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模块式理论模型和认知模型理论

2017-02-25薇,高

关键词:句法图式语言学

李 薇,高 伟

(1.黑龙江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2.东北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0)

浅析模块式理论模型和认知模型理论

李 薇1,高 伟2

(1.黑龙江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2.东北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0)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体系的模型理论,构成了转换生成语法的基本理论。他的语言学理论是建立在两个假设基础上的:模块化和自治性。他最终的目的是根据内模块和外模块理论为语言体系建立一个抽象的理论模型。乔姆斯基认为句法是自治的,而且他认为语言是自治的模块体系。但是,基于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和能力,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并不是完全独立于其他学科,并且构建出了认知模型。主要把模型理论的形式化、普遍语法的客观性与认知理论的意象图式及形式空间化假设进行比较,从中可以得出这两种理论各自的优缺点。客观主义形式化和普遍语法被认知语言学批判。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不能与人类其他认知能力相分离。语言与其他知识和能力分开是武断的,它是天生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有机结果。

模块式理论;认知模型理论;意向图式;形式化

一、模块式理论模型的基本认识

语言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二十世纪末,随着现代语言学的诞生,人们逐渐抛弃了以往的研究方法,开始探究新的理论研究方法。索绪尔作为现代语言学之父,首先转移了语言学研究的方向和任务,把语言研究的焦点移到了具体某个语言的内部,建立了结构主义语言学。虽然他的许多观点现在存在着争议,但是他开辟了语言学的新纪元。在他重大观点的影响下,出现了大批优秀的语言学家和语言流派,成就最辉煌的可以说是乔姆斯基。“大多数现代理论语言学都普遍接受乔姆斯基的心智主义,都认为人脑的某种特定的生物遗传属性决定了人且只有人才能使用语言,语言正是这种人脑生物遗传属性的直接产物和表征,进而把语言研究的对象界定为人脑的“语言器官”。通过研究人类语言为人脑的特定结构建立一个解释性的理论模型”(桂诗春,1997:8),与此相应,在理论方法上表现出以下两个总体特征:(一)抽象理论模型法,此模型是先建立一个抽象的理论模型,再逐渐找出具体实物。(二)模块理论法,它是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然后把若干部分再分下去,一直分到不可再分为止,每个部分之内的元素之间和部分与部分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且相互作用,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换句话说就是把语言这个庞大的系统分成若干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就构成了语言系统的内模块,而语言系统又是整个认知系统内模块中的子系统,而其中其它的子系统则是语言系统的外模块,各子系统之间,内外模块之间存在着输入和输出关系。建立语言的理论模型就是把语言这个系统的内部结构按照内模块的思想建立起来。西方现代语言学家的全部工作可以说是都在按照这种语言系统内模块和外模块的思想为人类语言建立一个抽象的模型。

二、从认知模型理论来看模块式理论模型

1.认知模型理论的基本概述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起始于互动的感知体验,意象图式,范畴化和概念化。“我们在与现实世界互动体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意象图式,建立了认知模型,多个认知模型可构成一个理想化的认知模型”(王寅,2007:90)。Lakoff 认为认知模型理论是建立在意象图式基础上的,主要包括认知模型,理想化的认知模型和心智空间。意象图式的形成主要来源于感觉运动,包含着一个基本逻辑,其获得不需要下工夫。他认为动觉意象图式是一种主要的意象图式,主要包括六大类:容器图式,部分—整体图式,连接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和其它图式。认知模型是基于一组相关的情景和语境,储存于人脑中的某一领域中的所有相关知识的表征,是一种稳定的心智结构。理想化的认知模型是最理想的,最基础的,最完整的认知模型,是一种认知模型集。心智空间则是为当下临时语言交际服务的短期记忆,是一种临时的心智结构。认知模型理论为人类认识语言开辟了新世野。无论是在研究语言的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2.形式化和图像化的比较

我们可以看出认知模型理论强调的是图式化,如动觉意象图式,感觉意象图式,力量意象图式,静态意象图式等等。而模块理论则强调形式化,语法系统中内模块所有的规则都是形式化的规则,这些规则全部都是用“形式构件”表述构成,即由标示符、标示字符和关系符号构成。层级关系是语法系统内模块中一种常见的结构关系。下面是一个含有两个结构层级的形式化描写:XP(L LL)。而在认知模型理论中层级性的关系可用“部分—整体图式”来描写。XP是一个整体,如同一个家庭,包括L和LL,如同家庭里的两个成员。可见认知模型理论是用概念化的图式来表述。在语法系统内模块中最基本句子结构的形式化描写是S+V+O。而在认知模型理论中,用“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来理解。弹子球模型就是对主语+谓语+宾语句型的一种强有力的解释。球的起点是力的发出者,是主语。路径为动作的过程,是谓语。球到达目的地,目的地是力的接受者,为宾语。“形式化力求节简和规范,而图式化力求形象和生动”(王寅,2007:172)。由于形式化在描写语言时,脱离语义,回避人的主观性。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不到一句话的真正意图。而认知模型理论在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很好地解决了寻找不到一句话真正意图的难题。因为听话者的认知模型几乎包括他所听到一句话的所有他所知道的相关信息,根据自己的判断寻找到听话者的真正意图。但同时任意的程度加大。

