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修:把生活场景“物化”到房子里

2017-02-25衡洁

新城乡 2017年2期
关键词:家装物化业主

衡洁

想住个好房子,想要过上好生活,怎么能离得开装修。

甚至可以说,装修决定了你住在房子里是开心还是糟心。

知乎对于装修这件事的界定是:把生活的各种情形“物化”到房间之中。

从某种意义来说,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从装修时就决定了。

装修里的生活观

你喜欢什么样的装修风格?

现代简约?老干部中式?乡村美式?性冷淡北欧?

其实,有时候你以为完全是出自你审美的选择,其背后实则是千千万万因素作用的结果。

就像《穿Prada的女魔头》里米兰达的经典台词:

“你挑了那件蓝色的条纹毛衣,你以为你自己是按你的意思认真的选出这件衣服。但是你不知道,从2002年奥斯卡·德拉伦塔的发布会第一次出现了天蓝色礼服,伊夫·圣·朗洛也随之展示了天蓝色的军服系列,很快的,天蓝色就出现在随后的8个设计师的发布会里,然后,它就风行于全世界各大高级卖场,最后大面积的流行到街头,然后就看到你在廉价的卖场里买了它。”

装修作为一项自从人类有了房子起就开始了的活动,历史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悠久。远古时期,当人类第一次将山洞或小屋内的石桌石椅凿平磨光,或者在墙壁上刻画出一些花鸟图案时,原始的装修就已然开始进行。它带给居住者的,绝不仅仅是便利舒适,还要审美层次上的提升。房子除了面积的大小,还有质量上的考究。

朝代变迁,技术更迭,装修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但其核心,始终离不开三个要点:一是审美,二是实用,三是预算。而这些又都脱离不了时代的印记。

比如,为什么老一辈的人很多都喜欢中式风格?那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年代就是中规中矩,没有过多外来文化的冲击,即使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袭来,他们也很难被新的审美所影响。当然,其中一部分老辈人在步入中老年之后,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喜欢极其繁复的欧式风格,这未尝不是一种补偿心理——当年太简单了,现在有了一定经济实力后,就喜欢这种外化的欧美风。

而对于80、90后来说,互联网时代让他们充分接受了外来文化的洗礼,因此欧、美、日等风格都各有其拥趸。从总体风格来说,还是在从繁至简,从早些年的简欧,进化到线条硬朗的现代美式,再到这些年北欧与日系的混搭。

有意思的是,尽管流行风格在不断变化,但有一种风格这么多年来却从未在热门风格里消失,并且常常独占鳌头,那就是现代简约。

为什么?除了这种风格比较符合大众审美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便宜。根据齐家网的统计数据,现代简约的每平方米装修价格大约为1100元,而美式或北欧的价格则在1300元以上。这是因为现代简约家具使用板式的就行,而歐美风格则大多需要实木家具。

在买房已经几乎掏空所有的情况下,装修还是先选点实惠的吧。

累心的博弈

装修没有买房贵,但它通常需要花费比买房更多的精力。因为其中猫腻太多,简而言之可形容为:坑多,水深。

在中国,装修可以说是最考验人综合能力和耐性的一项活动,又或者说是一个高强度培训班——几个月与装修公司斗智斗勇博弈下来,人人都像一个装修专家。

“欧美、日本、新加坡等要求必须精装修交房的国家,其住宅装修方案多是由开发商与专业的设计师和施工商来定。房间应该有多大的收纳空间、家具应该做成多大的尺寸、色彩应该如何搭配等等,都有一定的标准。可是在中国,普通业主装修房屋的时候好像人人都能当设计师。”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作新说。

本来与装修公司合作的方式挺灵活,根据需要可以选择清包(所有材料自己选)、半包(辅材不管,主材自选)或全包(所有材料装修公司提供)。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能选择清包的少之又少,毕竟几个月不上班光伺候装修这一件事比较难以操作。

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半包,装修公司负责施工,包一些电线、水管、沙子、水泥等辅材。但这样就有了装修公司的操作空间。“因为费用是打包价,所以容易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情况。硬装部分大多是隐蔽工程,一旦出问题将来很难处理。”一位从事室内装修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说,至于故意增项漏项,然后不断加价,更是装修公司惯用的手法,不懂的业主就只能被牵着鼻子走。

看似省心的全包也未必能释放业主。分包问题无处不在,而工长也可能私下与地方建材商勾连拿回扣。有时候,一个工人高峰期手头有十几户装修任务,装修工期的拖延也就是必然之事。而那些制度严格、售后服务跟得上的公司,价格肯定不会便宜。

实际上,多数房屋的装修过程当中,业主要充当的角色可能还会包括工长、监理,等等。而如果不是有特殊爱好,这些“职位”并没有哪个人愿意担当,既耗时又费力,装修一次房子就像扒掉一层皮。

