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联合检测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损害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2017-02-23胡晓静孙立强

山东医药 2017年4期
关键词:肾炎尿液肾小球

胡晓静,孙立强

(1安阳市中心血站,河南安阳455000;2安阳市人民医院)

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联合检测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损害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胡晓静1,孙立强2

(1安阳市中心血站,河南安阳455000;2安阳市人民医院)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液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检测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损害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16例(观察组),体检健康者70例(对照组),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及晨尿,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观察组随访2年,109例病情缓解或无进展,7例发展为肾功能衰竭(GF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发展为CRF患者入院时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水平均高于病情缓解或无进展者(P均<0.01)。RBP、α1-MG和mALB联合检测对评估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发展为GFR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3、敏感性为86.3%、特异性为78.8%,均高于三项单独检测。结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水平均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慢性肾小球肾炎;视黄醇结合蛋白;α1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通过免疫或非免疫途径造成自身不恰当的免疫应答反应,引起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部性炎性改变的一组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任何年龄段(以青中年为主)均可患病,男性多见,以水肿、尿蛋白、血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肾功能损害早期无明显症状,尿素氮、血肌酐等反映肾功能的指标亦无明显变化;患者常于肾功能损伤严重时出现症状,此时已失去逆转治疗的机会,极易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CRF),预后较差[1]。本研究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液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检测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损害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6年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16例(观察组),男74例、女42例,年龄21~60(42.5±9.1)岁,病程3个月~5年;均具有食欲不振、倦怠、腰酸、乏力等症状。研究对象均符合2005年《实用内科学》[2]关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排除心脑血管、糖尿病、高血压、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他可能引起肾损害的疾病。入院后均给予慢性肾小球肾炎常规治疗,避免剧烈运动,限制饮食,预防感染、对症支持等。随访2年,109例病情缓解或无进展,7例发展为CFR。另外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男49例、女21例,年龄20~64(44.3±9.3)岁。两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

1.2 血清RBP、尿液α1-MG和mALB水平 观察组入院时、对照组体检时采集清晨空腹(禁食10 h以上)肘静脉血5 mL及晨尿10 mL。静脉血标本以3 5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血清,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RBP。晨尿标本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α1-MG和mALB。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发展为CRF患者入院时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水平均高于病情缓解或无进展者(P均<0.01)。见表1、2。

表1 两组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观察组不同预后者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水平比较

注:与病情缓解或无进展者比较,*P<0.05。

1.3 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单项及联合检测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RBP、α1-MG和mALB联合检测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3、敏感性为86.3%、特异性为78.8%,均高于三项单独检测。见表3。

表3 RBP、α1-MG、mALB单项及联合检测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GFR的评估价值

2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损害早期具有一定的隐匿性,易被忽视,患者在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之前存在较长时间的无症状阶段,当肾小球滤过功能持续下降时,病情迁延可发展为CRF[3]。目前临床评价肾功能损害主要通过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功能等,常用观察指标如血清尿素、肌酐、尿酸,尿液β2-微球蛋白、mALB等[4]。但是,上述指标仅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才出现明显变化,且影响因素较多,不能准确反映肾脏损害及其程度,尤其是早期肾功能损害[4]。因此,筛选肾损害早期评估指标对治疗和预防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RBP是一种低分子量(21 kD)转运视黄醇类物质的载体蛋白,主要由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合成,广泛存在于血清和尿液中[6]。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绝大部分的RBP与甲状腺结合蛋白结合,不易被肾小球滤出,仅有10%的RBP以游离形式经肾小球滤出后被肾小管重吸收[7];当肾小管功能受损时其排泄量可明显增加。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时,可造成RBP在血液中蓄积,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故血清RBP水平检测可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Mahmood等[8]研究发现,血清RBP水平升高能反映肾近曲小管的损害程度,是目前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敏感指标。α1-MG是一种由肝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又称蛋白HC,其分子量小,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唾液等人体的各种体液及淋巴细胞膜表面[9]。α1-MG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而滤过的绝大部分在肾小管被重吸收降解。当肾近端小管受损时,肾脏的重吸收功能障碍,使尿液中α1-MG排泄量急剧增加[10]。尿中α1-MG的排泄量不受尿液pH值变动、恶性肿瘤等肾外因素的影响,因而推测检测其水平对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黄琼莲等[11]研究证实,尿α1-MG是肾小球滤过功能改变或近端肾小管功能轻微损害的敏感和特异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可弥补常规尿酶联试纸和镜检易漏检的不足。mALB是血清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是由各种实质细胞合成的一种中分子蛋白质,带负电荷[12]。由于电荷选择性屏障作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mALB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尿液中的mALB含量甚微[13]。初彦梅[14]研究发现,当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强或肾小管对蛋白质的重吸收功能减弱时,尿液中mALB水平增加,其增加幅度与肾小球损伤程度呈正相关[15]。

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对血清与尿液指标联合检测已逐步成为早期发现慢性肾病的重要手段[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损害可导致体液中RBP、α1-MG和mALB等内源性物质发生变化,其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损害进行评估。本研究随访2年,发展为CRF患者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水平均高于病情缓解或未进展者,提示三者水平变化可反映患者预后。ROC曲线结果显示,三者联合检测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评估的AUC 、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三项单独检测,提示三者联合检测可更准确、更客观地评估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水平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1] 汪心菊.尿转铁蛋白测定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诊断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103-104.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53-2157.

[3] 李军民,冯陆,李卫.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9):1190-1191.

[4] 张淑贞,刘金平,穆云,等.慢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患者实验室检查项目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607-2608.

[5] 杨志伟,如先古力·卡德,阿里同彩·次克.尿肾功联合检测对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J].医药前沿,2016,6(22):211-212.

[6] 陈峻,胡必成,王羽,等.血清RBP检测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25(1):113-114.

[7] 吴翠翠,张雪琦,李君光,等.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价值的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6(4):481-483.

[8] Mahmood K, Samo AH, Jairamani KL, et al. Serum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as an indicator of vitamin A status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night blindness[J]. Saudi Gastroenterol, 2008,14(1):7-11.

[9] 戴慧莉,钱家麒,严玉澄.低分子量尿蛋白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3,23(53):423-426.

[10] 沈红伟.α1-微球蛋白在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128-129.

[11] 黄琼莲,覃西,李浩,等.尿α1-MG检测对肾损害早期诊断是应用价值[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7):87-89.

[12] 涂静华,厉茜.尿微量白蛋白和胱抑素C检测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243.

[13] 周碧燕,钟德斌,李友邕,等.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愤怒损害评估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4):95-96.

[14] 初彦梅.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害评估中的意义[J].家庭心理医生,2015(2):13-14.

[15] 隋昌华,王露.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4,25(2):81-82.

[16] 刘红,赵红娟,邢淑清,等.尿液联合检测对肾损害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162-163.

10.3969/j.issn.1002-266X.2017.04.023

R692.3

B

1002-266X(2017)04-0069-03

2016-10-11)

猜你喜欢

肾炎尿液肾小球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跟踪导练(三)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尿液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