3.句法构造的普遍语法原则和形式空间化假设

模块式理论是把语言系统分成众多的子系统。构成语言系统的内模块,而且认为语言系统是整个认知系统内模块的一个子系统,坚持语言系统外模块中包括一个信念系统和一个声音系统。语言系统的内外模块只能通过语言事实和语言现象的研究来确立,通过一系列的语言事实和语言现象的研究来确立抽象的语言理论模型。语法系统内模块的建立遵循普遍语法原则,就是通过语言事实来寻找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定义出人脑内部语言形成的机制。从而做到对语言解释的充分性和描写的充分性。普遍语法是模块式理论追求的最终目标,希望能用形式化的东西确立人脑共有的语言机制。这种机制是人类天生具有的,遗传基因所导致的。句法构造的规则也是天生具有的,是自治的,独立于音位和语义。而认知模型理论强调体验论,认为人们在与世界互动中去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Langacker 认为:“句法是概念结构的符号化和象征化,句法构造是来自概念化的典型事件模型,而典型事件模型又是来自对现实世界的体验。”(Langacker,1999:96)换句话说句法构造的规则来自于人们对世界体验的典型事件模型,而并非乔姆斯基认为的来自人的遗传基因。这里的典型事件模型也是一种意象图式,所以认知模型理论认为句法构造源自意象图式。Lakoff认为最初的意象图式应是空间意象图式,它是人们理解最初概念的基础,提出了“形式空间化假设”。“形式空间化假设是指依靠空间关系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的假设。”(王寅,2007:191)Lakoff 以自己提出的六种意象图式和形式空间化假设为基础进一步论述了语言中的基本句法构造:(1)一般的范畴是根据“容器图式”来理解;(2)层级性的句法构造可通过“部分—整体图式”来理解;(3)语法关系和共指关系在结构上可用“连接图式”来描写;(4)“中心词+修饰语”结构可用“中心—边缘图式”来描写;(5)“主语+谓语+目的状语”结构用“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来描写;(6)句法上的距离可用“线性图式”来描写。可见,认知模型理论把句法构造的根源归结在空间意象图式之上。然而,无论是模块式理论还是认知模型理论在对句法构造的解释上都具有一定的欠缺性。认知模型理论作为一种新生理论,是否能够承受住时代的挑战,还有待于进一步证明。

4.模块式理论模型的客观主义与认知模型理论的主客观主义

模块式理论模型强调镜像观,是纯正的客观主义。语言系统内模块的规则都力求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如同数学的公理一样,不可改变。因而,在面对如此丰富的现代语言,在解释力上就显得不是很充分,尤其在那些模糊多变的语言面前,更加显得苍白无力。因为意义不可能是客观世界的镜像反映,它必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例如颜色的语义场,亲属的语义场,不同的民族就定义出了不同的概念范畴。因为模块式理论模型力求准确和精确。语言系统的内模块中规则的运算和推导与规则所使用的条件,也把语言研究推向了为语言而语言,片面强调具有真值命题模型的作用,忽略了人的主观因素和价值取向。认知模型理论充分考虑到了人的主观因素,其中理想化的认知模型除了命题模型之外,还包括意象图式模型、隐喻模型和转喻模型。正是由于这些模型才可理解我们为什么会有想象力。由于理想化的认知模型是理想化的,在实际运作中它就不一定与所有的客观事实相符,会以不同程度来适应现实世界。这就解释了语义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多变性,弥补了客观主义语义理论之不足,在解释力上更具有充分性。

三、结论

模块式的理论和认知模型理论都在探求人类语言世界的道路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模块式的理论由于过分的注重形式化,忽视人的主观因素,回避意义,在寻找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时,有很大可能会走向极端。这种理论强调句法第一性,语义第二性,并没有看到句法规则的制定,在其本质上也是为语义服务的。人们根据自己对世界的体验,按照一定的约定俗成性给句子制定构造规则,其最终目的也是为表达意义的需要,并非乔姆斯基认为的句法自制性和语言系统的模块式模型。认知模型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力图用图式化的方法来揭示人类语言的内在奥秘,在强调客观主义的同时,坚定了人的主观因素,在解释力度上更具有一定的充分性。然而,任意的程度加大了。在理解语言句法构造时,意象图式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是,意象图式的理解和变化也过于随意。而且,由于人们对世界的体验不尽相同,每个人都可以从一事物的一个方面去理解、去体验,结果哪一种体验应该是正确的呢?哪一个应该是普遍接受的呢?最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评价。模块式理论和认知模型理论有各自的优缺点,若能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必能找出一条更好的语言学研究道路。

[1]Langacker, R. W.CognitiveLinguistic:Foundation,Scope,andMethodology[M].Berlin: Mounton de Gruyter,1999.

[2]Hu Zhuanglin.Linguistics.ACourseBook[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 2002.

[3]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6]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Class No.:H0-06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Modular Theory and Cognitive Mode Theory

Li Wei1,Gao Wei2

(1.Education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China; 2.School of Law and Literatur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70,China)

In the end of 1950s, Chomsky has proposed the modular theory of language system, which became the basic theory of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We can say that his language theory is found on these two hypotheses: autonomy and modularity. His final aim is to hope to build an abstract theoretical mode for languag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though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modularity. Chomsky believes that syntax is autonomous. And he believes that language is the autonomous modular system. However, based on human foundamentary cognitive way and capacity, cognitive linguistics believes that language is not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other subjects and builds the cognitive mode. This paper mainly compares the formalization , universal grammar and objectivism of modular theory with schemas, Spatialization of Form Hypothesis and subjectivism of cognitive theory, from which we can ge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two theories respectively. The objectivism formalization and universal grammar are criticized fully by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mode. Cognitive grammar does consider language to be indissociable from other facets of human cognition. Only arbitrarily can language be sharply delimited and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kinds of knowledge and ability. Rather it emerges organically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varied inherent and experiential factors.

modularity; cognitive mode theory; schemas; formalization

李薇,博士,讲师,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高伟,讲师,东北农业大学。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1672-6758(2017)03-0124-4

H0-06

A

猜你喜欢

句法图式语言学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