我的一位朋友,在装第一套房子时出于省心和信任,选择了当地颇有名的一家装修公司,公司推荐给她的设计师据说是得过无数大奖的首席设计师。然而合作起来却处处磕绊。这位设计师根本就不来工地,家具布局的动线也不甚合理,出的图纸工长看不懂,每天电话都得打十几遍。

后来我朋友才慢慢知道,这些所谓的“设计师”,有不少就是以前施工工人转过来的,有的连高中都没读完;要么就是销售转过来的,自学了一套画图软件,会一些销售话术,也就出师当设计师了。

这样装修出来的房子效果可想而知。而且这个糟心的过程透支了消费者对于装修公司的信任。这位朋友在装她第二套房子时,直接自己上阵亲自出图、选材、把控,天天泡在网上学各种国际先进家居理念,选择了一个信得过的施工队来执行,竟然最后装出了一套不俗又实用的房子。

而对于装修公司来说,现在的业主也是越来越不好“伺候”了。每个业主对家的定义和要求都极为不同,有大大小小一箩筐的个性化要求。这也让装修行业难以实现标准化。一位装修工长就提到,曾经在和业主前后商议了5次也没有定下装修方案,因为业主和她婆婆始终就房间的分配和墙体的改动达不成统一意见。

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数据,2015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市场规模超过了4万亿元,全国注册装修公司50万家,行业非常分散,本身也没有特别大的品牌。全国数万亿元规模的庞大市场中,占有率最高的装修公司也才20多亿元。这是一块触手可及的蛋糕,但信息的不对等、信任的缺失、资源的分散使其难以实现科学的切分。

从线下到线上并非易事

这些年,各个行业的翻天变革也给了装修行业一些启示。有人寄希望于O2O的互联网+,将装修打造维标准化产品。于是打着“革传统装修公司命”旗号的各路互联网家装公司蜂拥而至。

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装饰建材委员会副会长唐人看来,传统家装的运营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出效果图时间长,效果图与实际装修材料关联不大;出施工图花时间;材料下单程序繁琐,不但耗人力,而且难以跟踪订单情况,非常容易出错。互联网家装公司则恰恰相反。其以去中介化、去渠道化为特点,可以通过优化整合装修产业链,让装修变得简单、性价比更高。

然而,将装修这件事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并非易事。

大多数互联网家装公司设计了标准化的套餐来解决高效和透明的问题。这确实砍掉了大部分的猫腻,也解决了家装周期长、增项多的痛点,但弊端则是以牺牲个性化维代价。比如,墙砖的颜色大多只能在纯色里挑选,如果你想要有印花的,则难以满足。

这直接导致互联网装修的市场渗透率并不理想。

《2015年中国建材家居产业发展报告》显示:面对中国家装建材行业市场超4万亿元规模的蓝海,互联网家装的渗透率却仅为3%,这与互联网在餐饮、服装零售等其他传统行业平均超过10%的渗透率相差甚远。

“这与家装行业本身高额、低频、重体验的特点有关。此外,产品同质化、落地服务混乱也是主要原因。互联网装修要想持续‘吸粉,还得从这两方面入手,把标准化的东西做到极致。”唐人说。

“装修不应该只是家居建材的简单拼凑,一定要解决住户的真正问题。”某互联网家装行业负责人说,不少所谓互联网家装只是将装修的环节做了简单的打包,这其实换汤不换药,并没有提供更细致的标准化服务。

互联网的作用更多是在探索解决用户对于装修的信任问题。一些先行者引入了类似“滴滴打车”的模式,它们把每道装修工序分别呈现在平台上,由入驻者“抢单”。每道工序都有监督和打分机制。口碑好评分高的公司或工长会接到越来越多的订单,而评分低的则会被监督改善甚至淘汰。

不同城市用户关注互联网家装的深度不一,上海居首,北京次之,其余城市多集中于沿海。但各個城市的目标是一致的:让今后的居住质量得到高质量的保障。

只有完成了装修,才真正实现了“房子”到“家”的转换。它背后不仅仅是有数据支撑就够的,人们在生活上的细节需求更为关键。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会一来就问你预算,而是先问你家的具体情况和生活习惯这些问题。

装修好一个房子,与业主的生活观、审美观、家庭成员、生活方式、个人性格等因素息息相关,而这也是互联网家装想要深入人心,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猜你喜欢

家装物化业主
花盆坠落伤人 业主负责赔偿
炫屹.未来家李赟 影院/智能、家装/工装,齐头并进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探究业主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造价控制
浅谈业主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维仿真模型
业主社区的兴起及其自主治理
X-bar之弊——从名物化分析到最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