历史,一开始就倍感亲切感人。”这是有道理的。

猜你喜欢

新界习俗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香港新界地产代理商联会捐赠10000个口罩支持社区抗疫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中联办新界工作部举行新春酒会
田园诗与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