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留棘突复合体棘突间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2017-02-24孙锐张建军

今日健康 2016年6期

孙锐+张建军

【摘 要】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保留棘突复合体棘突间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接诊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治疗,而研究组采取保留棘突复合体棘突间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椎间高度与椎间角度,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VAS、椎间高度、椎间角度等均有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保留棘突复合体棘突间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有不错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保留棘突复合体 棘突间开窗 潜行椎管减压术

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痛、腰腿痛等常见病因,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后天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属于老年人腰腿痛常见病因[1]。近几年国内影像学诊疗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使得腰椎管狭窄症诊断有了明显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本病患者生活质量。从国内临床治疗来看,手术治疗逐渐广泛受到医患认可,但对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则有不同观点。为了进一步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保留棘突复合体棘突间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我院实施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计入选对象6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入选时间2007年4月-2015年12月。入选患者均经CT或MRI等检查确诊,符合腰椎管狭窄症,均伴有明显间歇性跛行,以及下腰痛、下肢放射痛、相应节段椎旁压痛等,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0-74岁,均值60.5±5.4岁;骨性狭窄7例、单侧下肢痛12例、双侧下肢痛11例。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2岁,均值60.2±5.7岁;骨性狭窄6例、单侧下肢痛12例、双侧下肢痛12例。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治疗,主要有神经根管、侧隐窝狭窄减压扩大,切除后纵韧带钙化、明显椎间盘后突、椎体后缘增生突起等[2]。研究组则采取保留棘突复合体棘突间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具体措施为:实施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术前进行标记与定位,从定位棘突间作腰椎后入路手术,充分将腰部深筋膜显露;于距离腰椎棘突连线两侧0.5-1.0cm作纵切口2个,将腰部筋膜切开后,紧贴着棘突将骶棘肌附着点切断,从一侧与椎板将骶脊肌钝性剥离,所用仪器为Cobb骨膜剥离子,使得一次椎板充分显露,按照狭窄节段从根部利用咬骨钳咬断,咬断1-4节棘突,但不切断棘间与棘上韧带,而棘突韧带复合结构和对策骶棘肌则牵拉到对侧,使得全椎板暴露出来;将上位棘突峡下部与下位棘突上部咬除后,利用骨凿将棘突基底部内板与上位椎板下1/4及下位椎板上1/4潜行凿除,并采取黄韧带剥离子轻微撬剥,充分扩大矢状径后形成骨窗(2cm×1.5cm);两侧椎板黄韧带采取椎板咬骨钳咬除,对小关节内聚增生侧隐窝狭窄部分进行探查,其关节突前内侧则采取薄骨刀潜行清除,若合并椎体后缘增生突起则一并切除,直到硬膜囊完全搏动或有膨隆;一旦探查到椎管或神经根狭窄,则采取神经根管减压或擴大开窗潜式减压,尽快解除神经根与硬脊膜受压,松解神经根粘连[3];若合并2个间隙狭窄,则采取同样的方式对另一个实施椎管减压术;术后彻底止血,椎间隙与创口则采取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常规引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椎间高度与椎间角度,并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本研究疗效根据术前术后ODI减分率进行评价,其中优:减幅≥75%;良:减幅50-74%;可:减幅25-49%;差:减幅<25%[4]。优良率=优率+良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x±s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术前术后ODI、VAS、椎间高度、椎间角度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ODI、VAS、椎间高度、椎间角度等均有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详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发生2例腰痛、1例下肢牵涉痛,对照组则发生5例腰痛、3例下肢牵涉痛、3例腰椎滑脱、2例腰椎不稳,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腰椎管狭窄症属于常见疾病,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属于最为常用的减压术,有不错的近期效果,但长期效果并不理想,主要会有再狭窄、腰椎失稳等[5]。本研究中针对我院接诊的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采取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治疗,而研究组采取保留棘突复合体棘突间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优良率、术后ODI、VAS、椎间高度、椎间角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尽管本研究采取保留棘突复合体棘突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有不错效果,但减压术后是否植骨融合与脊柱内固定则成为研究热点,而我院近几年多为植骨融合处理,因为内固定术过于传统,从结果可知植骨融合术效果更佳,不过术后有临近节段退变,需加强重视。

总的来说,本研究采取的治疗方案需严格遵循脊柱手术减压与稳定原则,有这样一些特点:第一,相比单纯全椎板与半椎板切除而言,本研究所用方案损伤更小;第二,手术可最大化保留脊柱后柱,使得脊柱稳定性得到最好地维持,确保术后脊柱稳定;第三,手术保留完整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大多数棘突,维持腰椎稳定性,加上术后周围瘢痕无法贯通,这样可减少硬脊膜粘连或医源性压迫[6-8]。在本次研究中,采取保留棘突复合体棘突间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使得腰椎稳定性得到最大化维持,而破坏得到最大化减少,脊柱生物力学稳定也得到保持,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中远期效果也比较良好,无腰椎不稳与滑脱,安全性高。

综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保留棘突复合体棘突间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有不错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赵武斌.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实用医药,2010,5(4):78-79.

[2] 姜传兵.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21):67-68.

[3] 冯庆义.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21):74-75.

[4] 季洪磊,石宗义,张万学等.扩大开窗潜行减压术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09(7):250,253.

[5] 裴志文,钱黎花,谌业光等.保留棘突复合体棘突间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7):977-978.

[6] 赵战平.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10):45.

[7] 曹海云.腰椎管狭窄症应用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3):113-114.

[8] 何勍,阮狄克,侯黎升等.单纯减压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伴Ⅰ度退行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5):41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