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用好视频会议了吗

2017-02-21王晓冬北京真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7年1期
关键词:双流视频会议服务型

文/王晓冬(北京真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你,用好视频会议了吗

文/王晓冬(北京真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视频会议和与之相关的交互式应用的普及,本文尝试从管理、应用和实际操作等层面,分析如何用好视频会议。

纵向延伸 横向拓展 由繁至简 服务型竞争

1.概述

我们知道,在所有的计算中,对活动图像的处理是最为复杂和耗费资源的。因此,基于网络传输的视频会议在为我们节省了时间和距离成本这些宝贵的资源时,也对怎么样用好、管理好视频会议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它能够尽可能多的融入到日常业务和服务中去,这需要从实际应用说起。

2.管理——纵向延伸显效率

在大型企事业和政府单位中,以组织结构和地理位置划分,通常为自上而下的纵向管理机制。随着视频会议应用的普及,会议召开的次数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在一个会议中,参会节点和参会人员是越来越多的。形成了诸如“总部-省-市-县”的四级视频会议体系,甚至还可以延伸到下一级的基层单位。

目前常用的管理方式为,实现“总部-省”的二级会议体系的召开与控制,各市(县)单位通过省的视频会议终端,以音视频信号模拟转接的形式参会。这种方式的不足在于,无法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对所有参会会场的统一管理和调度,还得需要下属单位技术人员的配合才能完成。会议的效率,自然就打了折扣。

有没有好的办法呢,当然也是有的,通过会议数字级联,可以调看任意下属会场的图像,实现全系统视频会议的互通。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在集中式纵向管理的会议中,数字级联应用越广泛,参会节点就会越多,管理的难度也会越大。

打个比分,一个省级单位所辖10个地市,一个地市所辖10个县级单位,那么1个省级单位就有10台MCU,100台终端。这种纵向延伸增加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同样一个操作,在10个人的会议和1000人的会议里,管理效率完全不同。

而且,统一到一个平台,进行集中管理后,相应功能性需求的数据交换量也是很大的(见图1)。

因此,就有必要引入分级分权的概念,只有在上一级发起会话时(要求广播某单位图像),下一级才会响应请求(上传被指定的图像)。否则,在召开会议时,由纳入统一管理的单位,自主控制本单位及下级单位会场的设备,并将会议信息同步到上一级管理平台。

同理,设备的注册信息、监控信息,利用率、故障率等,也可进行分级分权管理,最终汇总至管理平台,进行分析统计。

图1 功能性需求的数据交换量示意图

在行业或系统内的纵向延伸,通过视频会议统一调度管理平台,平衡好总体和局部的关系(分级分权管理、分布式部署),可以大幅提高应用效率。

3.应用——横向拓展出机遇

本质上讲,由厂商去主导的代理商、集成商、客户该怎么做?该用什么?最终的方案,可能就是产品线的集合。这种自下而上的设计(产品→应用),将导致建设的系统与用户的需要不匹配,造成资源浪费。

图2 云服务模块示意图

这里借鉴一下云计算中PaaS和IaaS的概念,如果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完成后,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所用即所需的服务平台(PaaS:Platform-asa-Servic 平台即服务),用户又何必去关注硬件基础设施呢?(IaaS: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基础设施即服务)

因此,有必要放弃一些以AV系统硬件为核心的设计思路,采取以应用服务为设计重心,通过了解和扩展用户的业务需求,驱动视频会议系统建设,这就是云视频的价值所在,更是系统集成商在视频会议行业的主要优势。

数据显示,2014年开始,云视频成为视频会议解决方案一个新的方向和热点。

先不谈云视频后台采用的技术(虚拟化、资源池、SVC可分层编码),首先,云视频的应用场景还是值得期待的。笔者曾经调研过企业培训软件,发现很大部分是没有太多应用价值的。虽然这些软件也提供模块化定制,但是,具体使用起来,却不是那么好。不能为个体提供专属化的培训,泛泛的签到、网络考试,能多大程度上使得培训对象快速上手、上岗呢。而云视频的最大应用价值,应该就在专属化的视频服务。

如果能够做到,需要的是基础服务(简单音视频沟通),就给基本模块;需要的是增值服务(双流、文档互动、多信号源切换、多分辨率选择、大容量会议室),就购买相应模块。那么,使用的成本可有效降低,推广起来就快,应用的场景就越多(见图2)。

据eMarketer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智能手机用户近20亿,移动市场,83%的用户年龄介于18~29岁之间,对于这样的用户群,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后,工作的流动性和跨区域性很强,沟通的需求很多,云视频,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横向拓展的机遇。

4.实操——由繁至简

将到年底了,每每这个时候,视频会议的使用频率激增,管理和服务的压力较大。这里,通过一个实例,分析一下怎样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关键节点,提升视频会议的质量。

2003年,ITU批准了H.239标准,就是我们常说的双流(有些厂商称为辅流)。双流协议的使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视频会议的应用方式。如:生产调度会议、项目分析会议、操作培训会议、工作总结会议等,都是双流的常见使用形式。

难点:双流在规模比较大的会议中,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双流是基于带内传输的(一次呼叫建立媒体连接后),如果第二路视频源的分辨率要求很高或是动态图像时,双流显示的效果未必最优。其次,视频会议数字级联越多,双流发送的稳定性可能越是递减的,因为不同设备厂商的双流协议参数有可能不同,而且,如果考虑到,高清和标清的编码转换,调试还要复杂一些。最后,双流是按需发送的,会议中,不能提前预览监控,有一定风险。

定位:双流需求和难点的产生,是因为有多路视频信号进行传输和显示。

分析:如果将视频源之间的切换、格式的转换、多画面的预监等操作,放置在信号进入视频会议终端前,可避免上述问题。

解决:增加视频切换台设备,将双流信号或其他视频信号,在视频会议系统前端进行切换或叠加处理后,输出至终端,作为主流信号发送。

优点:简化了会议中的操作步骤,提升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信号质量得到优化,会议保障风险可控(见图3)。

图3 双流路径中的信号流示意图

5.总述——服务型竞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无论是在应用范围上的纵向延伸还是横向拓展,抑或是在服务保障过程中提炼出的系统优化,都是由用户的实际需求而产生的,因此,视频会议的发展,已经从技术驱动,转变到应用型、服务型竞争阶段。

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公司,服务部门通常更多地被当作成本中心,而服务型竞争阶段,产品销售只是交易的开始,用户对所提供的整体服务方案的认知、认可,才是公司和用户之间建立长久互动关系的基础。

服务型竞争,也早已从最初的被动式响应服务请求(硬件维修),到主动追求客户满意度(驻场服务),真正体现服务价值的,应该是继续与用户深度融合;同时,有必要将服务进行产品化,引入服务产品竞争的模式,在提升公司整体竞争优势的情况下,进而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了双赢、多方都满意,这样,视频会议就真正的用好了。

猜你喜欢

双流视频会议服务型
国内首条双流制市域(郊)铁路开通运营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
2022年黄河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种子醒了
省农办主任暨三农重点工作推进视频会议
超清视频会议系统的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四川省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