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7-02-24吴泉

今日健康 2016年6期
关键词:内固定术疗效

吴泉

【摘 要】 目的:探究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病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病例临床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施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术前、术后2周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进行对比,评估此种术式疗效及应用价值。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186.5±23.1)min;术中出血量(864.5±124.1)ml,随访时间(6.8±1.2)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血管、神经损伤或椎弓根置钉位置出错等,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等并发症。术后2周Cobb角较术前大幅度降低,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较术前大幅度升高,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实施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恢复脊柱功能,还可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脱位 短节段椎弓根钉 内固定术 疗效

胸腰椎是人体脊柱活动范围最大的节段之一,是骨折脱位的好发部位。胸腰椎脊柱骨折脱位经调查统计发现在全部脊柱骨折病例中构成比约为30%-60%,严重影响患者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近年来报道显示[1],对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经常规处理后实施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复位效果,减少并发症。我对医院收治的4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病例的临床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经伤椎置釘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在此类患者中的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完成研究,首先按照入选标准自医院2014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胸腰椎脊柱骨折脱位病例中选取46例对其临床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者均经影像学及相关检查确诊,且均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临床记录清晰、完整,排除合并其它类型外伤者,存在器质性或系统性疾病者,存在既往脊柱受伤史或手术史者,未按要求定时复诊者。46例病例中共有38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23-64岁,(42.5±10.3)岁,手术距受伤时间8h-7d,平均(3.2±0.7)d,受伤原因:车祸12例,砸伤15例,高处坠落19例,术前Frankel分级:B级、C级、D级、E级分别有9例、10例、11例和16例,骨折脱位节段:T12、L1、L2、L3节段分别有15例、13例、10例、8例。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手术前均需行影像学检查,据此了解患者骨折严重程度、脱位节段等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其病情及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相关事项,待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后择期进行治疗。

手术方法:嘱患者俯卧于脊柱架上,实施全身麻醉后将伤椎作为中心,做一个长约等同于伤椎及上下各1个椎体的后正中切口,将皮肤和皮下组织依次切开,对两侧的竖脊肌进行剥离以便将伤椎椎板充分显露出来。利用C型臂对伤椎进行定位,进钉点选择伤椎及其上下椎体的顶点位置,向椎体两侧开路进针。进针方向首先保持横切面TSA和矢状面SSA角分别为5-15°,0°,而后视情况逐渐增大,若椎体严重压缩应当及时调整进针角度。完成置钉后确定定位效果,并选择合适长度的椎弓根螺钉完成内固定。最后还需要实施椎管减压处理,对双侧安装纵向连接棒以促进伤椎高度恢复,对椎间和横突间采用人工骨及咬除的椎板碎骨进行植骨。

1.3 观察指标

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随访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对比本组病例手术前、术后2周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18.0处理原始数据。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手术前后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若P<0.05,则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时间为89-287min,平均(186.5±23.1)min;术中出血量为160-1800ml,平均(864.5±124.1)ml,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6.8±1.2)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血管、神经损伤或椎弓根置钉位置出错等,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等并发症。术前和术后2周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数据及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1,可知术后2周Cobb角较术前大幅度降低,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较术前大幅度升高,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方法主要利用椎弓根钉对受伤节段及临近椎体进行复位、固定治疗,能够从点、节、面等水平上进行多方位接触,从而改善轴向的负荷和承重能力,增加椎体与内固定物之间的稳固性,避免发生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或者断裂等情况,同时还可避免给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方法主要利用杠杆的原理,在抗压、抗剪力以及抗张等方面均能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在对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治疗时选择此种方式,且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方法也得到众多学者的一致认可[2-4],术中内固定物选择灵活,能够有效避免损伤椎间隙神经和血管,以免遗留永久性后遗症,且术后并发症少,脊柱功能恢复良好,其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得到一致肯定。

本研究中术后2周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无并发症,提示采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脊柱解剖学结构和生理学功能的恢复,并减少甚至避免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综上所述,对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可考虑实施利用椎弓根钉完成经伤椎钉短节段内固定手术,以在安全条件下促进脊柱结构和功能的快速恢复。

参考文献

[1]唐焕章,徐皓,林松庆,等. 后路椎弓根钉棒短节段固定治疗AO-B1型胸腰椎骨折脱位[J]. 临床骨科杂志,2014,17(06):642-645.

[2]刘华. 经伤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与跨节段置钉的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6):4169-4173.

[3]刘富友. 探讨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临床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2):83-84.

[4]舒剑臣,邱志杰,史可测,等.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07):743-745.

猜你喜欢

内固定术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100例颈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