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发展模式 调顺产业体系

2017-02-25张天惠

河北农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贫困村农场园区

张天惠

创新发展模式 调顺产业体系

张天惠

涿鹿县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围绕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全产业链升级和提质增效,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正在实施的四种新模式引领农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一、构建现代园区带动模式,把农村农业资产经营起来

涿鹿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面积18.5平方公里,覆盖矾山镇6个行政村。园区以“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经营,尝试将既有的葡萄、杏扁等农业产业化项目通过经营创造更高效益。目前园区内3家葡萄酒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2.5万吨,辐射带动周边2万亩酒用葡萄的发展。杏扁加工企业涿鹿派派食品有限公司积极引进新疆小白杏种条,现已嫁接千余亩,预计农户每亩增收1000多元。园区与燕王沟村联合组建东阁葡萄专业合作社,牵头建设果品采摘园,贫困户以每户8000元扶贫资金作为入社股金占股76%,每年按股分红,扶持120户贫困户500人受益。园区内的农民和贫困人员可到公司打工赚取工资,获得“保底租金+盈余分红+工资”三份收入,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致富的梦想。目前,该县建成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入驻园区农业企业26家,各类合作社41家,去年园区创造总产值4.66亿元,收入1.3亿元,带动4.1万农民增收,三级园区覆盖24个贫困村2076户贫困户,平均带动贫困户增收600元,一般农户增收400多元。

二、构建“龙头”企业拉动模式,把农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涿鹿县果仁公司年加工杏仁3000多吨,生产的30多个商品被国家评为A级绿色食品。辉耀镇积极与果仁公司联姻,将全镇杏扁种植建成果仁公司原料生产基地,公司以资金、技术入股,6个村农户以土地入股,成立了8个杏扁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万亩,种植杏扁5300亩,合作社与农民签订杏扁包销合同,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的新业态,带动全镇14个贫困村杏扁产业的快速发展。今年全镇改造低产杏扁5000亩,在8个贫困村种植林下油用牡丹1000亩,为贫困村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涿鹿广业兔业养殖有限公司在黄土坡村流转土地158亩,建成集獭兔养殖、屠宰加工、兔粪养殖蚯蚓、蚯蚓养鸡、鸡粪出售,发展成为“养加销”一体化的循环产业。黄土坡村135户贫困户获得国家扶贫资金196万元,经村民代表和贫困户商议,将扶贫资金投入到兔业公司,作为贫困户的入股股金,每年按股金的10%给贫困户分红,公司用这笔资金扩大养殖规模,今年新建成占地300亩的广义兔业双创产业园,吸收35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到园区就业,每年仅工资收入达到2.5万元左右。今年,这县有68个贫困村以扶贫资金、资产入股到33家农业企业,当年带动户均增收550多元。

三、构建家庭农场驱动模式,把农民带动起来发展生产

大堡镇鸿源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000多亩,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鲜食玉米和青贮玉米,比周边农户大田玉米每亩增收600多元,亩均收入达到1800元。周边下沙河、三涧口、马圈、大荆寺4个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9户,获得扶贫资金58.2万元,经镇协调4个村贫困户以扶贫资金作为入股股金。农场采取“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每年按股份分红。农忙季节招收农民到农场打工,每天收入80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鲜食玉米种植400亩,土豆种植300亩,发展错季蔬菜500亩。目前这县家庭农场发展到9家,种植大户205户,规模种植达到6万亩,亩均增收200多元。

四、构建合作社推动模式,把农民组织起来抱团取暖

涿鹿县易兴蔬菜专业合作社在石人洼村流转耕地800亩,种植富硒土豆和谷子,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生产,接受劳动管理,获得“租金+工资”两份收入。雨露农业种植合作社在上河村流转土地930亩种植籽用西葫芦,带动周边贫困户56户发展籽用西葫芦150亩,瓜籽由合作社收购销售。今年,涿鹿县新发展种养专业合作社44家,流转土地2.5万亩。到目前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1家,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50家,产业化经营率达到84.9%,贫困人口参与率达到100%。在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全县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引领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作者单位:涿鹿县农牧局)

猜你喜欢

贫困村农场园区
农场假期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农场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一号农场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