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探索

2017-02-25

小学生导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溪头苏霍姆豌豆

谭 群

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探索

谭 群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大自然对于儿童的成长教育有重要的作用。他说:“如果教学使孩子脱离充满神奇魅力的大自然是教育的失败。”的确,大自然这所“蓝天下的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增长知识的得天独厚的课堂。在大自然中,我们能看到郁郁葱葱的田野、碧波荡漾的河水、五颜六色的花儿,还能听到各种充满生命力的声音。在大自然中,我们不仅能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还能养成积极观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好习惯。

本期“发现栏目”的小作者善于观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得到了有趣的体验和发现。

《豌豆的“叭叭”声》一文里,张澜同学从豌豆利用自身力量进行种子传播这样一个自然现象,有了一系列的联想和思考,知道了更多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不同颜色的叶子》一文里,胡馨月同学观察到春天里,叶子的颜色并不都是绿色的,而是有着很多明显的区别。她的这种细微精确的观察力让文章充满了生趣和新鲜感。

《秋天,桃花怎么开了》一文里,沈婷婷同学留意到一个特别的现象:庭院里的桃树在秋天开花了。这是怎么回事?主动积极的探索让她离问题的答案更近了一步。

走进大自然,能增长见识,培养探索的能力和想象力,培养真、善、美的心灵。大自然给我们的生命以丰富的滋养,也是我们进行写作训练的重要资源。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成为许多作家笔下宝贵的写作资源。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邓湘子在《打赤脚的童年》一书里谈到他的创作,这样写道:“我的大多数短篇儿童小说,以及长篇小说《像风一样奔跑》《溪头的读书声》《蓼花鼎罐》《牛说话》等作品,都是以湘西南山区为背景,抒写乡村童年成长的生命风景……因为我是在山野里长大的,成长的过程就是被山风吹着、山雨淋着、山月照着……”

社会越来越现代化,我们经常接触的是电视、游戏机和电脑,离大自然越来越远。我们提倡同学们亲近自然,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

猜你喜欢

溪头苏霍姆豌豆
石延顺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十年磨一村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豌豆笑传
豌豆笑传之拔罐
春在溪头荠菜花——序《民间日用雕版印刷品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